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夢倓
習近平總書記于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情況時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按照審計署、省審計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開封市審計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履職盡責,依托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當好生態環境的守護者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領路人,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在開封落地見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審計智慧和力量。
一、重點謀劃,統籌推進
為促進地方黨委政府以及負責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門主要領導人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和政績觀,開封市審計局遵循《關于貫徹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的實施意見》規定要求,在制訂年度審計項目計劃時都會積極謀劃自然資源資產審計項目,并將重大政策跟蹤及省重點項目建設、預算執行情況和經濟責任等審計項目有機融合,統籌審計資源、統一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圍繞領導干部任職前后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多了還是少了”、生態環境質量“好了還是壞了”兩條主線,按照五個等次,客觀公正地評價審計對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情況。重點關注領導干部關于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相關法律法規遵守情況、完成責任目標情況以及組織相關資金撥付、管理、使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
二、審有章法,聚力深耕
(一)加強審前培訓,提高審計質效
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由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不同于傳統審計類型,對審計人員來說是邊干邊學、常學常新的過程。為了進一步提高審計精準度,開封市審計局積極參加審計署和省審計廳組織的資源環境審計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培訓。“磨刀不誤砍柴工”,每次在項目開展前,主審都會系統地對參審的全體人員進行審前培訓,主要對新修訂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審計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培訓,全體審計人員明確了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目標、重點內容、對象范圍、審計方法,理清了審計思路,為確保審計工作順利實施和高質量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現場調查,靈活審計方法
自然資源資產方面的審計,涉及土地、水資源、林地、田地等,僅僅通過傳統的審閱法、分析法、復核法等側重書面資料的審計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審計人員靈活運用多種審計方法,并注重進行現場調查,才能核實查證問題疑點。
開封市審計局圍繞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資產保護責任履行情況,綜合運用查閱會計賬簿、召開座談會、查看會議紀要、審查項目審批、工程資料、重新計算指標值、大數據比對等審計方法查找問題疑點線索,梳理歸納后深入一線開展現場走訪調查,了解核實情況。例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審計組查看廁所革命建設方案、建設資料發現疑點,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庭院,實地考察農戶廁所建設情況,收集群眾關于“廁所革命”的意見建議。通過嚴格把控改廁標準,揭示改廁過程中質量差、設計不合理、建檔立卡數據和檔案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做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惠及人人。
(三)樹立大數據思維,探索研究型審計
開封市審計局強力推進科技強審戰略,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樹立大數據審計思維,講求數據先行,全面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在審計實施中,審計組創新大數據環境下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思路和技術方法,積極落實“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要求。依托水利、生態、國土、林業、農業農村等部門的土地規劃、城市規劃、林業規劃、土地利用現狀圖斑等數據庫,利用ArcGIS軟件 、ArcMap軟件等在國土資源審計的交叉重疊和可視化功能,綜合分析數據查找問題疑點,堅持疑點篩查與實地核查取證相結合,全面揭示被審計單位在非法占用耕地、林地、水源地,違規改變土地性質和用途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審計發現問題、風險預警能力,提升審計效率和數據利用水平。
積極探索研究型審計方式方法,把研究貫穿審計實施全過程,著重探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基本內涵、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重點、評價指標、審計方法、組織方式、技術手段等,分類歸納問題,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前瞻性的建議。同時,立足審計實踐,撰寫調研報告、審計內參,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教訓,編寫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操作指南及其配套辦法,匯編自然資源審計發現典型問題,撰寫優秀審計案例,促進審計理論和實務水平的提升,推進地區行業、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真抓實干,成效顯著
(一)積極建言獻策,服務宏觀決策
作為政治機關和宏觀管理部門,開封市審計局十分注重發揮智囊、謀士作用,將服務理念融入具體審計工作之中。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充分發揮審計專業性強、觸角廣泛、反映快速的優勢,突破單一審計項目局限,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深入剖析影響地方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發展的實際問題,著重從政策、體制、機制、制度方面提出審計建議,積極向黨委政府建言獻策。2019年以來,審計人員梳理歸納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項目中發現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責任目標未完成,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低造成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黑臭水體治理不到位,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不到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理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撰寫專題審計要情20余篇,得到市委書記等多位市領導批示,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組織整改并建章立制,對于促進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二)促進整改落實,發揮監督效能
明確整改流程,落實整改責任。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發現問題分門別類建立整改臺賬,按照“及時分解—逐個銷號—限期反饋”的“流水式”工作模式,加快整改進度,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逐個問題對照,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被審計單位加大整改力度,逐條抓好落實。
堅持問題導向,細化整改措施。對于違紀違規性質的問題,通過收繳財政、沒收違規所得、嚴肅問責相關責任人等方式進行整改;對于機制類問題,通過修訂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等進行整改;對于立行立改的問題,開展現場督查,堅持見人、見物、見賬,核實整改的真實性;對于政策執行類問題,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時充分解釋政策規章,按規定進行規范;以《重要審計情況》形式向政府反映重大問題,進一步一體化揭示問題,從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
強化監督合力,確保整改成效。不斷強化整改落實跟蹤、整改問責和整改結果運用。將整改情況納入政府督辦和目標考核,聯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林業等部門,對不符合“三個區分開來”情形而未能限期整改的,追究有關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的責任,確保整改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切實實現好、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對“藍天、碧水、凈土”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