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振梅 李坤 孫青青
摘 要:隨著我國對于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過去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當前時代下的社會發展需求。在當前的教學形式下,高職學校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方法。在這個基礎上,PAD教學理論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這種教學理論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充分運用教學課程教學模式來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關鍵詞:PAD理論 英語教學法課程 教學模式
在過去的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新的形勢下,高職學生更需要注重學習的實踐性,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學習質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運用PAD教學理論能夠充分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自主性,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充分掌握這種教學理論之后,還能夠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進行實踐應用。
一、PAD理論的內涵
在高職教育運用這種教學理論的過程中,學生除了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能培養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分析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問題思維。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就遇到了一定的挑戰,過去的教學方式的劣勢就顯露了出來,怎樣更好地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能力成為高職教師的首要教學問題。[1]
PAD教學理念也被稱作“對分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是結合我國當前時代發展所形成的一個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理念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50%的時間用來進行理論教學,而剩下的時間則留給學生進行交流分析,將課堂一分為二,平均分給教師與學生,因此被稱作為“對分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教師講解完知識內容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并且進行深入的交流與討論,最終就所得出的問題再向老師進行請教,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PAD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與自我反思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切實保障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2]
二、教學法課程的分析
(一)實用性
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是具有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專業性人才,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除了要具備相應的基礎學習能力外,還需具備與英語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由此可見,高職院校中所開展的英語教學法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二)實踐性
高職學校所開展的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學習的基本理論與學習方式方法,提升自身對英語內容的理解以及未來實際應用的自身素養,需要學生具備與英語學習內容相關的基本概念,能夠為今后的語言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在正式教學前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來幫助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多媒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內容,提升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這也體現出了這種教學理念較為明顯的實踐性。
(三)影響力
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科目,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門課程較為重視。學校方面也不斷增加英語學科的教學課時,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計了與其匹配的教學時常與教材內容,以及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課程。英語教學課程對于高職學生的重要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在其教學過程中應用PAD教學理念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的。[3]
三、PAD理論下的英語教學法課程模式設計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程教學
目前在高職學校的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每周開展兩節教學,每節課程的課時約為50分鐘,根據教材內容至少需要連續教學兩個半月,并預留出復習的時間。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傳統,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不能主動融入課堂活動。
(二)PAD理論下的英語教學法模式
通過PAD理論的應用,教師將教學法模式分為課上與課下兩種。
1. 線上對分平臺
在線上模式,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線上對分易平臺中的功能優勢,制訂相應的考勤制度與教學規定。倘若學生沒有及時參加線上學習,那么在課堂上的學習任務也無法完成,學生的平時成績就會下降,由此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障學生的出勤率。[4]
當然,線上學習平臺中還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高職英語教師在正式教學之前,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將教學目標、教學案例及教學清單等內容上傳到平臺,學生只要登錄線上學習平臺,就能夠隨時查看自己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以及自己的學習成績等。同時,線上對分平臺還可以與微信進行聯通,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上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可以直接通過平臺聯系到教師的微信,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自身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
2. 線下對分模式
線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遵循高職教學改革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更深層次的探索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來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可以選擇在課堂上進行即時對分,還可以選擇在下節課上進行對分等多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預留出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進行自我探索。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徹底擺脫過去教學的不足,還能夠增強課堂中的時間效率。
運用這種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教師能夠更加注重教學的質量,注重講解重點與難點,而一般的內容則留給學生自行分析學習,充分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闡述在自學過程中給自己留下最為深刻印象的地方,也可以了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在后續教學中針對這些內容著重講解。同時,在布置作業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反思,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綜合能力,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補齊自身的學習短板。[5]
在課程的考核評價環節,教師可以通過PAD理念改革評價模式,增加一些例如英語板書練習、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等內容,讓學生談談對這些實踐過程的真實感想,還可以通過記錄單來記錄學生學習的專注程度,在聽課后的總結與反思情況,并將這些內容作為后續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應用信息技術
1. 預設話題搜索資料
