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倡導游戲精神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然而,現階段的一些幼兒園,在課程游戲化過程中存在形式化的問題,未能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多樣化游戲設計,游戲環節過于簡單。基于此,文章對游戲精神進行解讀,探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應堅持的原則,并提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游戲精神;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作者簡介:馬慧媛(1986—),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幼兒園。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調研發現,游戲貫穿大部分幼兒的成長活動時段。在幼兒園中實施課程游戲化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環境的能力,同時在提升幼兒的注意力、自制力、專注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還可以使幼兒更喜歡上幼兒園,保持更好的心理狀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表明,幼兒的自制力不強,他們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不長,因此幼兒園在設計課程時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非常重要。
一、解讀游戲精神
教育家約翰·杜威指出,游戲性是一種精神態度,游戲是這種態度的外部表現形式。也就是說,幼兒在游戲中體現的精神、內在的動機、掌握的能力、流露的情感以及表達的態度,都可以稱為游戲精神。幼兒的成長過程包含著豐富的游戲元素,比如,幼兒在吃飯的時候喜歡邊吃邊玩,跑步的時候喜歡互相追趕,看電視的時候喜歡模仿,以上種種都說明幼兒喜歡游戲活動。在這一時期,幼兒的學習、游戲、生活行為是相融合的。所以,幼兒教師在幼兒園課程中設計游戲環節,更有利于課堂的開展,能讓幼兒更好地接受知識,學有所獲。
幼兒園是幼兒適應團體生活的開端,在幼兒的課程中添加游戲性,不僅有利于幼兒的學習、模仿、互動,還能鍛煉幼兒的獨立性、集體性、參與性、規范性[1]。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課程內容,這種模式更符合幼兒的天性,不僅有利于幼兒創造力、智力等的發育,還能為幼兒的成長過程增加更多的樂趣,使其純真的童年得到游戲精神的滋養。游戲融入課程,是開啟幼兒智慧的“金鑰匙”。
二、課程游戲化遵循的原則
課程游戲化可以激發幼兒在課堂上的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程氛圍,使課堂更貼近生活,更有利于幼兒融入幼兒園集體。
(一)突出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
在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堅持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的身心特點,研究幼兒各個年齡段的性格特征。而后,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使活動匹配此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并廣泛收集幼兒對課程的意見,以及時調整、改進教學。最后,幼兒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關注全體幼兒的實際情況。對于性格較為內向、不愿意活動的幼兒,教師應該鼓勵其參加活動;對于比較活躍的幼兒,則可以引導其發揮帶動作用。比如,在進行體能游戲活動時,一組學生正在進行體能訓練,教師可以組織其余幼兒手牽手,為他們吶喊加油。這樣能讓幼兒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并在活動中提升幼兒的團隊合作能力[2]。
(二)幼兒課程游戲的多面性原則
教師在推進幼兒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應堅持多面性原則,以多樣化的游戲促進幼兒的全方位發展。比如,在學習“有趣的數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增加游戲環節。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組織他們玩“數一數”的游戲;對于中班、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帶領他們玩“數字組合”游戲,如當教師說出“3”這一口令時,幼兒需要3個3個地抱在一起,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不斷變換數字,幼兒也需根據數字變換人數抱在一起。將這些游戲互動引入課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課堂參與度,使幼兒在課程中獲得更好的互動感受。與此同時,課程中的游戲不能過于單一,幼兒教師要多方面開發課程內容,積極創新游戲的方式方法[3]。比如,在幼兒認讀漢字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過關選擇”游戲,也可以讓幼兒在班級內尋找相關的漢字卡片,并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教師應積極研究、探討適配課程的游戲活動,從而讓幼兒對課堂保持向往,更喜歡幼兒園的課堂。
(三)幼兒課堂匹配性原則
幼兒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需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需要,制訂不同的課程游戲方案。例如,幼兒在剛入園的階段比較缺乏安全感,因此幼兒教師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不僅要多觀察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給予幼兒積極的引導,還要多通過肢體語言等鼓勵幼兒,如用擁抱等動作安撫幼兒。而中班階段以上的幼兒,更喜歡自己做一些事情,喜歡挑戰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游戲,幼兒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特點,調整課程游戲內容。比如,到了中班下學期以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規則性較強的游戲,引導幼兒理解相應的規則,以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實踐能力[4]。
三、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策略
教師經過科學的課程游戲化設計,發揮家園共育的價值,有效組織多樣的游戲活動,在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落實課程游戲化,有助于提高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助力教師和幼兒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還可在游戲中引入競爭內容,培養幼兒的榮譽意識,提高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質量。
(一)家園共育,融入游戲精神
