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燕
摘要:立德樹人乃教育之本,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一直是班主任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從提高自身素質(zhì),做到以身作則;選擇合適時機,把握學生需求;落實因材施教,開展心理輔導;積極聯(lián)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四個方面對班主任德育教學的策略展開探究。旨在如今的教學中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2022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要求堅持全面發(fā)展,育人為本。在“五育并舉”,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堅持德育為先的理念。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教師必須要打開學生心結(jié),讓良好的品德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轉(zhuǎn)變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手段提高學生對良好品德的認可程度,有效提高德育教學的效果。
一、提高自身素質(zhì),做到以身作則
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最常接觸的成年人,班主任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為了使品德教育實實在在地進入學生心中,班主任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給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典范。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利用泛在學習資源提高自身素質(zhì),以更好地將言傳與身教結(jié)合起來,落實以身作則的原則。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教研網(wǎng)和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而具體到德育教學中,我在向?qū)W生布置任務時,也一定要自己先做到相應的行為。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品質(zhì),布置及時關燈、關水龍頭、節(jié)約用紙等任務,自己就需要保持節(jié)約用水、用電、低碳生活的習慣,如粉筆充分利用,做好垃圾分類等。而這樣,通過言傳與身教結(jié)合,能有效提高德育教學的說服力,這對于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有著積極的意義。
二、選擇合適時機,把握學生需求
實踐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德育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有足夠的認識,還需要讓學生將良好的品德落實到生活和實踐中,掌握應對各種情況的正確方法。但實際上,很多良好品德并不能充分體現(xiàn)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其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有著一定的條件。要有效增加自己教學的說服力,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時機。也只有根據(jù)所遇到的實際情況,合理把握學生的需求,選擇有針對性的學習主題,教師才能有效加深學生對良好品德的認識,并將其充分應用于實踐中。
例如,在學校舉行跳繩比賽,我班成績不佳,很多學生都產(chǎn)生了自暴自棄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我在班上及時開展“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主題德育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應對失敗,百折不撓的品質(zhì)。在教學之中,我詢問:“你印象最深刻的失敗是哪次?為什么它讓你印象深刻,在失敗后,你是怎么做的呢?”,接著組織學生談論名人事跡,讓學生了解劉邦、愛迪生等人是怎么應對失敗的。在本次班會課后,大多數(shù)學生因跳繩比賽成績不理想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都得以有效解決。同時,與近期的境遇聯(lián)系,學生也能對堅持這一良好品質(zhì)有更高的認同感,這對于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落實因材施教,開展心理輔導
因材施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重要的教學理念。而如今,實施個性化教學理念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與品質(zhì),在道德品質(zhì)方面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高效的德育教學要求教師打開學生心結(jié),讓良好的道德與品質(zhì)真正地深入學生內(nèi)心,在這樣的情況下,落實個性化教學理念,提高德育教學的針對性是相當必要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是教師與單個學生交流的重要方法,通過深入的交流,教師能有效了解學生癥結(jié),更好地幫助學生打開心結(jié),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與品質(zhì)。
例如,通過教學觀察,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有個人中心,不合群的問題,這嚴重干擾了其人際交往和對學習的主動性。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需要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教育,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當然,在讓學生認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后,我們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如何尊重他人,總結(jié)“對同學要講信用”“要關心他人的感受,學會換位思考”等方法。在學生總結(ji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以點頭和表揚性語言給予學生正面的反饋。在心理輔導之后,我們還需要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應用于實踐中,更好地融入集體。這樣,通過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我有效改變了學生錯誤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誠信、友善、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zhì)。
四、積極聯(lián)系家長,落實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校共育理念要求教師積極與家長聯(lián)系,統(tǒng)一教學觀念。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則為教師提供了新的輔助家長掌握正確家庭教育方式的素材,以及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方式。這對于提高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頻率,更好地統(tǒng)一教學觀念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聯(lián)系家長,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合力讓學生真正的認可良好品德。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還經(jīng)常利用QQ、微信等向家長分享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如我在培養(yǎng)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和自律的品質(zhì),就需要在布置校內(nèi)的德育任務時向家長分享《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和自律》這一視頻。同時,我們還需要結(jié)合家訪活動與家長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改善家長的家庭教育方法。如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家長對學生控制欲較強,教育方法為獨裁式。在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學生很容易培養(yǎng)易低落、易怒、不合群的品質(zhì)。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家訪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談論鼓勵學生所帶來的好處,讓家長能對學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寬容態(tài)度,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信品質(zhì)。
總而言之,落實德育為先的理念是如今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要求。而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班主任教師則需要充分落實以身作則、個性化教學、家校共育等理念。也只有充分變革教學的方法,讓德育教學走進心靈,讓學生真正認可良好品德,教師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雷鵬,賀清偉. 中小學德育的教育風險成因及其治理策略[J]. 中小學班主任,2022(18):19-22.
[2]艾小寶.潛心呵護,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路徑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No.237(12):167-169.
[3]盧芳玲.回歸生活,感恩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No.167(24):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