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娥
摘要:截至2021年年末,根據相關統計,全國中小企業達4800萬家,比2012年末增長2.7倍;每千人企業數量為34.28戶,為2012年年末的3.4倍;2021年國內日均新成立企業2.48萬戶,是2012年的3.6倍。隨著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成為國內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的逐漸成熟及盛行,同樣也督促中小企業對總體戰略、競爭戰略、成本戰略和其他戰略的重視。中小企業往往因缺乏人才,缺乏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缺乏對資金的預測及管控能力,而直接影響其發展,導致其發展緩慢,生命周期短暫,曇花一現的不斷更新淘汰。本文通過對當前中小企業資金及財務管理方面現狀及面臨問題的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小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需求,提出改進對策,以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長遠穩健發展,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助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資金管理;財務管理
一、中小企業資金管理概述
(一)資金管理的概念
資金管理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資金形成、運用和退出過程的總稱。企業的資金管理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即資金的運用)和資金的退出三個基本環節。資金在一定時期內的顯著運動狀態,表現為收入、費用、利潤等;在一定日期的相對靜止狀態,表現為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恒等關系;存在形態也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同而不同,如現金、銀行存款、金融類資產等。經營過程中資金管理的原則一般為預算管理加動態監督管理、量入為出、留有余地、專款專用、有償使用和適時退出。
(二)中小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性
在資金為王的互聯網時代,資金像企業的血液,貫穿整個企業的生命線。對于企業經營中的資金類問題需早規劃、早跟蹤、早發現、早診斷、早行動,為問題的有效解決爭取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爭取以最低可控的成本完成資金的全面管理,為企業的生存發展保駕護航。
二、中小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意識不到位
缺乏對管理的全面認知及認可,企業需提前規劃發展及管理布局,充實企業發展的愿景及藍圖。在我國以中小企業為經濟中堅力量的實情中,中小企業面臨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嚴重不足的現狀,財務人員素質良莠不齊且普遍偏低,對新時代的財務管理認識不夠深刻全面,老板及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存在很多錯誤的認識,導致企業對財務不重視、不授權、不信任、不規范。
(二)營運資金管理不到位
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因沒有對資金的全面預算規劃,缺乏專業決策、動態管理和監督,往往導致經營過程參與的缺失或不深入,從而存在資金冗余或者資金不足,間歇性的不連續的問題。資金冗余通常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持有成本的增加;資金不足或不連續造成企業供血不足,輕則延誤企業投資發展時機,錯失更好的投資及發展機會,重則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而面臨破產倒閉的重大經營性風險。二者失衡對企業發展都大有蔽處。
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運營單元信息不通暢,即產供銷各自為政,過度關注市場,各業務版塊不團結共進,造成企業內部信息的堵塞不對等。資金管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財務部門沒有足夠的授權對企業的整體資金進行跟蹤和管理,業務及財務端沒有數據互通互享,從而沒有有效的數據及時支撐有效決定,導致欠款追收不及時,進錢慢了,花錢快了,沒有找到有利于企業效益的合理平衡點。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發展和競爭能力,即市場的議價能力。
(三)投融資決策失誤
企業擴張的規模及時間節點,沒有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沒有客觀的自我評估,沒有足夠的資金、管理、人才沉淀的情況下,沒有合理的資金來源的情況下,沒有對市場充分調研的情況下,盲目的加入新興行業,盲目的追求規模的擴張,盲目的追求短期利潤,甚至不惜動用短期的資金解決長期的需求,利用高利貸等,導致企業正常的運營過程中捉襟見肘,影響企業正常的生存發展,最終導致企業資金流斷裂,面臨各種不可預見的狀況。
