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玲
[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擔任著推動國家經濟發展、提升人民群眾就業率的重要責任。中小企業為拓展經營規模,會采用融資的方式獲取發展資金,以推動經營管理工作開展。為解決融資中存在的融資渠道單一、融資過程困難等問題,本篇文章以中小企業融資為研究對象,對中小企業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出現的原因,對于如何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提出幾點創新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融資渠道;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中小企業在我國企業數量中占比較大,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和增加稅收的中堅力量,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融資難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可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同時提高中小企業運營管理能力和財務管理評價,為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注入新鮮的血液。
1 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稅費優惠政策指引》等文件,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衍生出較多類型的中小企業,豐富我國經濟市場結構,使我國經濟更加穩定地運行。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5 %、5.2 %和1.1 %。截至2022年年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占A股上市企業總數的27 %,占2022年新上市企業數量的59 %,其中,在科創板新上市企業中,72 %的企業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隨著我國法治環境的完善,以及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政策的支持,改善了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使中小企業在良好環境的輔助下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2.1 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量大
在雙創背景下,中小企業數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為了提升自身的經濟效益,會通過融資的方式解決自身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為業務拓展提供基礎資源。由于中小企業數量過多,所以對資金量需求也出現上升的趨勢。當前我國政府部門雖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出一些優惠政策,但是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快速增長的資金需求。
2.2 融資渠道單一
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分析,發現銀行貸款與民間資本是此類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其中民間借貸比較受中小企業的歡迎。銀行中的信貸體系相對完善,對申請貸款的企業管理相對比較嚴格,會對有銀行貸款需求的中小企業進行多方面的審核,判斷該企業是否具備還款能力,是否存在信用問題等[1]。通過多方面的審核,保證中小企業符合銀行貸款的需求,通過簽訂合約的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由于銀行貸款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會出現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用款需求的情況。與銀行貸款不同,民間借貸對借款人的要求較低,通過抵押或者其他方式即可獲取資金,所以部分中小企業會通過民間機構進行借貸。
2.3 缺少投資發展的機會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下,企業融資規模與融資途徑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中小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會利用其他途徑進行融資,如租賃融資、IPO等。但是因為中小企業規模小且發展方向不明確,所以無法獲得投資機構的認可,不能在投資中獲得發展資金。這一現象是影響企業融資的一種因素,是中小企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2.4 金融機構無法掌握中小企業情況
中小企業在融資的過程中,需要良好的信用資質、經營水平的支持。金融機構通過對中小企業綜合管理情況的分析,判斷其各方面條件是否符合借貸要求,基于此進行借貸工作。由于中小企業發展速度快、數量多,所以金融機構不能及時掌握中小企業的經營情況、債務償還能力,從而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2]。
3 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
3.1 內部因素
第一,產品環境。金融機構與投資機構對企業進行投資的過程中,會利用風險把控體系與投資管理體系,對企業綜合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根據中小企業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決策。其中,企業產品是影響金融機構與投資機構決策的主要因素。如果企業的產品得到較多客戶的認可,那么企業就會獲得更多融資、投資的機會。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意識到產品對融資的影響,忽略對產品的管理。第二,信用環境。首先中小企業及企業法人、股東維護好良好的征信記錄,以及中小企業納稅信用等級、納稅記錄、金融機構無逾期還款記錄十分重要,這是順利融資的前提,若相關人員的征信記錄不良,則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此外,企業規范的會計核算及盈利情況等數據也非常重要,這些信息不僅保存在企業內部,也保存在電子稅務局數據庫信息。在數字化信息融資審批后臺,需要對企業會計核算及盈利情況等數據進行審查,以確定融資金額。
3.2 外部原因
第一,國家政策。為了推動中小企業的經濟發展,我國政府部門推出較多的政策,成立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基礎保障。政府部門具有宏觀調控的作用,通過國家政策的應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為中小企業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第二,多元化風投機構的建設。風投機構的建設,有利于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與媒介,為中小企業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風投機構具有專業性強、資金量大的特點,是推動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組織機構之一。若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高,且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那么就會吸引風投機構的注意,會因此獲得發展的資金。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升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還可以為企業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第三,發行債券。債權作為債權債務的憑證,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一種手段。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企業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用于企業經營、產品生產等工作,使企業產生發展的動機。由于發行債券的要求較高,所以適合具有一定規模的中型企業。
第四,證券融資。證券融資,是資金盈余單位與赤字單位之間以有價證券為媒介,利用資金融通方式實現融資的一種手段[3]。與銀行貸款不同,該融資方式并不關注中小企業的信用資質,更加注重企業的實際價值。這一融資方法的出現,對企業以往融資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是促使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有效措施。
4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策略
4.1 明確企業定位,挖掘潛在客戶
