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技部發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共六章三十五條,從社會科技獎的設立、運行、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明確了基本要求。這為提高社會科技獎的“成色”,推動其走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四化”發展之路,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科技創新既是增進全社會、全人類福祉的崇高事業,同時也是艱辛探險。那些勇闖“無人區”、在探索道路上奮力攀登的科技人員,為科技事業發展添薪火、蓄動力,值得全社會的尊重與褒獎。社會科技獎的數量、水平和影響力,是一個國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重要體現。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社會科技獎蓬勃發展。各具特色的社會科技獎,在弘揚科學精神、推動海內外科學家交流合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看到,與一些歷史較長、運作成熟的國際獎項相比,我國的社會科技獎在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次出臺的《辦法》指出,國家鼓勵設立社會科技獎,引導扶持培育品牌;支持在重點學科和關鍵領域創設高水平、專業化的獎項;鼓勵面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礎和前沿領域研究人員設立獎項;引導社會科技獎堅持學術性、榮譽性,堅持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突出獎勵真正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科學家和一線科技人員,走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四化”發展道路。
走好“四化”發展之路,一方面需要社會科技獎項設立高水平的科學委員會,通過科學、獨立的評審機制評出業內同行認可的獲獎者;另一方面,也要放眼長遠,持之以恒,打造科技獎的“百年老店”。專業化是基礎,特色化是關鍵,隨著獎項的公信力、影響力不斷提升,相信品牌化、國際化也會水到渠成。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加快推進和國際科技合作的縱深發展,對社會科技獎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期待有更多的社會科技獎項在《辦法》指引下不斷提升“四化”水平,獎勵、激勵海內外科學家攜手科學合作、勇攀科學高峰,為科技創新事業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趙永新 節選自《人民日報》
《管理陷阱》
作者:斯特凡·斯特恩、卡里·庫珀
本書通過44個管理認知陷阱,直指常見的觀念盲點,打破僵化的思維認知,理清管理思維。在逐個分析陷阱的同時,作者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管理方法,比如利用同理心進行共情式管理、正確傾聽員工想法等,鼓勵所有人擺脫管理陷阱對思維的束縛,系統提升管理能力。
《掌控談話》
作者:克里斯·沃斯、塔爾·拉茲
前國際危機談判專家克里斯·沃斯全面總結了20余年的實戰經驗。他將從實際案例中總結出的談話技巧和策略傾囊相授,包括戰勝哈佛大學教授的10條談話技巧、濃縮到1頁紙的精華版談話清單等。學會這些策略和技巧,你就可以掌握談話的主動權。
《管理思維》
作者:休·布蘭
作為全球公認的績效專家,休·布蘭在本書中從目標、承諾、計劃、說服、贊美、堅持、準備這7個原則入手,培養你的管理思維,通過建立影響力去影響團隊員工,翻倍個人價值,幫助你成為優秀管理者。
編輯/車玉龍 統籌/蘇曉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
中老鐵路助力兩國經濟緊密融合
中老鐵路近日開通了跨境客運服務,這預示著老撾與中國將更加緊密地融合。鑒于兩國體量懸殊,跨境客運服務開通對老撾的影響可能比對中國的影響要深遠得多。這很可能導致中國前往老撾北部,尤其是老撾古都所在地瑯勃拉邦的游客激增。總而言之,老撾經濟將越來越同龐大的北方鄰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中國擬訂生成式AI管理辦法
由于擔心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中國最高互聯網監管機構提出了類似于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的人工智能(AI)工具的管理規則。根據規則草案,公司應對用戶的個人信息承擔保護義務,而開發人員用于訓練其AI產品的數據應符合中國法律。這些提議表明,中國政府希望對新技術保持強有力監管,從而使其處于世界各國政府管理這項新技術努力的最前沿。
法新社
中國拉高亞洲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日前將對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從去年12月時估計的4.6%調高到了4.8%。相比之下,去年的增長率為4.2%。亞洲開發銀行在其展望報告中表示:“隨著中國迅速重新開放,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前景正在顯著改善。”
彭博新聞社
中國3月進出口數據“出人意料好轉”
隨著大多數亞洲國家和歐洲的需求改善,以及中國的工廠恢復生產,中國3月份的出口迎來出人意料地增長。3月,中國以美元計算的出口同比增長14.8%,部分原因是對東南亞國家的出貨量增加,以及韓國和歐洲的需求反彈。經濟學家此前預測降幅將超過7%,這一出人意料的強勁結果是至少自2018年以來與預期的最大背離。
《聯合早報》
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居全球第二
胡潤研究院近日公布的全球獨角獸企業排名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價值10億美元以上的非上市公司。本次共有1361家企業入榜,比一年前多了303家。美國以666家獨角獸企業領跑排行榜,中國則以316家獨角獸企業位居第二。
《朝日新聞》
中國成為名副其實電動汽車大國
今年以來,中國僅電動汽車(EV)銷量就超過了日本整體新車銷量,成為名副其實的EV大國。除了進軍日本市場并引發熱議的比亞迪以外,還有許多企業也投身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以續航里程為例,各公司都在提升續航能力上下功夫,據稱,現已推出的車型中有的可以實現續航1000多公里。
編輯/王盈 統籌/蘇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