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超
根據2022版新修訂的英語課標內容,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語言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每個年級相對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具有運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大單元教學主要是指授課教師在新授或復習過程中篩選出教學內容相近、話題較為類似的資源,進行整合分類,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大單元教學模式下的課堂與傳統課堂推進方式有較大的差別,一方面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高頻互動,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處理生成性的課堂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適應新的課堂模式做出相應調整。
一、整合復習素材,重構教學目標。
以九年級下學期總復習為例,授課教師需要利用大單元教學法對每個單元中重難點進行匯總與整理,從而保障知識點的覆蓋面。因此,為了能夠提升大單元教學法的教學質量,授課教師需要對每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整理,并分析不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并最終建立一個全新的教學目標。
例如:九年級一單元主題為“When was it invented?”談論的話題中心圍繞“從古至今改變人類歷史文明進程的偉大發明”展開,語法知識點則是中考重點語法之一“被動語態”(The Passive Voice)。利用大單元教學思路,我們確定“被動語態復習”為大單元教學目標,大膽對于課本進行跨年級拆分整合,以被動語態為中心進行知識點串聯,合并九年級二單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八年級下冊一單元“When were you born?”以及同冊八單元“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三個單元內容,把每個單元的獨立知識點全部串聯到以“被動語態”為核心的知識框架中去。
為整合課本核心知識,我們整理出以被動語態為核心的語法復習專項,內容包括:
1.明確被動語態概念,常用于句中沒有明確動作發出者或強調動作承受者兩種情況;
2.與不同時態結合的基本結構,包括一般現在時am/is/are done,一般過去時was/were done,一般將來時will be done,現在完成時have/has done,情態動詞(model v.)+ be done等;
3.常用被動語態結構的短語,例如:be used for doing/be made of/be filled with等;
4.英語中通常不以被動結構出現的短語,例如:take place/happen/sell well以及大部分常見的系動詞。通過大單元教學思路的指引,我們以語法為依托進行歸納整理,系統化學生的知識儲備,不斷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深化。
二、聚合單元話題,整合設計教學
以九年級上學期新授課程為例,教師需要對于大單元模塊的整體話題有清晰感知和明確思路,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既要保證大單元教學中話題的一致性,又要保證單詞、短語和基本句型的鞏固和夯實。例如:九年級第九單元主題為“It's important to have good habits.”本單元話題中心圍繞“青少年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展開,最后落腳于“Its never too late to change bad habits”,督促青少年改掉生活中不良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基于大單元的教學思路指引,我們將“健康生活”這一主題拓展為“Healthy Teenagers and Strong Nation”。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立大單元教學目標確立為讓學生了解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習慣,樹立主動健康觀,為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課程的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逐漸讓學生形成健康成長的價值觀,最后情感 升華青年的健康成長最后將決定了國家的民族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層層遞進。
確定單元話題中心后,我們將九年級第九單元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和第六單元、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和第七單元進行話題統一,分為“飲食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三大主題,依次進行推進:
1.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多模態教學的方式,學生能認讀 hamburgers, exercise, bicycle, communicate 等和飲食、身體、心理三方面相關的基礎單詞;
2.在感知文本、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交流,學生能歸納并正確的語音語調對健康相關的句式進行得體的交流;
3.學生能在語境中理解和運用句型來談論飲食、身體和心理健康相關的話題;
4.通過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生可以熟練運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型來對青少年做到飲食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給出建議;
5.通過發現周圍以及自身的各種健康問題,學生可以意識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體悟到青少年的健康關乎國家的強盛,少年強則國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除了堅持話題情境貫穿課程始終,我們也進行了基礎知識層面的匯總整合,將表示身體健康和生活習慣的單詞短語進行主題式考察,例如:stay up late/eat healthier food/need to exercise more regularly/talk problems over with your parents等,將零碎的短語知識進行話題式匯總,可以有效地將單元重難點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實現運用課本知識表達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綜合教材資源,適度拓展提升
在利用大單元教學開展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對單元復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補充,要求教師要“取之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例如:九年級8單元主題圍繞“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展開,在新授過程中,我們將精讀和泛讀課文主題有機融合,從“Save the Shark!”呼吁公眾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延伸到“Rethink!Reuse!Recycle!”環保主題,以身邊生動的事例展現出環境保護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課內閱讀課程告一段落,后續習題課閱讀材料的篩選也至關重要。在習題篩選的過程中,我們繼續以“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為主題尋找優秀的閱讀試題,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眼界。例如,以“Keep Cycling”為主題的任務型閱讀,鼓勵學生在短途旅行或上學距離較近時優先選擇自行車騎行的交通方式,盡量避免乘坐私家車,通過出行方式的改變改善空氣污染,保護環境。
在大量課內外優秀語篇的輸入閱讀后,引導學生思考“What other things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并創構主題思維導圖,利用小組討論的模式,組內成員各抒己見,充分討論,集小組之合力最大程度完成思維導圖,也同時完整了本單元課內知識框架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環境保護絕不是紙上談兵,思維導圖的構建也在側面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參與社區服務活動,為構建“美麗威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將大單元教學與初四英語復習課相融合,不僅是教學工作創新的具體表現,也是幫助老師授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伴隨著新課標的落地實施,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厚實文化底蘊,扎實業務能力。求進步,促創新,我們一直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