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舞蹈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國民間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朝鮮族舞蹈中,“長短”是一種重要的審美元素,它不僅體現在舞蹈演員的動作形態上,還體現在舞蹈的內在節奏和韻律中。朝鮮族舞蹈中的“長短”概念含義是非常豐富的。在朝鮮族舞蹈中,“長短”并非指時間的長短,而是指動作的幅度和力度。本文將探究朝鮮族舞蹈中的“長短”,并進一步揭示其對于朝鮮族舞蹈藝術發展的影響,旨在以此為切入點,推動朝鮮族舞蹈藝術在國內外的傳播與發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1 朝鮮族舞蹈“長短”概念
“長短”在中文中是一個常見詞,通常用來形容長度或持續時間的不同。而在朝鮮語中,“zhangdan”(??)這個詞也被用來表示長音和短音,以及音樂片段的長和短。朝鮮族舞蹈當中的“長短”概念主要指的就是節奏與時長,并且朝鮮族舞蹈當中的“長”表示流暢與緩慢的動作;“短”則為急促與迅速的動作。這種“長短”概念不僅體現在動作的速度上,還體現在動作的力度和幅度上。在朝鮮族舞蹈中,“長”的動作通常用來表達抒情、柔和的情感,如思念、愛情等,這些動作的特點是流暢、連綿,猶如流水一般,給人一種柔和、優美的感覺;“短”的動作通常用來表達歡快、熱烈的情感,如慶祝、節日等,這些動作的特點是快速、急促,猶如火花一般,給人一種歡快、熱烈的感覺[1]。
總而言之,朝鮮族舞蹈中的“長短”是較為重要的表現形式,不僅能實現情感的表達,同時也與舞蹈的韻律與節奏相聯系,使得舞者能更好地感受舞蹈的情感內涵,進一步營造出更為豐富的藝術效果。
2 舞蹈中常用的長短類型及其特征
舞蹈以音樂作為基礎,朝鮮族舞蹈亦是如此,其隨著各種舞蹈中“長短”的產生形成了較為獨特的風格。并且這些“長短”舞蹈在朝鮮族舞蹈訓練中主要針對舞者不同身體部位進行,都展現出了較為獨特的特點與特色,讓舞蹈“長短”極具魅力與特色,吸引了更多的受眾群體。
2.1“古格里長短”舞蹈
“古格里長短”是朝鮮族音樂中的一種傳統節奏,廣泛應用于各種民歌、舞蹈等藝術形式中,具有舒緩、連綿不斷的特色。這種節奏由兩個相同節奏型組成,稱為一個完整的“長短”。通常一個“長短”由八分之十二拍或八分之六拍組成,這些小節構成了音樂的基本單位。“古格里長短”的特點在于其節奏均勻,使得音樂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律動感,這種節奏在朝鮮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朝鮮族民族音樂風格的重要體現。演奏“古格里長短”時,演奏者需要保持穩定的節奏,同時通過力度、音色等方面的變化來表現音樂的情感。“古格里長短”舞蹈是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國西北部地區。這種舞蹈強調身體的舒展、平緩、內斂和穩重,在舞蹈訓練中常用于熱身和基本功訓練。撩步是古格里長短舞中的一個基本動作,通常包括四個三拍子。預備拍的時候,舞者需要深深地吸氣和吐氣,讓身體保持輕松和飄浮的感覺,同時膝蓋彎曲,為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準備。第一段:第一個三拍子是基本的三拍子節奏,用一只腳向前或向后邁出,強調第一拍附點八分音符,稍停頓以強調第一拍。然后慢慢吸氣,向前或向后移動重心。第二個三拍子繼續吸氣移重心,另一只腳跟上并使全身提起來,雙腿向上直立。第三、四個三拍子,在吐氣的過程中將腿抬起到準備邁步的位置中,保持同步,而主力腿需要放松彎曲。第二段:“古格里長短”重拍的強調方式需要注意。在四個三拍子節奏中,第一拍的重拍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整個節奏的基礎。接下來的第一和第三個三拍子節奏中的第三拍也是重拍,它們的強拍需要強調,這些重拍的位置決定了整個舞蹈的韻律和節奏。第三段:舞蹈期間的呼吸、情感、屈伸應保持相互統一,并且呼吸、步伐應當突顯情感的起伏發展,這是展現出“古格里長短”韻味的關鍵,所以說只有促進相互元素之間統一發展,才可以進一步展現出舞蹈獨特的韻味。
