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華
[摘 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承擔學習任務,在實訓操作中學習知識并獲得輕松愉快的學習體驗。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讓機械加工過程更加清晰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確地看到具體的實操過程,可以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全面,提升學習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機械加工;實訓教學;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在學生學習機械加工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促使其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樹立信息意識。
1? ? 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融合的意義
1.1? ? 增加學生機械加工實訓學習的興趣
在開展融入了信息技術的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過程中,每個教師對機械加工實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有不同看法,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學生在不同教師的實訓課堂中,會看到不同的信息技術切入和融合,也會有不同的體驗和學習。在整個機械加工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更加投入。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中,教師高效開展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前提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愉快地輕松地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機械加工實訓的操作實踐課中,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向學生充分展示本節課要學的知識點,激發學習興趣。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漲。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學習機械加工實訓的理論知識,并嘗試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就比較集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只需要布置下任務,引導學生們積極完成。
1.2? ? 提高學生機械加工實訓學習的效率
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的過程,就是將所學的機械加工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操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應用實踐過程中,都承擔著輔助作用。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能夠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要素為一體,能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透徹了解整個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對于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是通過板書分析、提問探討的辦法來解決。學生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只能聽到教師講述一些機械加工的知識和理論,這種知識和理論浮于表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在使用多媒體手段后,教師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入把機械加工的知識重難點設計成信息化的問題場景,在直觀形象的演示中,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解決教師講不清楚、學生很難聽懂和理解的問題。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可以幫助教師將機械加工的知識和理論從抽象轉為具體,從復雜轉化為簡單,從不可見轉化為可見,從平淡轉化為生動。這樣既能夠解決知識的復雜性問題,縮短教師備課和上課講解的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提高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效率。[1]
1.3? ? 多樣化教師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方式
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可以讓教師的機械加工實訓課堂更加有趣。在傳統的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都習慣采用講授教學法,嘗試將一些復雜的理論知識,以講述的方式告知學生,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吸收和領悟,并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訓中去。這樣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受到很大影響。
培養和訓練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中的綜合使用水平,是現代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通過融入多媒體技術,使用圖、文、聲并茂,動靜結合,刺激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將機械加工的知識和理論制作成課件,構建一個個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進行深度融合,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教學過程,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學生的知識、技能發展更加有效。
2? ? 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融合的現狀
2.1? ? 網絡資源與實訓教學的不一致性
現今很多機械加工的實訓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融入現狀較差,主要的原因是學校的網絡資源與實訓教學之間存在著不一致性[2]。這種不一致性導致很多教師希望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機械加工實訓課堂中去,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和問題,導致最終的融合教學效果較差。這種不一致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機械加工實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不匹配。有些機械加工的知識和理論找不到合適的信息技術支撐。例如,有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在課堂上將機械加工的理論進行應用,但是在備課過程中,發現找不到這樣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支撐。這樣的情況下,該理論的講解又只能回到最傳統的講解形式,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效果會相應地降低。
其次,學校網絡化課堂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課堂的不一致。在大多數開展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融合的課堂中,需要大量的網絡支持,學生在網絡的輔助下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示,但是現今的很多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支持,導致學生缺乏具體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課堂只能由教師展示,學生的參與度較低。
2.2? ? 教師團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
在信息社會,機械加工實訓教師想要將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進行深度融合,需要教師具備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信息技術、提升信息素養,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現今很多的機械加工實訓教師的信息技術落后,信息素養較低。他們普遍認為計算機的使用就是一個進行文本操作的工具,在平時的機械加工實訓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太注意對計算機技能的學習,總是有了問題就打電話求助,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去掌握這樣的技術。因此,為實現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新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的教與學活動中。
2.3? ? 實訓班級學生網絡行為表現較差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的頻率逐漸增多。但是從機械加工實訓班級的學生網絡學習行為來看,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是存在著爭議的。部分的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較差,也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學生的網絡行為問題主要體現的以下幾個方面。[3]
首先,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網絡化的學習習慣。在學生的意識中,上網大多是為了打游戲聊天等,這些娛樂方式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但是對于意志不堅定的學生來說,常常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學生沒有養成較好的網絡學習習慣,機械加工實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學給予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其次,大部分的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課堂中,不能熟練地使用學習平臺,導致學生的學習時間浪費在了熟悉平臺使用上,最終影響了學習效果。
3? ? 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融合的策略
3.1? ? 重新設計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信息化資源
信息發展以快捷、便利而影響人們的衣食住行。但信息化的發展也是一個漸變與飛躍的過程。在互聯網時代,電子科技運用在教學中已司空見慣,如何把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課堂教學巧妙結合成為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追求?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對信息化資源進行重新設計。
首先,教師需要從經濟社會的發展走勢看待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為機械加工專業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持續發展型人才。并以此為依據,指導信息化資源建設,將機械加工內容賦予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方式。[4]
其次,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需要教師依據機械加工的內容,重新進行設計,嘗試將一些機械加工實訓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拆分成小的板塊,并在不同的板塊中融入不同的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信息化資源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重難點內容和知識融入到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小組協作、自主探究等教學環節中去。教師通過創建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機械加工知識和理論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剛剛接觸需要時間適應,因此,教師在建設機械加工信息化資源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規范性,使學生容易適應;切忌教學方式混亂,演示操作不一致,使學生無所適從。
3.2? ? 提升教師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信息化能力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中,對教師的整體信息素養要求較高。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的深度融合,教師需要不斷學習。
另外,學校需要為教師提供交流的平臺,讓教師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遇到問題和需要時,有咨詢和求助的渠道。教師在這樣的平臺中能夠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以此促進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
3.3? ? 規范學生機械加工實訓的網絡學習習慣
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的網絡學習行為時,教師要進行及時地制止和糾正。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師對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學習過程中的網絡學習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規范。
首先,教師需要在加工實訓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地觀察和跟蹤學生的網絡學習狀況,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管理和積極學習。學生在進行機械加工實訓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網絡的誘惑,偏離學習狀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進行把握,并能夠及時地制止學生的游離行為,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盡快地調整好學習心態。實現充分激發學生機械加工網絡學習的潛力,提高學生線上、線下共同學習的效率。[5]
其次,建立及時的網絡學習反饋機制。引導學生進入網絡化的學習方式中去。要使學生在機械加工實訓網絡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關鍵在于平時的教育與督促。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及時的網絡學習反饋機制,一旦發現有學生行為不良,馬上指出,并要求其改正,建立班級日志,作為考核的依據。
總之,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信息已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在機械加工實訓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在學生學習機械加工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感受信息文化、樹立信息意識。這樣的機械加工實訓課堂對學生而言是更加新穎和有趣的。學生在信息化的機械加工實訓課堂中的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波波,李瓊.信息技術與機械加工實訓教學深度融合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2):5.
[2]官海涓.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分析[J].世紀之星—交流版,2022(11):3.
[3]李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高度融合[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教育,2022(3):3.
[4]陶雪雅.淺析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安徽教育科研,2022(23):3.
[5]徐政,肖冬亞.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