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星 謝美蘭 張永添 林建漳 袁祥洪
摘要:作為一線教師,要通過教學改革以助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文章以中職藥劑專業《藥品調劑技術》為例,從組建師生共創的多維協作的教學團隊,重構課程、開發新教材,變革教法及評價、打造新課堂三方面,對綜合素質評價視域下的中職學校教學改革策略進行探研。
關鍵詞:綜合素質;教學評價;藥品調劑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5-0081-04
基金項目:龍巖市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綜合素質評價視域下的中職藥劑專業《藥品調劑技術》教學探究”(課題編號:ZZKT2020002)
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雖然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由于受傳統人才觀念、體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不高。2021年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大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受訪學生、家長、教師及企業人員在選擇“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時,“社會認可度”“人才培養質量”和“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位居前三。由此可見,職業教育整體上仍然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已從法律層面明確職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機會,對管理體制、經費投入等保障已作出明確規定,職業教育是否能夠很快實現真正意義上破局呢?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持。作為學校,應該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上做文章,走符合自身特點的“內涵式”發展之路;作為中職藥劑專業課程教師,在國家未發布新課程標準之前,要抓住職業教育的“職業”兩個字,思考并踐行教學改革,以助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筆者認為,教師在教改之前,首先應梳理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及文件政策,明確職業教育大局,其次要明晰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1.《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2019年1月24日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遴選認定一批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編制一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專業教材每3年修訂1次,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要及時動態進行更新。為更好地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教師要積極推進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有效應用。上面提到的就是“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其中,教師作為課程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作為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成果、呈現形式是“三教”改革的體現,教學方法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路徑是“三教”改革重點。教師、教材、教法能形成一個閉環的整體,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因此,要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教師就要進行產教研深度融合的“三教”改革。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021年4月29日第三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條增加了“教育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第五條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國家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及創新創造活力的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勞動推動社會歷史進步,是人作為人之最本質最顯著的特征。開展勞動教育,這是回歸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教育,能幫助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鍛煉自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在新時代背景下,要加強學生的誠實勞動教育,以培養學生誠信品質;加強學生的辛勤勞動教育,以培養學生奮斗精神;加強學生的創造性勞動教育,以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可見,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并給予評價和激勵。
3.《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2022年4月20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二條指出,本法所稱職業教育是指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第四條指出,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以上表述的是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方式,教師可以此為標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4.《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
《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閩教職成〔2020〕46號)文件中規定對本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思想品德、學業成績、體育素養、藝術素養、勞動素養和職業素養共6個方面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前面5個方面的評價對應教育法中對德智體美勞方面的培養。職業素養的評價對應職業教育法中的另一要求。教師要結合課程教學把綜合素質評價盡可能地細化到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環節。
5.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課程思政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到所有課程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充分發揮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了課程思政問題,明確了所有課程的育人任務。愛因斯坦曾說過,對于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利用科學知識為人類的進步事業服務。可見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教師不能只做“教書匠”,還要做“大先生”。
1.知識、能力、素養
(1)知識。知識與事物的屬性、聯系有關,是人們對事物及其聯系的一種認識。其對應“知道”,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我知道什么”。信息加工心理學家認為,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后者是一套操作步驟,回答“怎么做”的問題。從藥品調劑技術的角度來說,課程內容、崗位技能、工作流程、規范操作都屬于知識的范疇。
(2)能力。能力與完成某項活動有關,是一種心理素質,對活動的完成情況、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響,對應“能完成”“能做”等。能力按功能分為認識能力、實踐活動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認識能力具體包括學習、研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實踐活動能力具體包括操作、制作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是與周圍的人相互交往,保持協調的能力。從藥品調劑技術的角度來說,能力是解決藥品調劑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如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對工作流程的掌握、對藥品包裝的辨別、對說明書的使用等。
(3)素養。素養是一種品質,是比較高階的水平;是一種高階的能力,高于知識與能力。OECD核心素養框架下,素養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在特定情境中滿足復雜工作需要的能力。其對應“領悟”“內化”。從藥品調劑技術的角度來說,素養是解決藥品調劑中復雜問題時所表現的綜合品質。如“審方”能力、靜脈用藥調配能力、藥物咨詢能力等。
(4)三者的關系。無論是能力的體現,還是素養的體現,都離不開知識,因此知識是基礎。知識的具體應用需要能力,而綜合應用知識需要素養。所以知識是基礎,能力處于中間環節,素養則屬于更高層次的綜合品質。知識、能力、素養三者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只有站在能力素養的角度開展教學,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2.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是指人們在特定的時期所應具備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社會修為,以及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和所體現的價值觀念等。
