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強
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64
胃癌是我國目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從第一次胃切除手術到現在,外科手術一直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隨著對胃癌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人員發現口腔菌落結構的變化與胃癌發病存在一定的關聯。針對這一研究,我國需提高對居民胃癌防范知識的宣傳力度和對口腔衛生健康的宣傳力度,開展更實惠的體檢項目,從根本上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作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當前世界上還沒有根治胃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人們只能采用化療、手術切除癌細胞等方式治療胃癌,但這種治療方式存在一定的風險。手術切除法主要適用于早期的胃癌治療,且容易造成切除不干凈,癌細胞繼續擴散等問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化療是一種保守治療方式,該方法只能減慢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并不能根治胃癌[1]。由于癌癥的致死率較高,國際上還沒有有效的根治措施,大部分癌癥患者只能采用化療這種保守的治療方式來降低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并無法使胃癌痊愈。
當前,我國社會層面還沒有落實癌細胞的防范工作,大眾缺乏胃癌防范意識。胃癌大部分是由人們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導致的,經常吃辛辣油膩的食物會加重胃部的負擔,引發胃部炎癥,長此以往容易引發胃癌。同時,經常抽煙喝酒的人也容易罹患胃癌,長期抽煙或喝酒都會給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據統計,我國男性胃癌患者是女性的兩倍左右,大部分男性群體不注重日常體檢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抽煙喝酒的男性患胃癌的概率更高。此外,遺傳因素也是胃癌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大部分家庭對遺傳疾病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胃癌防范意識,未能從日常飲食入手防范胃癌,導致近年來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的第四和第三。
當前我國大部分醫院主要采用保守的治療方式來治療胃癌,治療周期長,治療費用高,國內大部分家庭都難以負擔治療成本。就癌癥來說,西方國家的醫療水平比我國先進,國內大部分醫院的抗癌藥物都是進口藥物,費用相對較高,而國內人均收入較低,負擔不起癌癥的治療費用,大部分人會因為治療費用高而放棄治療。
不同于普通疾病,胃癌這類疾病缺乏特效藥,目前我國治療胃癌的藥物大都從國外進口。醫生會為一部分胃癌癥狀嚴重的患者開一些鎮定止痛的藥物,但這些藥物只能緩解患者發病時的疼痛,并不能根治胃癌。國際醫療領域的專家近年來也一直在尋找攻克惡性腫瘤類疾病的方式,但受專利技術的制約和費用的限制,癌癥類特效藥物尚未被研發出來,治療手段單一,導致胃癌的死亡率近年來仍舊居高不下。
所謂口腔菌落實際上就是口腔微生物群,不注重口腔健康,就容易導致口腔微生物群失衡,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口腔微生物群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影響口腔的健康狀況,誘發一系列如齲齒、牙周炎、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口腔微生物群失衡除了會引發各種口腔疾病,還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如肺炎、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肺炎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微生物群一旦失衡,細菌就可能進入人的肺部,從而引發肺炎。有研究表明,患有口腔類疾病的人群感染肺炎的概率要大于無口腔疾病的人群。近年來,我國患腫瘤類疾病的人群大幅增加,癌癥通常是由細胞分裂異常或生長異常而導致的疾病,但近年有研究表明,腫瘤疾病與人體口腔微生物群有關。