幼兒的心理健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適當的語言引導對幼兒開展課程游戲非常重要。然而,如今部分家長仍存在一些教育誤區。比如,一些家長過于嬌慣孩子,在生活中包辦一切,導致孩子入園后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主動性也不強,甚至還會在幼兒園生活中與其他幼兒產生矛盾;還有的家長對待幼兒過于嚴厲,甚至會體罰幼兒,這容易導致幼兒缺乏自信心,不敢在游戲中積極表現自己。游戲精神包括團結合作、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等,而這些問題會影響游戲精神有效融入幼兒園課程。對此,幼兒園應定期召開家長會議,教師應在會議上積極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中的表現,并宣講正確的育兒觀念,傳授家長正確的育兒方法,讓家長形成相應的認識,積極消除觀念上的誤區,以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
此外,除了積極尋求家長的配合,教師自身也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以引導學生在有關課程中積極、健康、勇敢地完成任務,并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在“三角形站點”游戲中,幼兒教師可先為幼兒做示范,即帶領一至兩個幼兒展示游戲的具體玩法。教師與幼兒一同游戲對于幼兒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們能由此了解到,教師可以是他們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人。這不僅拉近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使教師進一步走進幼兒內心,還可以使幼兒更好地掌握游戲規則,從而提高幼兒的游戲參與度。
(二)巧用媒介,提升課程體驗效果
上文中提到,在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幼兒的整體出發,多角度、多方位設計游戲環節,使游戲匹配課程的內容。為此,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時,應創設多種多樣的游戲教學情境,以促使游戲化課程教學更好地展開[5]。比如,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時,幼兒教師發現剛入園的幼兒的繪畫水平還停留在亂涂亂畫的階段,對此,教師在教授相關美術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先播放《葫蘆兄弟》動畫片段,而后將班級內的幼兒分成若干小組,組織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小組中選擇扮演一個動畫角色,并表述自己扮演角色的顏色及技能。教師在幼兒完成角色扮演游戲和口頭表述后,再組織幼兒通過畫畫的方式,在紙上畫出自己扮演的角色的外形,并涂上相應的顏色。這種穿插性的游戲設計,可以讓幼兒在學中玩,不僅能夠使幼兒正確認識色彩,還能夠使其發現游戲的樂趣。幼兒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模仿的過程中創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幼兒積極表現。比如,創設大娃被蛇精追著跑的情境,幼兒教師扮演蛇精,追趕班級內扮演大娃的幼兒;還可以讓另一個教師扮演老爺爺保護娃娃們。在游戲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對表現較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如為模仿得像的學生貼上小紅花。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課后與家長一起觀看《葫蘆兄弟》的其他片段,并在家庭里開展角色扮演游戲,以在課外拓展延伸中,促進幼兒的興趣培養,提高幼兒集體活動的參與感,鍛煉幼兒的獨立行為意識。這樣的游戲設計可以讓幼兒更喜歡美術課程,能夠培養幼兒的游戲精神,促進幼兒在集體氛圍中獲得進步。
(三)以賽促教,提高參與積極性
幼兒對新鮮事物天然具有好奇感,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讓幼兒自己準備一些游戲道具,并以此開展相應的競賽活動。比如,秋天到了,幼兒園可以組織“用葉子做手工”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落葉,并將其帶到幼兒園,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手工作品。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手工游戲活動前,可以先為幼兒播放示范視頻,使學生對此手工活動有一定的了解。而后,教師可以加入比賽環節,鼓勵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品。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獎杯和獎狀,為能夠剪出相應形狀的幼兒頒獎。在活動中,幼兒體會到了游戲的快樂,還能夠體驗比賽帶來的榮譽感,并理解積極進取的意義。同時,在完成自我提升的過程中,幼兒的多方面能力也能得到鍛煉,這為其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賽促教的方式,能夠有效培育幼兒的操作能力。教師在進行課程游戲設計時,應該科學選擇游戲內容,可以增加一些關于行為習慣培養的比賽。比如,在午覺后的起床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穿衣服比賽,先從穿上衣比賽開始,然后是全身穿衣比賽。在比賽前,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熱身游戲,比如,先讓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蹦跳,活動身體,而后再進入穿衣比賽環節。在比賽中,誰能最快穿得整齊,就可以進入下一輪,整個比賽過程一定要公平公正。教師還可以事前先做好調研,尋求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喜好準備獎品,最后為前三名頒發獎品。獎品一定要具備吸引力,以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結語
幼兒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在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積極探討整體匹配性、趣味性較強的游戲內容。同時,教師應注意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不要本末倒置,使幼兒成為觀看者。游戲精神的含義在于團結合作、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教師應通過課程游戲化的設計,使幼兒體會游戲精神的內涵,以培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其成長發育奠定良好基礎,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徐萬龍.倡導游戲精神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策略[J].智力,2020(25):183-184.
樊佳偉.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探微[J].成才之路,2018(25):72.
張鳳朝.以游戲精神為基礎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天津教育,2020(16):183-184.
傅禹昕.淺談以游戲精神為基礎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與思考[J].情感讀本,2020(6):14.
黃思婷.試析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家長,202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