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麗
摘 要:當下,我們在教育中強調(diào)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性,發(fā)展孩子的自驅(qū)能動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本文主要對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進行梳理,從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意義等方面展開論述,進而揭示斯賓塞自我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斯賓塞 自我教育 現(xiàn)實意義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歷史上有很多廣為人知的教育家針對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比如,孔子提出“有教無類”,陳鶴琴提出“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論,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教育理論,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具體到“如何教育學生”這一問題,很多教育家認為應該實行“自我教育”。而說到自我教育,就不得不提郝伯特·斯賓塞。
斯賓塞是英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他在自己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總結(jié)教育經(jīng)驗,并形成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其中自我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在早期教育階段,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還就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見性和可操作性的見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斯賓塞的教育理論不但沒有被遺棄,反而像一顆寶石,經(jīng)過了時光的打磨,更加璀璨。哈佛大學校長艾里奧特認為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家長和老師聆聽,美國著名哲學家杜威則認為他是教育史上的一座紀念碑。
一、斯賓塞“自我教育”思想的起源
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的起源應當說是他的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哲學理論和新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理論。在哲學上,他沿襲了法國哲學家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思想;在心理學上,他繼承了英國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同時融合了進化論的觀點,所以他的心理學又被心理學史家稱為“進化的心理學”或“新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從他的自由主義哲學思想和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的聯(lián)想律出發(fā),斯賓塞認為凡是痛苦的功課就使知識為人所憎惡,日后很少能夠?qū)θ说纳畎l(fā)生作用;凡是愉快的功課就使知識為人所愛好,終身受用。他提出“愉快教育”的概念,并認為,要實施愉快教育,必須要對兒童實施自我教育。在他看來,只有兒童自己體驗到的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義??梢?,自我教育思想是他的哲學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集中體現(xiàn)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關于如何培養(yǎng)兒童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意義是什么,書中都有詳細的論述。
二、培養(yǎng)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
自我教育其實是相對于“他人教育”來說的,具體來說,是指“個體( 群體) 根據(jù)社會規(guī)范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把自身作為發(fā)展對象,通過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而影響其身心發(fā)展的社會活動”[1]。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教育能力呢?斯賓塞從成人應該具備的觀念方面以及生活中家長的具體操作方面都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
(一)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直以來,兒童觀影響著教育方式,即我們怎么看待孩子,就會對他進行怎樣的教育。不同于人們把孩子看作“小大人”的舊時代,今天,我們持有更科學的兒童觀,大家普遍認為孩子是發(fā)展中的、獨立的個體,擁有有吸收力的心智,能夠自主建構(gòu)經(jīng)驗和獲得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要“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這些觀念和口號意味著我們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而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必要條件。
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僅僅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還不夠,還需要為他提供進行自我教育的契機,比如,我們經(jīng)常在生活中聽到孩子們拋出來的各種問題:為什么貓頭鷹在夜晚出來活動,而在白天睡覺?為什么螢火蟲會發(fā)光?為什么太陽在白天升起,星星在夜晚出現(xiàn)?當孩子問這些問題時,做父母的不要將答案直接講給孩子,而是要給他指出找到答案的方法,讓他自己來尋求答案。尋求答案的過程就是自我教育能力發(fā)展的過程。正如斯賓塞所指出的:“應該盡量鼓勵孩子自我發(fā)展,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些?!保?]
