陳煜祥
高效化的課堂引入教學策略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可以吸引學生更加積極的關注。
一、高效引入的必要性
對于初中地理課堂來說,一個科學的引入策略可以比作一場華麗的序幕,學生在這個環節中會完全集中注意力在生動而形象的課堂引入之中,通過高效引入如同為學生破開時空限制,有親臨其境之感,從而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取得更高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發展。
首先,課堂的高效引入通常是由之前所學習過的知識入手展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來對新知識的展開打下基礎,這種引入策略首先可以達到對舊知識進行二次復習的目的,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更深的層次上挖掘出新舊知識之間所蘊含的內在關系,研究出新舊知識之間連接的橋梁,以及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師利用課前備課精心設計好的教學語言,讓課堂導語將舊知識與新知識實現有機結合,可以較為自然的從原有課題過渡到新課堂的中心主題。
第二,生動的課堂引入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在課堂新知識的初探階段,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一個值得思考的、新穎的問題,可以高度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講授《海陸的變遷》課題時,地理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我國科學考察隊的相關資料,例如,在喜馬拉雅山區發現大量海洋生物的殘??;一些海峽地區的海底部分卻發現大量古森林的遺址,這些現象可以反映出什么問題?在課堂的引入階段設置這些問題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了滿足好奇心,便會主動開展討論,活躍了課堂氛圍的同時更是調動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欲望與積極性。
最后,當在課堂的開始階段,倘若學生并沒有脫離課下的放松狀態,缺乏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利用地理活動、自然地理視頻等途徑來與學生進一步拉近距離,讓師生關系在課前交流中變得更加融洽,聯系師生間的情感。例如,在進行《日本》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階段組織一場“模擬旅游”,對前往日本所需要準備的物品以及需要了解的風俗習慣等進行分析,在交流中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的狀態。
二、高效引入的基本原則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課堂引入途徑正在逐步應用于廣大地理課堂的教學實踐之中。無論我們選擇哪一種引入方法,究其根本都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為目的,從而帶動學生高效化的課堂學習。在這個環節中,課堂的高效引入必須遵循“藝術性高、簡潔度精,實效性強”等原則。
1.藝術性
一份優美生動的課堂引入離不開藝術性的指導。每一位學生的心中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向往美好的事物,這就要求課堂的引入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感官,不僅是觀感,其他諸如動作、語言、顏色等都符合學生對美的認知,才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時對地理相關知識產生向往,讓學生在藝術中深度感知地理事物,在愉悅的身心之中開展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與探究。
2.簡潔度
一個優秀的課堂引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代入到學習狀態中,誘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高效引入的重心應落在“高效”上,過短的課堂引入環節難以充分調動積極性,過長的課堂引入則會大量占有課堂時間,甚至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負面作用。所以,課堂引入所占的時間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科學的規劃,通常來說將課堂引入控制在三至五分鐘為最佳。在進行課堂引入時,更要注重時間與收益之間的“性價比”,處理好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與“教”。
3.實效性
課堂引入只有將內容落在實處,實現引入的實效化才可以真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引入的實效性要求教師通過一系列生動形象、具有藝術性的語言文字,輔之以科學合理的引入策略,真正將其落在實處。例如在進行《法國》相關知識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法國本土對巴黎的宣傳短片入手,讓學生通過觀看短片來概括對法國的第一印象,用關鍵詞來展示法國的核心特征,教師在這個環節中負責引導學生思考大家概括出來的關鍵詞與課本中主要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從而讓高效引入的作用得到升華,通過關鍵詞來貫穿整個課堂的教學體系,利用生動形象的短片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中抽象化的知識點,實現化抽象為具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課堂引入的具體策略
1.利用溫習引入
通過對以往所學過的舊知識為基礎,以設問的方式來對新課程中的知識進行引入,是現代教育中較為常見的引入策略。首先,教師與學生共同復習上節課所學過的核心問題,之后教師結合課程安排的具體情況,在學生所掌握的現有的知識體系之后鋪設出新的分支,來引入新課堂的中心知識體系,利用備課階段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開展。
2.利用設問引入
利用設問的方式開展對新知識的研究,可以高度開發學生的思維,利用現有知識來解開新條件下的問題時通常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便需要通過新方法來對新條件做出判斷與解答,這種“挫敗感”反而會激發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知欲,從而更加主動的投身于課堂的探究之中。例如,在進行《世界的聚落》課程的教學課堂中,可以在課前設問。如果你穿越回了遠古時代的部落當一名部落首領,你想要為部下謀求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應當怎么根據情況來分析最佳的生存地區?通過這些生動的課前設問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在設問之中可以達到類似于“身臨其境”的效果,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影響聚落形成與分布的因素。
3.結合生活引入
學生對課本中一些較為遙遠的案例難以形成深刻的印象,也難以理解案例中的具體情況。相對于這些案例,學生對更加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有著更深的理解與更全面的認知,所以,課前引入如果可以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踴躍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之中。通過學生的衣食住行來對新內容進行引入,學生在學到地理知識的同時,可以更加靈活的指導生活實踐,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切實有效提高課堂引入的效率,為學生日后成為綜合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