(四)缺乏風險應對機制
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缺乏風險的感知、判斷和跟蹤能力,面對資金短缺、政策及市場變化等突發及潛在風險情況缺乏合理高效的風險應對機制,從而導致對問題的解決存在延后性及被動性。
三、中小企業資金管理應對策略
(一)加強內部思想的統一
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梳理企業的經營及管理現狀,統一老板和管理人員對資金管理的定位及認知。在團隊思想統一的前提下,從上而下長期的推行和灌輸資金管理理念及思想,不斷的糾偏企業發展方向,不斷的細化業務流,通過產供銷等各業務單元的多方合力,打通資金管理壁壘。
(二)加強營運資金管理
通過開展內部自查自糾自省,自我診斷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企業營運資金的管理,根據問題存在的嚴重程度及階段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如果資金鏈是剛開始出現問題,采取開源節流的常規方法,縮減成本,減少費用類型及支出金額。比如縮減人員編制打造一人多崗或一崗多能,提高人均效能;根據企業業務流轉特點以經營為目的梳理業務流程,減少內部流通及控制環節;加強業務端管理,建立合同管理標準,加強供應商及客戶信息及信譽管理;以經營需求為出發點,降低支出類費用標準;降本增效,減少費用支出類型;財務管理部參與企業的業務監管,在業務始點介入業務流程,參與或加強合同談判及簽訂環節的管理,加強貨款的跟蹤管理及催收,加強付款的審核及管理,充分利用相關的稅收及招商類政府扶持性政策,財務團隊從業務的始點開始參與規避風險,并根據資金需求安排資金的回流節點等。
如果資金鏈問題仍未交改善,問題持續發展,需要重新評估市場發展情況,行業發展狀態,檢視評估產品結構、銷售狀況和企業本身的產品的質量;加快往來款的催收,不排除采用非常手段,比如上門堵、催款單、律師函等相關輔助措施;通過合同環節及后期的審批流程,減緩供應商的款項結算;裁撤一些利潤率低且資金流不健康的產品線及產品;變賣部分固定資產和廠房,甚至是裁員;充分用足用好當前各地各級為企業復工復產出臺的政策,借助優惠貸款政策,以及其他的一些減稅降費等臨時性政策等。
如果通過內部的整頓仍無法緩解資金鏈的情況,則需要考慮一些外部的融資手段,比如銀行借款、金融平臺融資、上下游企業往來、關聯企業間借貸、自然人籌資(低息、可延期、風險可控)以及投資者追加投資額等,都是比較直接應對短期內資金鏈斷裂的方式。
如果資金鏈斷裂情況比較劇烈,出現了長期的或者大額的資金短缺,應該考慮權益性和長期借款資金的介入,進行資產重組、收購、并購、破產、拍賣則是其具體的實現方式。
打破法人主體資金管理的界限,建立關聯企業的共用資金池,建立內部結算制度,充分發揮內部結余資金的優勢,互相彌補內部資金流短缺的資金需求,同時也提高資金盈余企業的使用效率,降低資金短缺企業的使用成本,真正助力實現整體效率最大化,以達成總體預算目標。
(三)建立預算管理制度,動態監管企業資金運營情況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不斷推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在預算管理的建立過程中,切忌管理人員將預算當作升遷的工具,預算好高騖遠討好上級卻不切實際;切忌預算編制的過于保守,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劃;切忌認為預算管理只會增加工作量,對日常工作無幫助,以致在編制預算工作時不積極,持消極應付態度;切忌編制全面預算是公司財務管理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無關,在配合工作時或編制預算時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等。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對預算管理進行闡述:
第一,自上而下統一目標。預算目標的制定,需從企業立足現狀,展望發展規劃及遠景為出發點,從長期中期短期目標反推算目前企業需做好的準備及達到的目標,從而需要自上而下下達預算總體目標,才可能對未來的發展提供基石及保障。
第二,自下而上匯總目標。通過上層目標的下達,并通過中高管理層及基層員工的落地推算,進行自下而上的演算和反饋、建議和調整,不斷的細化企業的發展目標。各執行層面及業務單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上層下達指標的可執行概率進行演算,從而達到改良目前業務流程、組織架構及企業規劃的目的,為目標的實現尋找制定可實施的路徑和方法。
第三,預算確定后,需對預算的執行進行全過程監管。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通過相關的內部管理制度,結合外部相關規定及需求,對預算內項目和金額進行常規的日常管理;預算外支出項目和金額進行收權集中統一管理,以此加強跟蹤日常運營的資金流入及流出管理。
(四)建立投融資管理制度,加強事前事中監督管理及事后跟蹤反饋
