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高敏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的關鍵部門,對審計相關整體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傳統審計工作手段已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尋求新型審計質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當前相關審計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需要相關部門及人員的有效銜接,對審計各環節流程注意把控,減少審計質量問題,實施審計過程監督,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加快建設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一、行政事業單位審計質量概述
(一)審計質量控制基本內涵
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相關組織及人員相互作用,相關機構為確保業務水平和相關內容滿足審計工作質量而實施的相關政策及程序。建立審計質量控制體系要求審計相關人員加強質量立審觀念,通過審計質量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全面推進審計工作平穩運行。
(二)審計質量控制構建原則
在構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過程中,應遵循一定原則,保障質量控制體系順利實施。首先是有效性原則,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審計相關單位應對行政事業單位整體的財務收支真實有效提供保障,實現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發揮重要主體作用。所以,應遵循有效性原則,采取審計相關措施,以較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其次是獨立性原則,審計工作過程中,應與其他人員等因素獨立區分,相關審計單位應被賦予一定權利,以方便審計部門展開工作,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中,各審計環節要在審計活動中遵循獨立性原則,在組織中也應獨立展開,保證審計工作真實透明、公開公正。另外,還有權威性原則,審計工作應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威懾力。
二、行政事業單位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范圍有待拓展
隨著經濟制度的不斷變革,行政事業單位中審計內容的復雜性也逐漸顯現,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要求審計工作能對經濟發展多個層面提供指導作用。顯然,傳統的審計工作主要是依托財務報表等數據進行審查,只單純注重相關數據,達不到審計全覆蓋的要求,難以健全建設審計質量體系。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工作還停留在傳統審計工作范疇內,無法拓展審計工作的范圍,難以科學系統地提高審計質量控制,對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造成一定阻力。
(二)內部控制體系有待完善
如今我國針對當前發展情況,已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審計相關部門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縣級審計單位根據相關審計政策,實施相關審計活動,制訂一系列審計工作計劃,確定審計目標。但是由于內部建設不完善,導致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審計質量控制成為審計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另外,有部分審計部門不依照政策要求開展工作,導致偏離審計工作主旨,諸如此類的問題,均表明了內部控制體系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脫離內部控制體系,均不利于審計工作高效開展,進而影響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
(三)審計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審計部門工作人員應注重審計等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當前,縣級審計人員審計經驗較少,遇到重大審計項目,難以采取針對性與有效性的措施對審計各個流程環節做出有效銜接,導致效率低下,審計項目停滯不前。相關審計人員目前對審計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時間顯然是缺乏的,且自身綜合能力相對缺乏,進而造成審計工作的被動性,未能發揮積極主動作用,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制約審計單位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影響整個審計工作的整體布局。
(四)審計監管力度有待加大
相關審計部門監管力度不夠,造成審計工作未能嚴格依照相應規章制度要求進行,影響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構建。對縣級審計單位而言,審計監管既有來自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也有來自社會公眾的監督。而對于審計實際工作過程來說,缺少必要的流程監督,相關審計單位對審計過程中的監督控制不達標,必然導致最終審計結果失真,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實際情況,造成審計工作的被動性。有部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監管浮于形式、流于表面,此種行為是不可取的,若在審計過程中如此隨意,產生的后果將是不可逆的,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向上級反饋,導致審計工作混亂,進而影響審計質量。
三、行政事業單位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中的具體應對舉措
(一)規范審計行為
行政事業單位如何提高審計質量控制,關鍵在于審計過程中能否規范審計行為。為適應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趨勢,結合當前本單位實際情況,應注重規范審計流程,審計流程科學系統,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構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討論:首先,應強化相關審計人員意識,確保審計部門嚴格遵守審計相關法律法規,并注重加強日常培訓,自上而下,以上級領導部門為依托,充分發揮領導職能作用,帶動審計相關下屬人員,通過實際審計工作,全面提升審計單位相關審計工作意識,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其次,相關審計部門應定期召開審計座談會,聘請專業審計質量控制人才,促使審計相關人員加強溝通交流,協調配合,促使審計人員更新思想觀念,了解審計行為規范化對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重要性,深入貫徹落實相關規范化流程,提升審計工作效率。
(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應完善審計內部控制體系,以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進行。明確審計計劃,確定審計目標,及時完成審計任務。內部控制體系是影響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的關鍵因素。為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提供重要基礎。完善審計內部控制體系,制定一系列內部控制細則,對審計單位而言,如何實現科學系統有效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主要應注重加強審計過程控制,審計過程一般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所以要求相關審計單位應提前制訂整體審計計劃,明確審計重點,在實際審計工作過程中,注重分階段進行審計控制,確保有效實施審計控制。
(三)加大審計監督力度
行政事業單位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不能脫離審計監督,審計監督發揮的效能,對建設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提供保障。為實現審計工作質量科學合理有效地控制,應注重合理運用審計監督管理方式。并且不斷創新優化審計方法,實現審計工作順利開展,努力實現審計監督實時全過程監管。完善審計監督制度,通過內外部聯合監督,實現預期效果,促進審計工作順利實施,從內部監督而言,加強審計工作職責管理,注重審計各方面管理,對審計相關人員明確各自責任,從而便于監督管理,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控制體系順利實施。對于外部監督而言,可以審計實施方案作為切入點,從審計計劃、審計目標、審計報告等多方面實施,確保監督的有效性。
(四)提高審計人員綜合能力
審計工作和審計人員緊密相關,審計人員作為審計工作的主導者,對審計工作順利高效進行提供重要作用。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審計人員綜合能力。首先,審計單位應定期開展審計工作培訓,通過一系列相關審計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審計相關人員整體知識能力,構建審計工作思維,培養審計工作良好習慣。其次,加快審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創建新時期審計儲備人才,審計人才隊伍搭配更為合理,審計人才結構布局合理規范,將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審計過程銜接更為精準,審計工作質量更有保障,所以縣級審計單位應加快建設審計專業隊伍,招攬專業、技術等各方面能力過硬的人員,促進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另外,行政事業單位應對審計人員的教育、培訓、評價等各方面加以關注,對工作能力各方面表現優秀的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以調動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審計工作中,促進審計工作平穩開展。
四、結 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在審計活動中占據重要位置,為促進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相關部門及人員應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審計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發展趨勢,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完善相關控制體系,規范化管理審計行為,提高人員綜合素養,為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提供重要支持。
文博小知識
陸 機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云合稱“二陸”,后死于“八王之亂”,被夷三族。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故世稱“陸平原”。《晉書·陸機傳》曾提及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與弟陸云俱為中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被譽為“太康之英”。流傳下來的詩共104首,大多為樂府詩和擬古詩。代表作有《猛虎行》《君子行》《長安有狹邪行》《赴洛道中作》等。賦今存27篇。散文中,除了著名的《辯亡論》,代表作還有《吊魏武帝文》。其文音律諧美,講求對偶,典故很多,開了駢文的先河。而在文學理論方面,陸機的著作為《文賦》,里面除創作論部分的論述之外,提出了“詩緣情”之說,開啟了中國文學“詩言志”一派的說法。
(來源:中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