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鵬 戴一鳴 劉希 周貞 余文富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工作中積累的心理咨詢實際案例和輔導員日常談心談話案例進行梳理,結合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分析總結“00后”高職生這一代青年群體特征,并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對如何提升學生黨建工作質量做出探討,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黨建工作;高職院校;“00”后;高職生
[中圖分類號]D26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事業迅速發展,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是加強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高職院校中高質量推進“黨建引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為社會培育出高度責任感的優秀技能型人才,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目前,隨著“00后”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的主力軍,“00后”學生黨員的數量與日俱增,在學生黨員中占據的比例也逐步擴大。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黨員的入黨態度不夠端正、黨性修養不夠和心理素質不強等。面對這些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深入分析這一代青年學生群體,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方能保證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質量,確保學生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優異性。
1 “00后”概念的界定
現代社會習慣于用年齡對社會群體進行分類,并由此展現該年齡段群體所存在的集中的、統一的特征。所謂“00后”,指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三個十年期出生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既是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是新媒體時代的體驗者,也是多元社會文化和紛雜輿論的影響者。因此,相較于“80后”“90后”,“00后”有著不同于前人的認知、情感、思維和行為方式。
2 “00后”高職生群體心理特征分析
2.1 自我意識強烈,但適應能力較差
自我意識是個體在與周圍環境長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方面,“00后”伴隨著改革深化、開放空前和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環境成長起來,他們與時俱進、思想活躍、個性鮮明,創造欲強;另一方面,他們出生時正值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時期,在“421”“422”或“6+1”主流家庭模式中,“00后”幾乎“獨占”家庭的寵愛和關心,從小個性鮮明且自我意識強烈。他們中的一些人更以自我為中心,更計較個人得失,有部分甚至思想狹窄、容易偏激,人際關系差,心理素質敏感、脆弱,對集體生活的適應能力一般。
2.2 喜歡追求獨立,但自主自律性弱
“00后”高職生普遍有更明顯的獨立需求,急于擺脫家庭管束,步入高職后便趨向根據個人喜好和意愿行事。學習上,他們擅于使用現代電子產品來進行輔助;生活中,他們對娛樂消費的抵抗力較差。他們的自主性、自律性普遍較弱,例如:缺乏規劃意識,學習與生活都缺少明確目標;容易沉迷網絡世界,手機成癮傾向顯著,喜歡“沉浸于”網絡空間進行學習、游戲、刷視頻、交友等。
2.3 競爭意識強烈,但受挫能力較差
“00后”學生群體的家長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對孩子的成長期待更高?,F代化的家庭教育提倡競爭意識,大部分“00后”學生受家長意識行為的影響,很早便產生攀比心理,并有強烈的勝負欲。諸多“00后”高職生過分在意外界評價,隱形精神壓力巨大。在高職院校環境下,“00后”高職生急于在學習或生活領域尋找存在感,一旦受挫便容易陷入自我困境意識中,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2.4 價值取向多元,但利己主義凸顯
受社會多元思想文化的影響,當代“00后”高職生的價值取向更多元,也更容易受外界影響?!?0后”群體經常創造出不同形態的群體語言、群體行為,如“二次元”“中二”等?!拔ㄎ摇背蔀樗麄兺怀銮壹械膬r值中心,他們更在乎“我的感受”“我喜歡的”“我想要的”等自我需求,并且直接地表達他們的需求。
3 高職院?!?0后”學生黨員政治思想特征分析
3.1 思維活躍,但主觀意識明顯
現代高職院校以同樣的入黨標準對“00后”學生進行黨性教育,但受社會大環境影響,“00”后學生黨員相較于此前的學生黨員,思維更活躍、更不受束縛,更富有想象力與創造力,也因此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吸收新思想,干事的主動性更強烈[1]。新時期的到來,也意味著信息時代的到來,“00”后學生黨員接收各類信息的渠道更便捷、更通暢,但他們社會閱歷少、行為意識不堅定,面對紛繁復雜的外界信息時,容易站在主觀位置加以判斷分析,也因此容易受到外界信息蠱惑,對事物造成片面化、極端化的理解,或產生從眾心理,人云亦云。