(二)利用興趣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孩子天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利用孩子的興趣對其進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是有效的,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孩子思考,讓孩子積極地去尋找答案,主動建構(gòu)知識。在斯賓塞看來,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幫助孩子開展自我教育,而且即便孩子的興趣看起來無用或者離奇,也都具有自我教育的作用,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會對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偉大的意義。那么,家長如何知道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是什么呢?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做父母的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時常對一個事物產(chǎn)生興致,那么,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比如,父母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孩子看到池塘里的小蝌蚪,不禁認真地觀察起來,還會提一些問題,那么成人就可以借此引導他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環(huán)境、游動的樣子,讓他猜一猜小蝌蚪長大后會變成什么,給他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甚至可以捉幾只小蝌蚪,養(yǎng)在家里,讓孩子觀察和記錄蝌蚪的生長變化。
(三)提供孩子必要的幫助,比如工具、材料、書籍等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如果一個孩子對恐龍很有興趣,他專注于恐龍生活在什么樣的時代,都有哪些類型,恐龍是以什么為食的,是怎么滅亡的,等等。如果缺少相關的資料,孩子的興趣就很難持續(xù)下去,以至于會逐漸消失,根本談不上運用它來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與他興趣相關的工具,包括圖書、視頻、圖片等,還可以帶他去博物館參觀,了解相關知識。所以,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家長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此過程中,家長既不是無關人員,也不是決定者,而是引導者和材料的提供者。有了相應的工具,孩子對如何獲取相關的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之后的自我教育的持續(xù)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在孩子面前,家長要適當放低姿態(tài)
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要多一些機智,多一些克制。生活中,面對孩子,我們常常會充當強者,挑剔孩子的不足,甚至打擊否定孩子,對孩子說:“你看看你,這都做不好?!边@樣的行為和言語對于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有一個實例,斯賓塞問小斯賓塞從得比小鎮(zhèn)到巴斯怎么走,他讓小斯賓塞畫一張路線圖。他對小斯賓塞說:“你去過很多次,一定很熟悉。”[3]小斯賓塞畫了半天,把途中要經(jīng)過的教堂、河流、雜貨鋪都標得清清楚楚。斯賓塞拿到地圖,首先感謝了小斯賓塞,然后告訴他,還需要做一些修改。在這個實例中,我們看到:一方面,斯賓塞先是肯定小斯賓塞(“你一定很熟悉”),讓小斯賓塞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能完成。另一方面,當斯賓塞看到地圖畫得不夠準確時,沒有否定他,也沒有代替他進行修改,而是和他一起完善。這也提醒我們:在生活中,不要處處以強者自居,要學會示弱,放低姿態(tài),讓孩子提供一些服務或者幫忙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孩子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同時,家長要學著肯定孩子,鼓勵孩子。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即使面對困難,孩子也會有信心克服。這樣不但實現(xiàn)了對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得到增強。
(五)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與生活有關的事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必須真正一點一滴地讓他有更多的控制感。在生活中,獨生子女很普遍,吃穿用行往往都由家長包辦代替。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認為他們很多事情做不好。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主意識,他們也希望被當作獨立的個體,體現(xiàn)自己在家庭中的價值。當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做決定時,你不應該左右那些他們有能力自己做出的決定。比如,周末家庭一起出游,可以預先讓孩子決定去哪兒玩,路線怎么制訂,需要帶什么東西等。哪怕因為孩子做的計劃不夠周全,給出游帶來一些不便,也要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因為這恰恰是對孩子進行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的好時機。面對不完美的計劃,他能反思計劃中不足的地方,學著怎么完善,在下一次如何進行調(diào)整。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責任心得到了培養(yǎng)。同時,他還能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這對良好的親子情感的培養(yǎng)和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都很重要。當然,家長還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在孩子明確提出需要幫助時告訴孩子可以怎么做。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斯賓塞還提出一些培養(yǎng)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比如,對孩子獲得的成果進行評價,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變化;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希望他自己去找答案;等等。
三、培養(yǎng)孩子自我教育能力的意義
(一)孩子通過自我教育獲得的知識具有永久性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把孩子看作教育的對象,其關注點是向孩子傳授更多的知識。教學方式是填鴨式和灌輸式的,孩子的學習方式是接受學習,這種學習方式的特點是被動接收,死記硬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同,在自我教育中,孩子獲得的任何一項知識,自己解決的任何一個問題,由于是他自己通過復雜的心智和意志活動所得,就永遠歸他所有。這種成就所需要的心智準備、思維的集中、勝利后的興奮,結(jié)合起來就使一些知識深深地印在記憶里,這是單憑從老師或父母那里得來的任何東西都無法做到的。盡管他也會失敗,但是由于在整個過程中他的思維達到了很緊張的程度,一旦獲得正確的知識時,他就會牢牢地記住[4],因此,通過自我教育所獲得的知識比任何講授在孩子記憶里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刻得多,而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細節(jié),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有利于孩子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
