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冉
[摘 要]在儒家文化主導的傳統社會觀念中,始終秉持“重文輕技”的教育理念,近代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教育中開始出現“重科技、輕人文”的發展理念。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伴隨著各種醫患難題,有必要進一步在醫學生培養教育中融入跨文化教學。文章旨在從跨文化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醫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價值和路徑。
[關鍵詞]跨文化教學;醫學生;人文素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現階段我國醫學領域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過渡到自然、社會與人文科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模式,醫學生所需要研習的內容也從醫療技術拓展到社會交際與人文素養方面。教育部始終提倡弘揚醫學的人文精神,培養和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在新時期的醫療改革中,高校應該將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擺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上,緩解當下日益激化的醫患矛盾。
1 跨文化視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理論依據
從跨文化視角看待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醫學本質論。醫學本質論是醫學人文素養和醫學人文精神的本體論依據,可以將其看成是一種邏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夠充分彰顯出人的生物性、心理性和社會性特點。第二種是新人文主義。新人文主義是現代醫學發展進程中的認識論基石,積極提倡科學與人文的有機融合,主張辯證看待科學與人文之間的關系。第三種是敬畏生命論。敬畏生命論是醫學人文素養的生態價值先導,是價值論的核心,該理論彰顯了人類存在價值中生命的最高價值,推動著人類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 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
2.1 是醫學發展的現實需求
從上述的理論依據可知,現代醫學已經做到了科學與人文的辯證統一,同時具備科學屬性與人文屬性。雙重屬性的交融也就意味著現當代的醫學生不僅要在高校的學習生活中學習先進的醫療技術和醫學理論常識,更要具備滿足醫學發展所需的高水平人文素養。在生活實踐中,疾病的預防和救治都需要醫學生依靠自身的人文素養來對患者進行認知,在其配合下對疾病進行認知與辨別,從而知曉病因,配制或采用具有針對性治療的藥物,幫助患者解除疾病困擾。另外,醫學的發展需要醫學人員的人文素養提供精神與智力方面的扶持。人文素養彰顯著人的內在精神修養,只有人的精神修養得到提升,并將精神意志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外化,才能對醫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將會是醫學發展的現實需求。
2.2 是緩和醫患矛盾的有效方式
近年來,醫患矛盾不斷升級,不僅延誤了治療患者疾病的時間,還會不可避免地對醫院形象和聲譽造成沖擊,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產生醫患矛盾的原因是多元化的,除患者、患者家屬、醫院外,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缺失也是激化醫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在提供醫療服務時,一些醫務人員并未給予患者應有的尊重和關懷,導致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期望值過低;醫患在進行溝通交流時可能會因某件事而產生爭吵,使得患者對醫務人員喪失信心,矛盾日趨激化。由此可見,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已迫在眉睫。具備較高水平的人文素養能夠強化學生的道德水準和交際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憑借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通過關心、理解和鼓勵患者來贏得患者本人和家屬的信任,讓患者感受到為醫者的懸壺濟世之心,同時也給予了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更重要的是,醫務人員具備了人文素養之后,能夠緩和醫患問題,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使醫患雙方站在平等的角度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對于緩和緊張的醫患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3 高校醫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現狀
3.1 醫學生的人文知識匱乏
在高校的醫學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設置的教學課時過多,醫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再加上醫學本就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職業性,醫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幾乎都投入到了學術鉆研中,很少有空閑時間接觸文史哲等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學科知識,這就導致醫學生在長期的生活中很難接觸到人文教育,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也就成了一場空談。
3.2 道德觀念淡化,功利觀念放大
在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之下,高校大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資源數量龐大,這就給了學生接觸和了解各國和民族文化的契機。比如,享樂主義和功利化思想對學生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是具有極強沖擊性的。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醫學生很有可能會耐不住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轉而將精力投入網絡與游戲之中,喪失拼搏進取的斗志,同時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功利取向,道德觀念逐漸淡化,人文素養嚴重缺位。
3.3 教育體制存在缺陷
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導致人文知識呈現出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補的狀態。先天不足體現在我國應試教育在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都側重于學科理論教學,很少在其中滲透人文素養理念,或者滲透得不夠充分,不足以在學生的心靈中留下印記,2020年以前的高中教學始終秉承著文理分科的教學模式,理科學生接觸到人文素養知識的機會不多。后天不補體現在當學生進入醫學院進行學習之后,受專業教育的影響,醫學理論與實操成為醫學生學習的主攻方向,部分高校雖然開設了人文素養培養的課程,但學時較少,加之管理不嚴,醫學生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醫學生在人文素養上的先天和后天缺陷的存在,雖然并不會影響自身在學校的學習成績,但是隨著醫學生步入社會,將會面臨難以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甚至產生嚴重醫患矛盾的尷尬局面。
4 基于跨文化教學的醫學生人文素養提升路徑探究
部分高校在探索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時發現,以跨文化教學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對于醫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所謂跨文化教學,是以尊重本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對外來文化進行了解,從中汲取有益于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精神食糧。
4.1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醫學人文思想
