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正君 王東梅 范美坤 王騰飛
摘? 要:目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存在著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同質化的問題,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不足。本研究以全日制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為試點,分析實踐教學體系的關鍵問題,構建基于項目式引導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和“知識積累-實踐訓練-創新能力-科學提煉”的循序漸進教學方法,結合我國環保產業人才需求,將新模式與教學方法融合進行三年的應用和推廣。本研究成功解決實踐教學“碎片化”的問題,促進研究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的結合,在工科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生實踐培養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輻射作用。
關鍵詞:項目引導;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C9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5-0026-04
Abstract: At present, graduate education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homogenized with aca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was insufficient. In this research, the major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s chose as the pilo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project guidance was constructed after analyzing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breaking up the whole into parts" and the step-by-step teaching method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actice train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cientific refinement" were established. Combined with the talent demand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the new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integrated and applied for three years. The problem of "fragment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was successfully solved,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as improv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is new mode based on project guidance has an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role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project guidance; professional degree; cultivation mode; practice teaching; postgraduate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與學術研究生的培養存在顯著區別[1]。2009年之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只招收大學本科后有一定專門職業實踐經驗的人員,從2009年開始,招生范圍擴展到應屆本科畢業生[2]。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定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
2013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的思路:“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探索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實踐技能的培養模式,是落實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高質量出口的關鍵[5]。然而,現在很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仍然受傳統研究生培養偏重理論和學術的模式影響,實踐與應用能力培養不足,專業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6-7]。因而,通過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對策,對完善人才培養,保質量的實現培養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于此,本研究以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為試點,首先分析在面向新時代新要求中實踐教學存在的關鍵問題,提出了項目式引導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系并進行了三年的推廣應用,解決了實驗教學“碎片化”問題,提升了研究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
一?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一)? 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同質化
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同質化,在不少高校中沒有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置專門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投入不夠,部分課程參考學術型研究生的課程,甚至與學術型研究生合班授課,針對性不強。另外在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實踐缺乏針對性,實踐類別單一,以應用為導向的工程應用類、專業實踐類課程相對偏少,課程體系獨立于專業實踐和科學研究,缺乏綜合實踐能力培養方案的思考和實踐,人才培養不符合社會的需求。
(二)? 接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實習的體量、質量有限
大多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基地,但建設水平一般,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需求的基地數量少,部分高校的實踐基地使用本科生的實習基地。這樣的實踐基地不能發揮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作用,并且學校在基地建設中投入的資金不足,基地參與研究生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合作的企業不能承擔培養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重責,接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實習的體量有限,固定化的授課內容導致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化。
二? 構建基于項目式引導的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系
(一)? 建立項目式引導的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項目式實踐課程,即課程要求學生根據社會需求中的實際問題選定題目,查閱資料,擬定方案,在此基礎上和指導教師團隊研討后開始實驗;完成報告并再次和指導老師團隊討論,最終形成正式報告,并以小論文、匯報或參賽等方式展示成果。課程題目設置結合授課教師團隊在長期工程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領域中常見案例為題目,并不局限于某一學科或者專題的知識點,也不局限于向學生傳授某一知識點或研究熱點。課程內容的構建突出解決問題和個性化,“學中做、做中學”是工科教育的靈魂,“做”是提高工科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前提,顯著提升“獨立思路-獨立探索-獨立總結”的個體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打破了專業型和學術型研究生培養中的同質化現象。項目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化,采用項目式實踐課程教學方式,解決了技能型及專業型項目人才的綜合素質不夠的現實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工程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二)? 創建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