《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閩教職成〔2020〕46號)文件把對福建省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定為思想品德、學業成績、體育素養、藝術素養、勞動素養和職業素養6個方面。在課程育人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各方面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3.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要求,包括職業思想(意識)、職業行為習慣、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職業素養的培養,應當結合課程思政。
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牢記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的“冰山模型”,要在把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講“活”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孕育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這才是“教”與“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1.組建師生共創的多維協作的教學團隊
(1)教師與企業教師協作。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特別是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主動聯系企業教師,共同確定與實際工作崗位相符的實踐項目。項目根據實際情況由企業教師指導或承擔,組織形式可以是企業教師來校或學生去企業,也可以是學校教師、學生與企業教師面對面交流。學校教師要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練,并邀請專業實踐能力強的師生錄制實操小視頻,以供日后教學使用。本課題中的兩位三級乙等醫院的藥師是我校聘用的企業教師,長期承擔教學工作,尤其是在醫院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教學工作。
(2)教師與校內思政課教師協作。為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在確定課程思政目標時,教師需要邀請校內思政教師,從課程內容中共同挖掘有關“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方面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教學素材庫,確定課程思政目標。
(3)教師與學生互動。在教學設計前,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教學內容、方法、興趣點、疑難點等方面多參考他們的意見,以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
2.重構課程,開發新教材
(1)定課程內容。職業教育的教材關鍵是體現“新”和“實”。校企教師要結合當地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根據真實工作崗位,以項目任務為導向,重構課程體系,使之與教師和教法改革同向同行。例如,課程內容可增加藥品自動化調劑、靜脈用藥調配等新項目,可將處方的管理應用、藥品劑量與用法重構到藥品傳統調劑項目中。
(2)定課程思政。職業教育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和價值引領,專業教師不要將課程思政強行加入或嵌入課程教學中,而要根據課程中的知識點,與校內思政課教師一起挖掘“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方面的思政元素。本課程以“培濟世之心、植仁愛之德、樹創新之志”為課程思政目標,注重學生誠實守信的勞動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的勞模精神的遞進養成,以揚學校“修醫德、精技能、濟世致遠”的辦學宗旨。在挖掘思政元素時,教師可設計“課程思政設計一覽表”,以有序挖掘。
3.變革教法及評價,打造新課堂
(1)課程思政引領課堂教學。教師要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在審方環節培養學生安全至上、嚴守藥規的精神,即誠實守信的勞動精神,在調配環節培養學生準確嚴謹、講求效率的精神,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用藥指導環節培養學生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即愛崗敬業的勞模精神。
(2)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習活動。教學設計要以生為本,多設計小組討論、實操演練、轉教別人、立即應用等能讓學生動起來的活動(即變教師滿堂灌型教學設計為學生探究型學習活動設計),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3)合理使用信息化手段。深化教法改革,需要教師了解學生,明白學生所需,打造有趣、有愛、有用、有效的新課堂。因此,在課前探索、課中學習、課后拓展三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利用學習通平臺的快速統計功能,能使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得到及時反饋。這有利于學生及時反思自省,進而調整學習狀態,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在課中學習階段,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當地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例如,在“藥品自動化調劑”項目學習中,教師可通過電腦端打開視頻,讓醫院在崗的企業教師在線授課,以增強學生的體驗。
(4)增值評價賦能學生。職業學校的學生最需要“成功”與“自信”,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表揚多于批評,肯定多于否定,對學生的評價,除了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外,還要有增值評價,讓學生感到進步、成功,以樹立學習自信心。評價主體也要多元化,可以是教師、學生,也可以是學習通平臺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每課時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及增值評價,并裝訂成冊,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教師要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課中評價”,具體考核內容可根據教學內容而定。在實訓教學中,其中的“學習參與”可利用傳統評價表對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素養進行詳細評價。這樣可以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李國臣,王淑芬.教你做好課堂教學設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8.
[2]李寧,李屏.心理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
[3]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
[4]耿建.核心素養的踐行與理想究竟有多遠———基于一組物理同題異構評優課的研究與反思[J].物理教師,2017(02).
[5]孫翠麗.新形勢下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研究[J].廣西教育,2021(02).
[6]譚靜.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05).
[7]鐘凌.新形勢下中職衛校藥劑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2015(08).
[8]蔡孝妮,陳婷,鄭健保.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湖南教育,2022(06).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aking Drug Dispensing Technology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Li Rongxing1, Xie Meilan2, Zhang Yongtian2, Lin Jianzhang3, Yuan Xianghong3
(1. Longyan Health School of Fujian, Longyan 364000, China; 2.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3. Longyan Peoples Hospita of Fujianl,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long become a social consensus, due to many factors such as traditional talent concepts and systems,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not been high for a long time. To improv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xtremely necessary for all parties to cooperate and support efforts. As a front-line teacher, we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Taking Drug Dispens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establish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teaching team crea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constructing courses, developing new textbook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ng and creating new classroom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quality; teachingevaluation;drugdispensingtechnology;education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