中華傳統醫學文化是中國歷代醫者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飽含著先輩們的精神文化修養,如中庸之道、和諧之道、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哲學思想。想要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高校可以立足于我國傳統的醫學文化,對現有的醫學專業教學進行滲透,向學生傳達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抵抗西方外來負面思想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傳統醫學文化的理解和記憶。
4.1.1 醫乃仁術,仁愛救人
中國傳統醫學文化在傳承發揚千百年來深受儒家哲學思想的影響,始終倡導醫者要仁者愛人,抱有仁愛之心,主張尊重人類的生命價值,要用醫術及時救治人的生命。仁愛之心也被稱為懸壺濟世之心,對于病家,醫者應當一視同仁,對于需要治病救助的人應施以援手。
4.1.2 為醫之道,重在精誠
醫學生在具有一顆能夠濟世救人的仁愛之心的同時,還需要具備一身精湛的醫術,才能挽大廈之將傾,救生命于垂危。“精誠”出自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的《大醫精誠》,倡導精勤不倦、精益求精,追求德藝雙馨、德才兼備[1]。
4.1.3 謙虛謹慎,一絲不茍
醫學是關于人的科學[2]。醫者治病救人的態度與人的生命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醫學生要從這句名言警句中明確,無論是在實踐演練過程中,還是日后步入工作過程中,都需要保持嚴謹的醫風,謙虛謹慎,不可夜郎自大,充分展示出身為醫者對待生命的尊重。
4.2 語言文化有助于提高醫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人文素養
語言是文化的集合,是人文知識學科的重要載體,掌握了一門扎實的語言就擁有了敲開人文知識大門的鑰匙。例如,英語作為各大高校普遍設置的一門課程,通過英語教學可以拓展醫學生的文化知識范圍,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了解陌生文化的文化傳統、思維理念和行為方式。對于醫學生來說,公共英語課程的設置能夠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夯實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幫助醫學生拓寬視野,提升人文素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共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有所轉變,不再是由教師作為課堂主體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是對原有的教學模式加以改善,取締應試教育模式。比如,情境教學就是在新課改之后盛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公共英語教學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涉及醫學方面的電影,抑或是局域醫學熱點問題的新聞信息,以及文學作品,分析不同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提高醫學生自我判斷的能力和選擇文化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4.3 開設選修課程
現有的醫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對醫學生進行專業教學的學時已經安排得較為緊湊,難以從中抽取學時供學生學習和提升人文素養。如果高校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非常重視,就可以利用開設選修課的方式來彌補原有人文素養培養課時不足的問題。在選修課的內容上,可以選擇文學作品鑒賞。文學是人文科學的精華,是語言的藝術,醫學生在文學作品鑒賞課中跟隨教師品讀中外名著,從中汲取有益的知識與文化,將所學習到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融入自身的人文修養之中,成為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養料。除文學作品鑒賞課程外,也可以開設影視鑒賞,通過帶領學生觀看世界著名的電影,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國家的文化,提升醫學生的判斷能力和選擇文化的能力,從而受益于優秀文化的滋補,逐漸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開設藝術審美相關課程,有助于提升醫學生審美,幫助醫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重塑醫學生職業素養。
4.4 完善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執教者,其人文素養水平直接影響著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想要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就需要從師資隊伍入手,尤其是從醫學專業課教師和人文課教師入手。一名醫學專業課教師在具備豐富的醫學理論和精湛的技能操作的同時,還需要具備令人嘆服的道德品行修養,并如同課程思政的形式一般,將所掌握的人文知識滲透進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對于一名醫學人文課教師來說,雖然醫學人文課在總的教學課時中占據的比例極為有限,但是作為能夠為醫學生傳播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執教教師應該同時具備扎實的人文修養和醫學素養。以英語教師為醫學生開展人文素養教學課程為例,英語教師從事英語行業多年,對于西方文化有著較為豐富的理解,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西方的醫學文化,但是教師如果不熟悉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話,那么在對比過程中就很有可能出現錯誤,從而對學生產生誤導,影響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質量。誠然,如果教師能夠具備應有的教學能力,那么就可以在探討人文素養的同時,充分結合醫學領域的知識,將問題置放在學生所熟知的中國傳統醫學文化的基礎上,并結合西方醫學文化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所以,高校應該重視復合型教師的培養,可以通過校內和校外教研、組織培訓、外出學習等形式來提高醫學專業課教師及醫學人文課教師在人文素養和醫學專業知識方面的認知能力和執教水平。
4.5 強化醫學人文實踐的個體化
學校中的人際交往和優秀的榜樣模范,會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產生重要的影響[3]。因此,學校應該給予學生心理發展足夠的關注,并鼓勵創造條件,將局限在理論與演練過程中的醫學生放在生活實踐中,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在臨床實踐活動中檢驗并提升醫學生對醫學理論和醫學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人文素養的表現也將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打分的衡量指標。
在實踐活動結束之后,相關帶隊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活動總結,尤其是在人文素養上的表現更應單獨提出,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充分發揮其榜樣模范作用,成為其他醫學生學習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的標桿。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醫患矛盾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培養兼顧醫學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高質量醫學生勢在必行。高校要深刻認識到提高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發展現狀,并從跨文化角度對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出可行性的解決路徑,從而緩解日趨嚴峻的醫患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推動醫學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國輝. 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4):167-169.
[2]魚靖涵,霍小舟. 醫學生人文素養存在的缺陷及培養途徑[J]. 長江叢刊,2019(32):137-138.
[3]王夢婷,王錦帆. 中美醫學生人文素養影響因素差異與啟示[J]. 現代醫學,2021,49(S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