知識的學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的價值。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不利于孩子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能有效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而如何把獲得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不管對于個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還是社會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而自我教育的特點是自主,孩子是學習的主體,他是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建構(gòu)知識。通過自我教育,他獲得的知識是連續(xù)的。誠如斯賓塞所認為的,通過自我教育,孩子能夠不斷地將自己獲得的知識或經(jīng)驗加以整合和利用,前一個知識的獲得能夠幫助解決下一個問題,通過下一個問題的解決獲得的新知識,又成為解決再下面一個新問題的方法。這樣得出的知識,一到手就轉(zhuǎn)化為能力。
(三)有利于幼兒品質(zhì)的訓練
一些家長常常為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而感到困惑,實際上,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孩子非常專注。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常常對某個事物感興趣并沉迷其中,比如,一個沉浸在搭建樂高的孩子,幾個觀察螞蟻建房子的孩子。
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進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獲得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必然會一次次遇到困難、克服困難。因此,自我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孩子意志和品質(zhì)有很大作用,它能讓孩子有勇氣去克服困難。這種性格對他日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價值。
除此之外,自我教育對于培養(yǎng)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大有好處的。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的發(fā)育取決于它是怎么用的。讓孩子多多掌握主動權,能夠幫助他們的大腦建立起一種應對壓力的回路,從而在壓力來臨時能快速回復。
(四)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自我滿足感
自我教育是能夠引起孩子內(nèi)心快樂的教育,因為,孩子通過自我教育獲得了自己感興趣或者疑惑的問題的答案,這種快樂不僅僅是因為獲得外部獎勵而快樂,而是活動本身是快樂的。比如,當一個學著扣紐扣的小孩子在經(jīng)過反復嘗試和反復失敗后,最后終于成功地扣上紐扣,那一刻,他異常興奮,甚至會歡欣鼓舞地展示給你看,并且迫不及待地去扣下一個紐扣。我們能從孩子每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或新的知識時臉上顯露出的喜悅,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的滿足感,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恰如斯賓塞所說: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應恰恰就是快樂和有趣。[5] 值得關注的是,一個人的情緒對于他的學習效果是有影響的,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的效率也是高的;相反,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學習的效率比較低。
四、學習斯賓塞自我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現(xiàn)代社會是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信息快速更迭的時代。面對這樣一個時代,任何的教育階段都不可能教給孩子終生所需要的知識,終身教育的概念已經(jīng)被很多國家提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國家開放大學終身教育平臺也在2022年正式上線。這樣的時代對我們提出了要求,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同時,這樣的時代對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要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轉(zhuǎn)向?qū)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簡言之,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1 世紀教育的主旋律應是‘自我教育。”[6]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是指向培養(yǎng)一個獨立的、可以順應未來社會生活的人。這一點和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目的相契合。
從當下家庭教育來說,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亦具有啟發(fā)意義。我們普遍感受到,相較于以往,今天的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更加焦慮,“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已成了父母的信條,甚至起跑線也從幼兒園提前至胎兒期。孩子的生活空間、戶外游戲空間已經(jīng)被各種興趣班、學習任務擠壓得所剩無幾。而實際上,如果我們總想著安排孩子、規(guī)劃孩子,按照我們的意愿驅(qū)使孩子,那么孩子很難成長為一個擁有自我內(nèi)驅(qū)力的自律者和一個善于進行自我教育的人。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家長要完全放手或者少做,恰恰相反,這要求家長和孩子合作。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充分釋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內(nèi)驅(qū)力。[7]因為,一個人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恰如斯賓塞所說:“如果說父母給孩子的軀體是給了他第一個生命,那么培養(yǎng)他的自我教育能力則是給他的第二個生命?!保?] 所以,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對于家庭教育具有比較好的借鑒意義,因為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在他教育小斯賓塞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v然受社會環(huán)境、教育機制等各方面的影響,孩子的升學壓力很大,但是,家長可以從斯賓塞的自我教育思想中受到一些啟發(fā),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五、結(jié)語
斯賓塞的教育思想,尤其是自我教育思想對于當下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借鑒意義。它就像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我們審視當下教育存在的問題,讓我們發(fā)出拷問,我們的教育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它又像一盞明燈,能夠指引我們找到正確、科學的培養(yǎng)未來新人的教育方式。它是教育的福音。
參考文獻:
[1] 馮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沿,2004(3):76-78.
[2] [3] [4] [5] [8] [英]赫·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75,31,81,30,82.
[6] 范志福,許月良.關于“自我教育”研究策略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4(10):53-56.
[7] [美]威廉·斯蒂克斯魯?shù)?,奈德·約翰遜.自驅(qū)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