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運用PAD理論能夠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來收集更加豐富的資料。教師可以利用平板電腦為學生設計一些具有前瞻性與導向性的思考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能力來收集解決問題所需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豐富語言知識的材料。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緊密貼合教學重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來提升學生收集資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然,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點創設相關的話題,結合學生的感知能力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鋪墊,讓學生靈活選擇,以此來提升高職學生的感知能力。[6]
2. 布置針對性的學習任務
在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開展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多媒體教學留給學生充足的提問機會,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而掌握學生學習的特征。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任務,從學生的認知出發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同時,教師也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話題指引,讓學生針對自身存在的短板進行修繕。
3. 設計學習鏈接實現共享
高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為學生打造優質的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其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進行分析,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在這個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延伸,及時查看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分析,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
四、PAD理論下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中評價模式的研究
(一)課程分析以及評價體系的改革原因
1. 課程的重要因素
在高職學校中,應用PAD理念進行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的學生多數是英語學科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足夠扎實的英語學習基礎,還應該具備相應的英語教學技能。“學科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是學科英語教學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專業課程,除了必修的要求,學校方面還為此專業學生適當提升了教學時長,并安排了與之相關聯的教學實踐課程,這是課程分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7]
2. 課程中主要的教學內容
課程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英語教學的基本概念以及英語教學的原則,需要根據英語課程教學標準與教學大綱設計原則以及課堂管理知識以及英語基礎教學等標準來進行教學,為后續的英語教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并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語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英語教學技巧。
3. 評價改革發展的原因
(1)課程標準的創新發展。隨著高職學校的教育發展,國家相關部門也結合實際情況為高職院校制定了新的發展目標,在當前的《英語課程標準》中,針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有了更高的標準,對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當前對英語教師的教學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根據課程標準來進行創新發展,滿足相應的需求。
(2)原有評價策略的不足。英語教學課程是高職學生的重要學習課程,學習成績計入期末的總成績之中,其考核的方式沿用了多年的傳統評價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平日的學習狀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實踐任務。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參與實踐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影響較小,而且偏重理論上的內容,這導致原有評價策略存在一定的不足,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8]
(3)滿足學習核心的觀念。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高職學校的教學重點主要在課堂,課堂的主體就是學生。教師需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通過這種方式來轉變以教師為主導的固有教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二)評價方式方法的創新策略
1. 形成綜合評價標準
在高職英語教學標準改革之后,平日的考核成績占到總成績的一半,并占據綜合成績的一半左右。因此及時轉變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習主動性,將線上與線下進行充分結合,可以選擇將教學視頻、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課件等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創建一個供學生隨時學習、復習、參考的體系,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與教學能力。
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積分制度,將多個教學項目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為每一個學生都形成一個可以量化的評價表格,并結合多個項目的積分來得出最后的總成績,如學生的出勤情況、教學實踐情況以及各類學習競賽以及線上學習記錄等等,通過這些項目來獲取積分,為學生形成一個綜合的評價標準,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有著實質性的提升作用。[9]
2. 優化評價標準優勢
這種新穎的評價標準能夠給高職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且靈活的選擇,給教師與學生一個自由的學習與教學空間。通過這種教學評價模式,教師能夠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式方法,與時俱進地升級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標準的優勢。
五、結語
運用PAD教學理念能夠充分激發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與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教學策略,激發高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更嚴謹的考核,提高整個教學過程的效率。當然,在后續運用這種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更新升級,通過這種方式來對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完善,使其能夠在未來的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艷梅. PAD理論下的英語教學法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4):189-190.
[2] 王歡.活動理論視角下英語教學法課程的設計[J].海外英語,2021(17):13-14.
[3] 陳嬌,段金惠,王云裳,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英語教學法課程模式行動研究[J].英語教師,2021(4):43-47,73.
[4] 周融.混沌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0):141-143.
[5] 姜麗杰. CBI教學理論在“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9(50):29.
[6] 門博良.動態評價理論在英語教學法技能課程考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7):173-174.
[7] 黨琳寧.生態教學理論指導下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法》課程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5.
[8] 李金妹. CBI教學理論在“英語教學法”課程中的應用[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78-80.
[9] 聶僑.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評《大學英語教學法探索與教學實踐研究》 [J].中國教育學刊,2022(4):137.
基金項目: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路徑探索與實踐(LX201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