通過上文,可以明確企業定位與客戶數量對企業融資的影響。為了獲得更多融資機構的支持,企業應做好自身的定位與客戶管理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內在保障,使企業在明確發展方向的前提下更好地發展。首先,明確企業的定位。明確的企業定位,可以向目標客戶傳遞一種信息,使目標客戶對企業產品與發展方向產生初步的認識,并在實踐中體現,如麥當勞的“快樂分享”、海飛絲的“去屑”、寶馬的“駕駛樂趣”等。在企業定位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客戶的體驗,同時還要凸顯產品的優勢,使目標客戶在產品使用中能夠感受到企業的定位,從而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與口碑。其次,加強對潛在客戶的挖掘與管理??蛻羰侵行∑髽I獲得財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中小企業產品生產前,應做好調研工作,了解用戶對企業產品的需求與要求,將此體現在產品設計中,通過提升產品的質量與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使用戶在產品使用中對企業產生更多的信任,從而增加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黏性。
4.2 加強資源利用,拓展融資渠道
第一,加強對國家政策運用,將此作為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媒介。我國政府部門為刺激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了較多的政策,為中小企業經濟發展、融資等工作開展提供內在支持。
如國務院印發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等。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企業融資工作的開展得到了內在支持[4]。中小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應加強對國家政策的運用,結合國家政策確定戰略發展計劃,為融資、經營管理做好鋪墊。
第二,加強與銀行的合作。四大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貸款力度較大,企業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合作方法,以滿足自身的融資需求。第一類純信用類產品。一般微眾銀行的貸款利息年化都在10 %以上,四大行根據LPR調整年化貸款利率基本在3.65 %~5 %之間。200萬~300萬的小額貸款更是產品豐富,實際操作中可以通過電子稅務局“銀稅互動”平臺調取數據,在線上系統直接審批放款。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產品的額度有限,同時對存量貸款金額及機構數量有要求,一般存量貸款金額不能超過500萬~1 000萬、存量貸款機構不少于2~4個。所以中小企業的此類貸款總量被控制在1 000萬以下。
與此同時,銀行還提供“發票貸”“出口數據貸”等服務,各個銀行均有可能推出適合不同企業的產品。鑒于此,企業應增加與銀行的互動,建立有效消息互通機制,為獲取信息提供便利。為獲得更多融資的可能,企業在保證自身良好征信與納稅記錄的同時,還應做好匹配銀行“偏好”的客戶形象。比如,很多銀行對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資質企業有“量身定做”的貸款產品,企業只要滿足這些產品的條件即可申請,方便快捷,利率優惠。
第二類抵押類貸款。有抵押的貸款銀行審批會比信用類的貸款更為寬松。但是銀行對抵押物的偏好一般是流通性好的房產等。對中小企業用專用設備做的抵押貸款,目前銀行甚少批復,一般由融資租賃公司做,但是貸款利率成倍增長。對于企業的房產抵押貸款,銀行也有很多利率較低的產品可以選擇,一般建議選用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政策性貸款,利率優勢非常明顯。
以融資租賃公司為例,目前市場上融資租賃公司非常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通過“貨比三家”選出最適合企業的優質方案,將企業貸款成本做到最低化。
為彌補以往銀行融資困難的問題,可以發揮國家政策的優勢,建立以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金融服務銀行,根據中小企業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關的服務,使中小企業在充足資金的支持下順利發展。如國內首家數字銀行微眾銀行就針對企業主體推出“微業貸”,通過將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融合,填補了國內小微企業融資供給的“空白地帶”。
第三,充分利用風投資金,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為了獲得更多風投機構的投資,中小企業應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加強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斷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以獲得風投機構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此外,企業可以引進現代化管理理念,完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模式與制度,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與管理水平,為企業更好地創造提供良好的環境。
4.3 采取多種措施,提升企業風險能力
第一,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選擇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險種,將此作為維護自身穩定的媒介,防止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對企業發展造成影響。
第二,提升核心競爭力。產品是中小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融資能力與市場管理水平的關鍵。為了提升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使其獲得更多融資、投資的機會,應加強對企業產品的管理,從生產設備、產品服務等方面入手,提升企業產品的質量與產量,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以此實現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5]。
第三,采用集群發展。所謂的集群發展,就是將多家中小企業聯合在一起,通過優勢互補的方式,展示各個企業的特點,為產業發展、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動力。在2022年,我國先進制造業45個國家級集群產值突破20萬億元。當前我國已建設了18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占全部國家級創新中心數量的70 %,擁有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1700余家,培育創建了170多家單項冠軍企業,以及2 2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群發展能夠實現對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整合,提升中小企業經營水平與市場競爭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對于企業經營管理與長遠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水平,應明確影響企業融資的因素,結合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利用國家政策、銀行融資等多個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加強保障手段的運用,維護企業自身的穩定,防止出現資金方面的問題,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常曦,蘇甦.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現狀與對策——基于貨幣政策工具創新背景[J]. 現代營銷(上旬刊),2022(12):67-69.
[2]孟凡芳.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與創新模式的思考[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2(12):163-165.
[3]文紅星. 數字普惠金融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 當代經濟研究,2021(12):103-111.
[4]曹立偉,張建軍.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LPR改革對于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21(15):166-168.
[5]葉子豪. 供應鏈金融中的反向保理模式——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解決路徑[J]. 北方經貿,2021(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