2.2“陽山道長短”舞蹈
“陽山道長短”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朝鮮族民謠歌曲,其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明快,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這種音樂形式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在朝鮮族地區廣為流傳,是朝鮮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陽山道長短”是一首具有八分之九拍為小節的音樂,中速的節奏使其明亮、輕快,充滿了喜悅之感。它的重拍設置在第2秒的后八分音符上,帶來了獨特的韻律感,歌曲的拍子特點使得它在音樂表達上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讓人感受到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同時,“陽山道長短”舞蹈也進一步展現了積極向上、具有彈性的特色,舞者隨著音樂節奏舞動,步伐輕快,動作舒展,展現出朝鮮族人民積極向上、熱情好客的精神風貌[2]。在“陽山道長短”舞蹈中,蕩韻屈伸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種訓練通常在一拍節奏內完成,包括步伐的屈伸、內在的明快感和柔和彈性的游蕩感。在邁出步伐第一步之前,需要以喜悅之情,在第一拍節奏中凝聚力,由左腳(或右腳)向前或向后邁出,雙腳以輕飄之感做一次蕩韻動作。同時,以浮感呼吸,將呼吸之浮起和沉落、悠勁和輕快且有彈性的韻律有機地結合。在第二拍節奏中,雙腳在原地做兩次快蕩韻動作,而在第三拍中,雙腿柔和地往下彎曲。這種蕩韻屈伸訓練不僅能夠提升舞蹈技巧,還能夠培養舞者的身體協調性和韻律感。通過訓練,舞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中的節奏、力度和韻律,從而更好地展現舞蹈的美感和藝術性。
由此可見,“陽山道長短”作為充滿歡愉和輕快氣氛的“長短”,其舞蹈也應當呈現出同樣的特點。
2.3“中莫里長短”舞蹈
“中莫里長短”是一種來自亞洲的傳統音樂形式,具有獨特的韻律和情感色彩。“莫里”這個詞包含了“趕”和“追”的意思,因此“中莫里長短”可以理解為“中速推進”的音樂節奏。這種音樂的特點是拍子以八分之十二拍為一小節構成一個“長短”,不僅速度緩慢,并且還會給人帶來一種極其優美與柔和的感覺。在“中莫里長短”的音樂伴奏下,舞蹈應該結合其特點,表現出深沉、柔和的情緒色彩,舞蹈動作應該流暢,但又有一定的停頓和節奏變化,以呼應音樂中的長音和短音。
舞蹈動作中提到的“長短”可能是指在節奏或節拍中的變化。在一拍內完成由上做屈伸動作或由下做屈伸動作,意味著在音樂的一個節拍內,舞者需要完成一次腿部的彎曲和伸直動作。在由下做屈伸動作的過程中,舞者首先需要在預備拍子時,身體輕盈地向上提起且充分吸氣。這個動作可以想象成舞者準備進行跳躍或升空的動作。在第一拍四分節奏時,舞者一腳向前或向后上步,雙腿有韌勁、柔和地彎曲,緩緩地呼氣。這一步可能需要舞者保持身體的穩定和重心,同時展示腿部的靈活性和柔韌性。在繼續的八分節奏中,舞者控制著呼吸把雙腿抻直[3]。這個階段,舞者需要展示身體的力量和平衡,同時也要保持呼吸的平穩和流暢。在第二、三、四拍中,舞者反復進行與此相同的步法和呼吸。這部分可能是指舞者在整個舞蹈中重復這種由下做屈伸的動作,并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和呼吸的有機結合。這種舞蹈動作強調的是舞者對身體的控制和呼吸的調節,旨在展現舞者的技術水平和藝術表現力。“長短”舞步的速度緩慢,需要舞者在屈伸期間保持身體的柔和與韌性,這樣才能夠使身體各部分相互之間聯系,保證與呼吸的相互結合,增強舞蹈的表現力,使觀眾能夠更好地感受舞蹈的韻律和節奏。
2.4“噔嘚空長短”舞蹈
