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蜜燕
差異教學模式的應用,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差異,為學生提供更合適的發展空間。教學差異因其獨特的教育價值而深受教育者的喜愛,是課堂教學的理想之選,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差異教學的價值,本文分析了差異教學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應用策略,以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繼續改革和更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將差異教學引入中學語文課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保證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語文教學,根據情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收獲學習自信心。差異教學法最重要的特點是根據學生的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教師對學生的深入了解顯得十分的重要。關于學生學習語文的現狀,每個學生之間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制定各種學習計劃,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將這種區分方法應用于語文教學還將有助于提高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從而優化教學效率,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制度層次教學目標,踐行差異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實際發展過程中,教師必須遵循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邏輯,在正式開始教學前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自身特點,在教學目標的制定過程中,要能夠反映層次特征,有效滿足發展過程中各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習目標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根本動力,很多學生在面對較高目標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法完成,參與的積極性大幅降低。因此,當教師實際設定教學目標時,他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徹底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握學生整體的想法。完成這些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結果分配給班級的學生,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目標。
例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在分析文本內涵時,必須能夠真正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確立課堂教學目標,需要依靠不同層次學生的現狀,更好地反映差異。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單詞識別、句子辯論和段落分割。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方式,并將其作為課堂學習目標;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組織一些擴展學習活動,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課文中表達的感情。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證明了教師對學生差異的尊重,最能滿足學習過程中初中生的個性化需求。一方面能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另一方面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達成,促進學生在學習中全力以赴,在不斷的學習中實現自身的提升。
二、融入層次教學理念,踐行差異教學法
初中語文課堂中,為了有效反映差異教學法應用的有效性,教師一方面要能夠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分類,另一方面要為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語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較差,基礎知識水平較低,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得不依賴這些學生的特點。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學的主要模式,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存儲和分析課文,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新語言知識,并教學生如何正確分析教材,幫助學生加強語言知識基礎。
例如,如果學生的學習成績中等或優秀,則意味著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和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在這部分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現代教學模式的選擇,課堂教學活動要開放。這些學生完成課文學習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文章,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層次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教學內容更好地呈現,班級中的學生都能提高個人學習能力。
三、設計層次互動教學,踐行差異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與溝通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新要求,也是差異教學法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應深化和拓展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師與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動具有更大的相關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可以在溝通過程中得以提高,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例如,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方法融入課堂,和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互動。教師根據學生的教學需求和學習水平分配學習活動,教師在學生活動中發揮指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簡化了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問題的溝通和討論。在實際的分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將同級學生分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并根據各組平均實力原則將學生分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不同的分組,學生的討論結果也可以反映更加多樣化的特點,為確保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互動的環節中,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可以講述自己的問題,將自身的學習成果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分享,引發思考和共鳴,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設計層次學業考查,踐行差異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個過程要反映突出重點的基本原則,也要反映內容分析的完備性,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類。反映問題難度的差異,教師也可以在學生學習評價方面表現出更有效。如果學生學習能力強,教師應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肩負更多的責任,安排更多的應用測試問題;如果學生學習能力中等,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中的思維誤區,整合應用問題;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教師應該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基本問題。反映考試過程中的差異,教師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進而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改變過去盲目的教學狀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以《秋天的懷念》教學活動為例。這篇文章充滿了對母親的思念,教師要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到其中,想想自己的母親,從學生自身出發,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讀寫任務,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安靜地寫全文的任務交給中間組,以提高學生存儲語言知識的能力;賦予學習困難學生群體識別生詞的任務。學生可以根據活動完成情況在團體內進行交流學習,點對點交流使學生有更多的共同話題,保證學生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分析思維能力,小組長需要統籌,及時向教師反饋小組的學習進度。通過分層教學,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習中得到提升,以活動作為學習的途徑,相同基礎的可以進行交流、互幫互助,在看到別人錯誤的同時反思自己,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提升。
五、基于差異搭建平臺,踐行差異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差異教學中,教師有義務通過知識整合和復習,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不同的知識水平,向學生提供客觀事實,從而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習當中所得到的學習成果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展示自我學習成果的平臺,并且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別人的學習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和實踐,收獲學習成就感,在不斷努力的過程當中豐富自己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布置作業和測試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教師必須注意以下要求。首先,教師要把學習基礎較弱和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區分開,在學生自身的基礎上設置基礎知識的整理和準備、活動課程、技術知識總結和實際應用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不同類型的教學有不同的工作難度,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選擇,并根據學生的進步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學生可以始終在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中學習。最后,教師為學生展示課堂作業的完成提供了機會,讓學生有展示的空間,將自己的成果與其他的學生進行交流,同時了解其他學生的進步情況,在展示中實現自身的提升,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維,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自己的進步,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六、開展層次教學評價,踐行差異教學法
在初中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程評價的模式也隨著發生改變,對于教師來說,不同基礎的學生應該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保證評價的準確性。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應多元化評價。學生自身的差異性在多元化的評價中可以得到更好的體現,使學生感受自己的進步,同時也可以認識到現階段自己最薄弱的地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識,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評價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并且學生也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存在哪方面的不足,又存在哪方面的優勢,在之后的學習中可以對自身的優勢進行發揚,對自身的不足進行完善,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動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
在學生評價中,期末考試成績、單元考試、周考、月考都可以成為學生進步的表現,對學生全階段的學習進行了解,更好地掌握如何學習。開放式評價應以學生的差異為基礎,針對不同學生的表現,教師要進行分層評價,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收獲成就感。教師還要豐富評價的方式,例如自我評價、團體內評價、團體間相互信任評價等,也可以設置家長評價,使學生的學習條件完全客觀,評價結果更好。根據學生差異設置多元化評價內容,設置評價時,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態度和狀態。教師要全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從而讓學生能更加努力,實現評價的積極效果。
總之,在初中語文差異教學中,教師作為主導,需要準確分析學生的發展特點,對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進行了解,找出他們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差異化的教學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呈現學習成果。并且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占據主要地位,并且在適合自己的學習中收獲成就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