人體口腔中的細菌種類較多,尤其是一些人不注重口腔衛生,容易導致嚴重的齲齒、口腔疾病,進而引發一系列細菌感染,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細菌就是幽門螺旋桿菌,口腔是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腸道的必經之地,口腔被幽門桿菌感染不僅會引發口腔疾病,還會引發一系列胃部疾病,如果對其不加重視還容易引發胃癌。作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胃癌的潛伏期較長,當人們察覺到問題時往往已進入胃癌晚期,治療難度極大,治愈更是希望渺茫[2]。在當前尚無有效治療胃癌的手段的背景下,因胃癌去世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除了人們的日常飲食不健康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引發的胃癌。尤其是一些人不重視口腔衛生,容易導致口腔菌落結構失衡,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口腔疾病,若未及時得到治療,就會導致口腔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數量暴增;這些幽門螺旋桿菌進入人體會引發一系列人體疾病,尤其是會造成胃部感染,引發胃部癌癥,會嚴重損害人體健康。
據統計,大部分胃部疾病患者的癥狀會反映于口腔健康狀況。受人體構造特殊性的影響,在胃部產生炎癥的情況下,口腔內也會產生一系列炎癥,國內大多數中醫都能根據人體的口腔健康狀況來推斷患者是否有胃部疾病,從而判斷治療與否。對于胃癌患者而言,由于其胃部長期處于發炎的狀態,胃部菌落結構也會失衡,而人體的菌落結構是一個整體,胃部菌落結構失衡會引發口腔菌落結構失衡,從而引發一系列如口臭、牙周炎、口腔炎癥等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維持菌群平衡對于胃部健康至關重要,應對胃中的微生物群進行干預性治療,可調節胃部蠕動及胃酸與黏液的分泌,從而防止細菌定植[3]。
國家衛生部門要加強對胃癌知識的宣傳工作,定期舉辦胃癌相關的知識講座,讓更多人了解胃癌相關知識。例如,我國衛生部門可以印發胃癌知識宣傳冊,將胃癌初期癥狀、胃癌發病情況及預防胃癌的相關措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加深公眾對胃癌知識的了解,提高社會層面的胃癌預防意識。由于胃癌與人體口腔菌落結構的變化有關,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口腔衛生的宣講,幫助大眾養成注重口腔健康的好習慣,從根本上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當前,我國公眾缺乏身體檢查意識,大部分醫院的體檢費用較高,普通家庭難以承擔一年一次的身體檢查費用,這就導致大部分胃癌患者不能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進行治療。而且大部分醫院的體檢項目不包括胃鏡檢查,這就需要患者自費進行檢查。針對這一情況,我國公立醫院要盡力開展低價身體檢查項目,讓更多公民能負擔得起身體檢查的費用,能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時發現身體的問題,并進行干預治療。胃癌這類疾病的潛伏期較長,若患者能堅持每年進行身體檢查,就能及時發現身體的異常;若患者能在患病初期進行藥物干預治療,就能有效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4]。同時,由于胃癌與口腔菌落結構變化有關,我國醫院也需開展完善的口腔衛生檢查項目,定期對患者的口腔衛生情況進行檢查。
由于當前缺乏胃癌特效藥,大部分患者只能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或通過化療來進行干預治療,這些治療手段不能根治胃癌,無法降低國內胃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針對這一情況,我國需加強對胃癌特效藥物研發,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醫療手段和治療理念,培養更多惡性癌癥領域的專家學者,使其在特效藥物的研發上投入更多精力,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
由于國內缺乏治療癌癥的藥物,大部分藥物都要從國外進口,而這些進口類藥物通常不在醫保的覆蓋范圍內,不能享受醫保優惠,這會導致癌癥患者的醫療壓力大、負擔重。針對這一情況,我國需擴大醫保覆蓋范圍,將部分進口癌癥類藥物劃入醫保范圍,減輕癌癥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5]。
綜上所述,罹患胃癌有多種原因,有的是由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有的是遺傳導致的;據研究,部分胃癌患者是由于不注重口腔衛生導致口腔菌落結構失衡,進而產生了較多的幽門螺旋桿菌,這些細菌通過口腔進入胃部,引發了嚴重的胃部疾病;同時,由于我國大眾缺乏胃癌防范意識,不注重胃部炎癥,這最終也會引發胃癌。針對這一情況,我國衛生部門需加大對胃癌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對口腔衛生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同時,醫療部門可以通過擴大醫保覆蓋范圍,建立低價體檢項目,加強特效藥物研發等手段提高我國的醫療水平,降低胃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