3.2 行動力強,但政治理論薄弱
“能干事、肯干事”是對當代“00”后高職生學生黨員行動力的第一印象。學習生活中,“00”后高職生學生黨員有更多的干事精力,也愿意走在學生群體的前列,展現出獨特的、有魅力的新時代青年黨員的精神面貌。但整體上,“00”后高職生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不夠,特別在政治理論水平上遠遠不夠,學習的深度不夠。因社會親身經歷少,“00”后高職生學生黨員對黨的思想精神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文字表面,對共產黨的歷史、方針政策、發展路線等縱深理解不足。因時代環境不同,“00”后高職生學生黨員立足黨性修養展開的自我領悟不足,也不能較好地在高物質化的時代環境中切實踐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對其他學生群體的影響力、感召力不足。
4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優勢與挑戰
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學生有著不同以往的社會背景與物質條件環境,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00后”高職生對移動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有強烈的依賴感,但也更希望在現實社會中實現自我價值。因此,當代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也有著與新媒體環境相關聯的顯著優勢,應借助該優勢因勢利導、層級遞進式地展開相關工作,更應在辯證思維下看待新媒體、新環境對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挑戰,正視當下“00后”高職生群體范圍內開展黨建工作的難點。
4.1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優勢
一是新媒體為“00后”高職生黨建工作提供了師生多維互動的有效平臺。傳統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多采用“上教下學”的模式,特別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黨建指導教師為工作主體,組織開展系列思想政治課程,學生黨員則“邊聽、邊思”,將其內化為個人思想意識。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中主客體關系得以調整,師生被賦予更多角色定位與教育價值;傳統思政教育載體與形式被逐步打破,師生交流從“面對面”向“線上線下+點對面”轉型,“00后”學生黨員在教育過程中既可以是思政信息的接收者,還可以是傳播者、推廣者、引領者,他們在黨建工作中能收獲存在感、認同感,并且滿足于自我個性與自我價值的展現。
二是“互聯網+”共享條件實現了當代黨建工作資源的立體化,傳統思政教育內容與形式得以創新拓展,更符合“00后”高職生對信息要素的需求特征,也更容易走進“00后”高職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思政教育的內容不再紙面化,依托圖片、影音等動態信息,思政教育內容得以結構化、形象化。特別是網絡學習空間下,黨建工作領域也可實現“網絡育人”模式,“00后”高職生可在思政教育資源庫實現共性與個性的多元化、定制化的需求,滿足“00后”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同時,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精準度。同時,在網絡空間內可以將傳統黨建工作與文化宣傳、職業規劃、社團活動、專業發展等板塊結合,不斷拓寬和提高覆蓋面和影響力。
4.2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挑戰
一是信息化時代下,社會思潮的多樣化挑戰學生的價值觀?!叭蚧薄皣H化”視域下,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大力支持下,爆發式的信息促使“00后”高職生價值結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群體的精神意念仍不穩定,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世界中自辨、自析、自控能力薄弱,個別新媒體平臺利用“00后”高職生的獵奇心態,在網絡空間傳播一些不良、腐朽、低俗、極端的錯誤思想,并以此誤導、誘導他們產生錯誤的思想認識與過激行為,嚴重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二是社會中的逐利性風氣沖擊當代學生素養品質的養成?!?0后”一代的物質條件更優渥且接觸新事物的機會更多,同樣受負能量信息的影響可能更直接、更深刻。在市場經濟的逐利性沖擊下,部分家長和學生忽視了傳統教育中對個體修養與品格的培養。有的“00后”高職生對責任擔當、遵規守紀、自強自立、理想信念等態度不明確。“互聯網+”嚴重影響了當代青年文化的健康構建,依托新媒體與外界過度的溝通互動影響了“00后”高職生思想領域必須堅守的“邊界感”,帶來了話語力的分散和思想的碎片化,也影響了“00后”對主流文化的堅持。傳統說教式、灌輸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然無法像以前一樣具備對“00后”學生覆蓋式、長時間的影響力。