在課程建設中突破學術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模式,徹底打破填鴨式的教學現狀,以項目為導向,將項目化整為零(分解為知識點),逐一剖析,逐步實驗,探索驗證,再分析總結,解決問題,化零為整(形成綜合素質能力)。
在環境工程專業領域的推廣應用中,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設置實踐教學中的項目(專業科學問題),把項目直接拋給學生,讓學生搜尋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進行分組討論、分享討論、教師團隊(學校和企業導師)指導,糾正解決問題中的思路缺陷、方案缺陷、實踐缺陷等,徹底將學生推上一線,將挫折變為教訓,將失敗變為經驗,將收獲變為動力。該教學過程突出個性化,一人一題,一人一議,教學過程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主導自己的問題解決進程,同時每個人都是裁判員,審議其他問題的優缺點,取長補短,開拓視野,促進交流與合作。該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運用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分析綜合,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在強化綜合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創建了“知識積累-實踐訓練-創新能力-科學提煉”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以項目式循序漸進的實踐課程教學方法實現綜合型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基于所創建的教學方法,設置了以項目為導向、“分散式實驗+集體討論”的綜合性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選擇項目,通過查閱文獻、擬定方案、講解方案、修訂方案、實驗實施、問題解決及成果討論一體化的實踐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知識獲取與信息處理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交流表達與團隊協作能力、工程領導與組織管理能力、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在環境工程實踐教學中,項目來自行業需求、導師科研課題和個人興趣等,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做學合一”,建立專業科研思維,夯實實踐能力,促進了環境工程專業型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度。2018—2020年度學生選題涉及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廢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及污染土壤修復等領域的119個項目式選題。
(四)? 建立了“不唯而唯”的靈活多變課程質量保障機制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建立校內和企業導師組成的導師團隊,實現不唯任課教師的智囊團隊的課程質量保障團隊建設;以項目為依托,建立場地多變的問題解決場景,實現校內校外,室內室外的實踐環境設置;打破“臨時抱佛腳”的臨時記憶應對課程學習的“唯分數”老大難問題。課程考核也以解決問題為核心,即要求學生綜合文獻調研提出方案,并能在最終方案基礎上實際完成實踐課題,并以匯報、參賽、小論文等多元化的方式展現課題完成情況,其目標是總結題目完成經驗,為今后潛在的類似項目完成人提供經驗和借鑒。在環境工程實踐課授課過程中,經過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機制,建立課程“唯能力”的考核標準,實現了“不唯而唯”的課程質量管理機制。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和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相區分,徹底解決專業型和學術型研究生培養體系及目標不清晰的困惑。
基于項目式引導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三? 研究推廣應用成果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項目式實踐課程的成果在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2017級、2018級和2019級學生中進行了應用和推廣,經過3年的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應用與推廣成效,起到良好示范和輻射作用。
項目建成了一支能覆蓋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固廢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軌道交通噪聲與振動防治技術和環境化學與監測等方向的師資隊伍,包括校內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校外兼職教師3人,可滿足不同學生的研究興趣和方向,為學生的以問題為導向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提供師資保障。2017級培養學生37人,2018級培養學生38人,2019級培養學生44人,項目的選題統計見表1,部分選題題目見表2。經過本項目執行的學生在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較2017級之前的學生有明顯的進步,充分體現了個性化、項目式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其中2017級學生獲得四川省教育廳主辦的“四川省大學生環保科普創意大賽”一等獎,2019級學生憑借“污水處理廠的‘變廢為寶記”項目獲得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競賽三等獎,2017—2019級學生在本實驗項目研究的基礎上發表相關論文13篇,優秀畢業論文2篇。
四? 結束語
本研究以自選項目式引導為核心,構建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創建了“知識積累-實踐訓練-創新能力-科學提煉”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輔以“不唯而唯”靈活多變的課程質量保障機制,提出了新型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教學體系。結合我國環保產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將新模式與教學方法融合,在西南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實踐課程推廣應用三年,解決了實驗教學“碎片化”問題,提升了研究生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不但有效解決了社會需求的科學問題,積累了豐富的成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未來的職業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行領域起到一定的引領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Z].2009.
[2] 鄭世良,王景偉,徐玲,等.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17-21.
[3] 武建軍,孟獻梁,朱佳媚,等.中國礦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4):6-9.
[4] 譚先鋒,賴富強,羅龍,等.論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與工程素養形成——以地質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為例[J].高教學刊,2020(34):77-80
[5] 賀山明,廖春發,梁勇,等.產學研協同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技術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J].高教學刊,2020(36):47-50.
[6] 司靖宇,楊冰玉,伍德勤.人才培養視角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合肥學院為例[J].合肥學院學報(綜合版),2019,36(4):134-138.
[7]佟有才,趙冰,叢萬鎖.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以齊齊哈爾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