資本都是帶血的,企業投融資不能盲目跟風和無限擴張,需要從企業的愿景和規劃為出發點,找準定位和方向,做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小企業也往往因為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限制,基本不具備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條件,從而只能通過民間借貸、網商貸、微業貸、金融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進行投融資。
1.優化資本結構,細化投融資渠道
(1)提前規劃企業投融資行業及方向,明細未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深入研究行業及發展狀況、未來前景及市場競爭性,為企業提質增效保駕護航。
(2)提前謀劃企業股權結構,確保企業擴張路上絕對控制權的掌控,優化股權結構,大力引進資本或者資源戰略投資者。
(3)加大公司改革力度,加大資產營運力度,重點對非主業資產和低效無效資產進行剝離銷售,提升企業整體運營和盈利能力。
(4)關注企業自身造血能力的持續發展,深耕企業自身擅長的領域和產品,全面提高整體盈利水平及抵御風險的能力,通過不斷的調整自身的盈利模式和提高產品的盈利能力,為企業的壯大發展提供持久有力的支持。
(5)多維度多方向拓展企業的投融資渠道,如金融平臺、政府平臺、企業資源、團隊資源、推介會等,以更好的確保企業有需求時的融資效率,以更低的代價取得資金。
2.投融資決策
(1)深耕上下游。通過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積累口碑,深度發展合作伙伴,通過上下游企業的信用積累,擔保、財務擔保、業務延伸等。
(2)藍海及新興市場。藍海及新興市場往往是因為市場尚不成熟,才有更多的機遇,中小企業因其抗風險能力低,往往更多的需充分考慮所面臨的風險和失敗將帶給企業的挑戰,所以更應謹慎的對市場進行調研和預測,是否是企業所能承擔的風險,盡其可能的做好項目的資金流測算及相關時間點的預測。
(3)集體討論,一把手決策。遇上好的適合的項目,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內部進行充分的討論及規劃,方向明確后應該由一把手直接決策,以免貽誤時機。
3.建立投融資管理制度
通過組織架構的調整,保證其正確有效的執行。加強投融資實施后的項目和企業管理,重點關注資和人和,有效地把控項目整體風險和收益。
(五)借助現代化手段,夯實管理基礎
通過現代化及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數字化核算管理體系,規范內部管理流程及財務核算標準化,打破業務和財務數字溝通障礙,強化內部信息的業務化、標準化及準確性,提高信息流通的及時性及共享,更好的有效支撐內部的決策。
(六)建立風險應對機制
成立內部審計機構,對資金實施有效的監管。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配備或兼職相關工作人員,定期不定期的對企業的資金及運轉情況、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向老板進行直接匯報,并進行整改跟蹤管理。成立群眾舉報途徑,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能力,從源頭上對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對群眾反饋的問題進行匯總匯報整改,并建立一定的獎勵機制,配合政策的有效落地。
四、結束語
習總書記說,中小企業遷連千家萬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堅定企業發展信心,著力在推動企業創新上下功夫,加強產權保護,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洪流中,中小企業因數量多體量小,更急切的需要精細化的管理進行助力。中小企業因其造血供血能力的欠缺,更需要動態的預測未來,未雨綢繆練好基本功,打造企業文化,增強凝聚力,加強管理建設,不斷的向大企業學習靠攏。提前做好企業及資金規劃、保證資金流的活性,切忌好高騖遠,堅持量入為出,避免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是殘酷的,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應該苦休內功,通過完善制度、引入現代化管理手段、完善內部管理機制等,不斷提升自身的盈利、管理和造血能力。通過時間空間經驗的沉淀,牢牢歷實企業發展的基礎,讓企業擁有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機遇的降臨。
參考文獻:
[1]張相乾.當前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 (14):64.
[2]于渭.優化企業資金管理的思路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 (24):47-48.
[3]李巧.中小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22 (8):160-162.
[4]廖航宇.中小企業在貨幣資金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 (14):144-146.
[5]廣平.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質量與市場,2022 (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