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燕
何謂低碳理念?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對節能技術、環保技術、低碳能源技術的研究,在不影響社會發展的前提下,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氣候的影響。
就低碳理念的含義,本文著重從環境、社會、經濟三方面的效益來進行敘述。從環境效益來講,運用低碳環保材料,可以降低環境污染負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從社會效益來講,低碳理念的提出可以使生態環境效益有著很大的提升;從經濟效益來講,低碳環保材料的運用,能夠減少對經濟的浪費。
何謂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顧名思義能夠節約對能源的消耗,在建筑物完成后的使用過程中,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健康、無污染的使用空間,同時還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達到環保要求的建筑便可稱之為綠色建筑。
一、綠色建筑及其經濟效益的相關概述
(一)綠色建筑和建設費用
綠色建筑的提出基于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和低碳環保的建設理念,主要是指在建筑的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和人類之間的生存發展關系,在滿足建設要求的范圍內,盡可能節省各種有效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有效能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建筑材料資源等,并且要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及其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保障民眾居住環境和生存空間的健康。綠色建筑中所應用的資源都是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光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等,可有效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在促進國家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避免過快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和破壞。
綠色建筑費用從全壽命周期費用分析角度來看,包括投資、能源、非能源運營﹑維護和廢除或拆遷方面的費用。從要素上可分為材料含能、運營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建筑后期處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材料含能,即建筑系能量的部分輸入量,是指建筑材料應用于建筑施工中所產生的實際效益和后續維護及回收所能帶來的循環利用率,因此,一般綠色建筑的建設施工都會選擇高含能的建筑材料降低維護費用,提高材料回收率,實現降低建設成本的目的。第二部分為運營方式和建筑的耗能,該部分主要以整體運行以及細節部分的節約措施進行組合和協調,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第三部分為建筑后期處理,當出現建設技術過時或者由建筑功能廢棄、建筑使用周期長導致的物理衰退等問題時,需要對建筑物進行改造或者部分更換。
(二)綠色建筑的建設原理和二氧化碳減排價值
中國屬于高耗能國家,因此需要大力提倡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發展太陽能、風能、生物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做到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使資源能源的建設消耗符合生態環境,避免污染和高耗能。在建筑行業,同樣提倡和應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環保理念,實現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循環發展。綠色建筑以低耗能、可再生、減排放和控污染作為建設理念和方針,創立綠色環保項目工程。從減排方面進行分析,綠色建筑的主要價值是在保證建設質量的基礎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促進二氧化碳減排實現商品化,進行市場化的交易和管理,提高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綠色建筑經濟效益概念
綠色建筑的建設原則和理念即為節能環保可持續,因此,在分析綠色建筑效益過程中,不應僅局限于設計和建設施工的短期過程中,更需要結合綠色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效益考慮,從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考量,充分體現綠色建筑的長期經濟效益和可持續性。在分析與評定經濟效益時,主要是考察與檢驗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所降低的節能、節水、運行等多方面的效益情況,從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空間層面與時間層面的綠色經濟效益兩方面。空間經濟效益主要是指綠色建筑在建設施工和使用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大多數綠色建筑在建設施工過程中都以保護環境為首要原則,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發展觀念,并在建設使用過程中保證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時間經濟效益主要針對建筑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考慮,保障綠色建筑的耐久性,確保建筑持續作用的發揮,保障建筑內居住人員的生命安全。綠色建筑行業的誕生極大地緩解了建筑行業中建筑資源浪費和緊缺的情況,同時促進民眾綠色環保意識的樹立和養成,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使國家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證自然界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為經濟建設和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分析
(一)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構成
在當前的主流觀念中,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主要分為內部效益與外部效益,即顯性效益與隱性效益。前者可以通過具體節約的水資源、土地資源、建筑材料等形成的效益進行測算計量,后者主要包含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無法對其進行數據的評估和計算。其中,社會效益是指綠色建筑對整個社區乃至宏觀社會的效益。環境效益是指對室內以及室外環境改變帶來的效益。
(二)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指標
綠色建筑的“綠色”,需要通過室內外環境健康舒適等指標來體現。其“經濟”同樣也需要效益指標來研究。隨著全球能源的短缺,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系統已成為建筑工業的一大趨勢;現如今,政府重視綠色建筑的推廣,并且已針對部分建筑商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政策扶持。對綠色建筑節水、節能、政策扶持發展、環境保護等指標進行經濟效益分析,以低碳為導向,對經濟、社會、環境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評價與應用。
1.綠色建筑節能經濟效益分析
綠色建筑的節能理念體現在節能設計上,這類新興的建筑模式,在設計綠色建筑時遵循節約能源的理念,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筑企業因地制宜,利用不同種類能源循環高效利用,建成低能耗建筑,有助于形成節能市場化格局,構成建筑節能的經濟環境,從而改善建筑室內環境,提高建筑用能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建筑企業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舊建筑的能耗水平,實現國家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戰略。
2.綠色建筑政策扶持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綠色建筑經濟效益不僅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資金投入,同樣還能獲得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綠色建筑扶持發展政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財政補貼:由政府負擔綠色建筑發展所需的投資、貸款利息,降低開發商成本;直接對綠色建筑項目進行資金補助。
(2)稅收政策依據能源消耗指標分別給予稅收減免,激勵其進行綠色建筑開發,從而推動行業轉向邊際成本更低的建設中。
(3)法律規范法律法規方面在約束建筑開發過程中逐步走向細致完善,在規范行業的同時,讓建筑企業獲取更為長遠且持續的經濟效益。
3.綠色建筑環境保護經濟效益分析
綠色建筑產業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在建筑的整個壽命周期內做到節能環保,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在建造期間可以避免對項目周圍的居民造成影響;當用戶居住后能夠保證居民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
(三)綠色建筑效益評價分析
綠色建筑在環境與社會方面能夠減少能源損耗,提升用戶體驗,全面提高建筑綜合效益。我國在“雙碳”目標的愿景下,有關綠色建筑方面的技術、觀念不斷成熟,有助于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建筑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的重要部分,發展綠色建筑不僅響應國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號召與要求,還將助力社會經濟增長。近年來,由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不斷成熟,建造商對綠色建筑的刻板印象有所改觀,也在努力向綠色建筑方向發展,提高建筑整體質量。
三、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建議
(一)提高民眾的認識
綠色建筑的全面推廣不能僅僅依靠建筑業,還需要提高全體民眾對綠色的認識,最終才能培養更多消費者,從而建立生產——消費的良性循環。
(二)完善指標體系
國家對于綠色建筑的標準在逐步完善中,綠色建筑想要盈利,途徑主要是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完善指標體系有利于測算更加精準,對綠色建筑的長遠發展有所增益。
(三)建立有效的市場機制
目前,我國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多在政策激勵上,而要想綠色建筑實現規模化生產,還需要市場機制與各種經濟手段協作。通過營造一個適合綠色建筑發展的良好市場環境,激發綠色建筑的內生產力。
四、結 語
總而言之,綠色建筑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更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的建筑,相較于傳統的房屋建筑,能夠節省建設過程中能源的消耗,降低環境的污染,相較于傳統的建筑方式,綠色建筑更能順應時代發展,有效提高環保水平。但是綠色建筑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不成熟的問題,這就需要所有工作者在探索綠色建筑的過程中,逐漸優化建設模式,使綠色建筑產業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