5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質量提升的路徑探析
5.1 高度明確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標準要求
面向新時期高職院?!?0后”學生黨員的群體特征和現實情況,在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融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既是新方向,更是新標準、新要求。作為高職院校最具有新鮮血液的新青年,“00后”高職生黨建工作中引入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是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必經之路?;诹暯娇倳浀摹扒嗄暧^”,對“00后”學生黨員展開常態化的黨性教育,明確黨建工作中的教育目標,有利于端正高職生的“入黨”動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常思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有利于指導高校黨建工作者正視當代青年一代存在的突出問題,順應時代潮流,結合高校實情,有序規劃黨建工作。應有針對性地理解“00后”高職生身心特征,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讓高職生在學科知識中提升思想共鳴與政治情感體驗,培養當代高職生的素質與品格。
5.2 建立健全符合“00后”高職生心理特征的教育體系
一是堅持紅色文化在高職院校領域的引領,助推“00后”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紅色文化是開展新時代“00后”高職生黨性教育的優質資源,拓展了學生黨性教育的載體,其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的天然優勢極大地豐富了“00后”高職生黨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梢酝ㄟ^英雄事跡講授、影片賞析、演講比賽、紅色遺址遺跡參觀、烈士陵園掃墓等不同形式的活動,有計劃地將紅色文化融入“00后”高職生黨性教育之中,使“00后”高職生在多種教育形式的引導下樂于并善于從紅色文化中汲取力量,接受洗禮,純潔入黨動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集體意識、愛國意識和責任意識,從而不斷提升自身黨性修養。
二是重視心理學科在“00后”高職生黨建工作中的具體應用,為思政教育優化學生精神陣地。要重視和提升高校輔導員、班主任及黨建工作者的心理素質,加強相關培訓,幫助他們在教學、教育、管理中應用科學心理知識或技能解決面臨的問題,在學生面前起到示范作用。要切實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以掌握心理自我調控能力、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主線,創新心理課堂教學方式,開展多樣心理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品格意識。要深入執行“黨員教師聯系學生宿舍”制度,暢通學生傾訴、溝通渠道,加強對“00后”高職生群體的課后心理關注、服務與疏導工作。
5.3 優化構建具有新媒體優勢的高職生黨建工作新模式
一是在黨建工作中構建“微教育”式的網絡思政課程[3]。深入結合當代高職院?!?0后”學生黨員及普通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秉持“共性標準與個性發展有機結合”的新理念,依托“互聯網+”共享平臺,鼓勵“00后”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政教育中,在微黨課、微班會等思政專題課程中傳以聲,寓與圖,顯于屏,發展形成互動解惑、溝通引領、鼓勵推進的“有溫度”教育。
二是樹立人才有差異,術業有專攻的教育理念,依托新媒體技術,實現“00后”高職生黨建工作的遞進模式。一方面要實現形式遞進,以專業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線上線下交互式的思政教育課,并從課內向課外轉移、延伸。例如,可以結合黨建工作品牌項目開展頂崗實習、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創新創業等,關注學生全體、全面、全程發展。另一方面要實現內容遞進,根植于高職院校實際,結合“00后”高職生特征因材施教,特別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善于把抽象的、厚重的教育內容轉化為直觀生動的影像內容,激活“00后”思政教育參與興趣,進而不斷提升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孫旭媛. 淺談“0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突破[J]. 教育現代化,2020,7(5):193-194.
[2]郭沁榮. 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心理關懷模式構建[J]. 科技信息,2012(6):25.
[3]廖素梅. 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0后”學生思政教育研究[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