“噔嘚空長短”主要就是對長鼓演奏的聲音模仿,并以此命名節拍,主要就是以八分之十二拍的形式組建成為小節,速度為中速,主要可以展現出喜氣洋洋的特色。這種節奏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其特有的情緒色彩卻非常突出,使得“噔嘚空長短”舞蹈能夠直接體現其樂觀和愉快的情感。在“噔嘚空長短”舞蹈中,舞者通過模仿長鼓的聲音和節奏,來表達這種獨特的情緒色彩。這種舞蹈的特點是動作簡單、節奏明快,舞者通過模仿長鼓的聲音,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慶祝。
“噔嘚空長短”是一種具有獨特節奏和身體動作的舞蹈,通常在一拍節奏內完成一次屈伸動作,在開始舞蹈之前,舞者應沉浸在興奮的狀態中,感受身體的動感。在第一拍附點八分、十六分節奏中,舞者需要將身體的感覺向上浮起,同時邁出右腳或左腳,邁出的步伐應有分量,展現出一定的力量,另一腳跟抬,保持身體平衡。在八分節奏中,右腿或左腿略柔屈,展現出舞蹈的柔美和流動性。舞者需要反復進行相同的屈伸動作,但每次屈伸都需要保持連貫性,以保證舞蹈的流暢性和整體感。“長短”在此舞蹈中代表著歡快且悠悠擺動的“味道”,舞者需要結合“長短”的特點,有機地協調和結合靜呼吸與抻呼吸,以展現舞蹈的韻味和美感。在第一拍腳邁出時,舞者需要以抻呼吸舒展地呼氣,展現情緒的驟落,緊接著以靜呼吸過渡到第二拍步法,使舞蹈更加流暢自然。獨特的舞蹈方式使舞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身體語言和情緒表達,同時也能夠將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融入舞蹈之中,呈現出一種極具感染力的藝術效果。
2.5“它令長短”舞蹈
“它令長短”是一種朝鮮族的傳統音樂,從古至今一直深受朝鮮族人民的喜愛,它以獨特的八分之十二拍節奏為特點,呈現出一種慢速而富有特色的音樂風格。這種音樂節奏不僅具有詼諧有趣的特點,還有著豐富的情感表達力和藝術魅力。在“它令長短”的音樂中,強弱有規律地在每拍節奏中得到展現,使得整個樂曲更具有感染力和活力,也讓舞蹈動律更加豐富多樣,體現出了朝鮮族舞蹈的獨特風格和韻味。
“它令長短”舞蹈當中的屈伸與上韌抻屈伸步法,是一種富有韻律和表現力的舞蹈動作,這種步法通常在一拍內完成,強調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和韻律感。下屈伸步法開始于下沉韻,舞者需要在預備拍時,將全身感覺向上浮起,同時保持膝部抻直。然后深深吸一口氣,向下蹲,并在第一拍節奏時,將右腳或左腳向前或向后邁出,同時呼出吸進的氣,完成一次下重沉屈伸動作。此時,雙臂在七位做繞晃動作,為舞蹈增添動感和韻律感[4]。在第二拍節奏時,左腳或右腳再做一次相同的動作,從而進行反復屈伸。舞者在屈伸動作展現期間,應時刻保證體魄與分寸,這樣可以讓舞蹈看起來更加具有表現力。尤其是在進行上抻屈伸動作展示的過程時,需要讓舞者保持深沉的呼吸,避免動作輕飄或無力。這種步法在“它令長短”舞蹈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和韻律感,展現出舞蹈的美感和藝術價值。同時這種步法也可以作為基礎訓練,幫助舞者提高身體控制能力和表現力。
3 結語
本文通過系統分析朝鮮族舞蹈中的“長短”,不僅指出了“長短”在朝鮮族舞蹈中的具體運用,也進一步闡釋了其對朝鮮族舞蹈藝術發展的影響,從而在理論上豐富了朝鮮族舞蹈藝術的研究,也為朝鮮族舞蹈實踐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引用
[1] 金煥雯.多感官教學在朝鮮族舞蹈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4.
[2] 肖惠.論朝鮮族舞蹈的節奏特點與風格特征——以“安旦長短”為例[J].戲劇之家,2021(11):119-120.
[3] 杜帥敏.比較教學法在民族舞蹈教學中的運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22.
[4] 謝媛媛.朝鮮族舞蹈《長鼓行》中“長短”節奏的運用[D].秦皇島:燕山大學,2020.
作者簡介:楊伊然,女,黑龍江大慶人,本科,就讀于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