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嬋,蘇香華,徐若馨,曹彩虹,何 花,蔣谷芬
(1.湖南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病,92.3%冠心病患者在住院后會出現睡眠障礙,其中以失眠最為嚴重[1]。長期睡眠不足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誘發急性心血管事件[2]。目前西醫多采用鎮靜安眠藥物來緩解失眠,但因其耐藥性大而不被患者所接受[3]。中醫學認為,冠心病患者多因氣虛血瘀引起機體陰陽臟腑失調,以致腦髓失養,引發失眠[4]。全息經絡頭部銅砭刮痧,是在全息生物學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銅砭對頭部進行刮痧治療,能夠調和陰陽、調節臟腑功能,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5]。目前還尚未開展于冠心病失眠患者,因此本研究對60例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失眠患者實施全息經絡頭部銅砭刮痧,以期為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1.1 診斷標準
1.1.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6]中的診斷標準。失眠符合《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7]中的診斷標準。
1.1.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擬定。主癥:胸痛、胸悶,部位固定不移,疼痛可引肩背或臂內側。兼癥:心悸、氣短、乏力。舌脈象:舌質紫暗,脈細弱或弦細。具有主癥臨床表現且兼癥中兩條,同時舌脈象基本符合者,即可辨證為氣虛血瘀證。
1.2 納入標準 (1)符合冠心病的西醫診斷標準;(2)符合失眠診斷標準;(3)符合胸痹氣虛血瘀證的中醫辨證標準;(4)年齡18~65歲,性別不限;(5)同意接受銅砭刮痧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頭部皮膚有破潰、皮膚病等不能耐受者;(2)伴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等的患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的造血功能異常者;(4)患有精神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的婦女;(6)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
1.4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12月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失眠患者,利用隨機數字表法生成隨機數字序列裝入不透明的信封并密封,患者抽取信封進行隨機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KY-008)。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給予冠心病患者常規治療與健康教育,常規治療主要以抗凝、降壓、調脂等藥物為主,當急性心絞痛發作時應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緩解癥狀。健康教育參考第六版《內科護理學》[9],主要針對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進行干預,指導患者規律飲食,戒煙戒酒,保證適當的運動,控制體質量,并且對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
1.5.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全息經絡頭部銅砭刮痧療法。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向患者解釋本次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2)刮痧方法:頭部銅砭刮痧不需要使用潤滑劑,囑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左手固定患者的頭部,右手持刮痧板與患者皮膚傾斜呈45°夾角。首先對患者頭部上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進行刮拭,先輕后重,同時詢問患者的感覺并尋找疼痛點,對疼痛部位進行重點刮拭,每一側刮拭10~20次。再對百會穴、安眠穴、風池穴、天柱穴、四神聰穴等治療失眠的重點穴位進行局部點刮,每個穴位重復5~10次。以上方案1次/d,10~15 min/次,連續干預30 d。(3)注意事項:刮痧手法應用力均勻,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不要求必須出痧;刮痧器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痧期間,要注意患者的病情變化,若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冷汗、胸悶不適等情況應立即停刮,并報告醫生,配合處理。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證候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在治療前和治療30 d后對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評分。主癥按照癥狀無、輕、中、重程度的不同進行分級,分別賦予0分、2分、4分、6分;次癥按照無、輕、中、重不同,分別賦予0分、1分、2分、3分;異常舌象脈象記2分,正常0分。
1.6.2 睡眠質量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價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PSQI量表包括7個維度,每個維度0~3分,總分0~21分,得分越高,患者睡眠質量越差。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10]。
1.6.3 焦慮情緒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治療前后焦慮程度。SAS量表采用4級評分,共包括20個項目,總分20~80分,以50分為臨界值,分數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重。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11]。
1.6.4 生活質量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治療前后生活質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等8個維度,各維度累積后得總分,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12]。
1.7 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證候積分進行療效判斷[8]。(1)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2)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且<70%;(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構成比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同組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比較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s,分)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60 13.23±1.31 8.08±0.70 -6.767 0.000觀察組6013.28±1.41 6.50±1.17 -6.758 0.000 t-0.821-6.853 P 0.4120.000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6%(55/60),高于對照組的63.34%(38/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4 兩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SQ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SQI總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60 13.60±1.75 11.95±1.47 -4.408 0.000觀察組6013.55±1.75 6.95±1.02 -6.758 0.000 t-0.173-9.451 P 0.8630.000
2.5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SAS 評分比較 (±s,分)

表5 兩組患者SAS 評分比較 (±s,分)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60 60.48±4.40 53.50±4.09 -6.273 0.000觀察組6061.10±4.52 47.45±3.71 -6.515 0.000 t-0.817-7.167 P 0.4140.000
2.6 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總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SF-36 總分比較 (±s,分)

表6 兩組患者SF-36 總分比較 (±s,分)
組別n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60 55.55±2.63 63.10±2.96 -6.704 0.000觀察組6056.53±3.43 70.18±3.98 -6.783 0.000 t-1.572-8.078 P 0.1160.000
失眠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睡眠障礙,其臨床癥狀包括無法入睡、早醒、睡眠時間不足、睡眠深度淺等[13]。冠心病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反復發作、長期臥床、服用過多藥物等因素影響,失眠癥狀尤為明顯[14]。長期失眠會引起不良情緒產生,誘發急性心血管事件,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5]。中醫在治療失眠癥方面主張辨證論治,認為冠心病患者多因虛弱久病,血瘀于內,全身臟腑氣血不相協調而導致失眠[16]。其常見證型為氣虛血瘀,故應以益氣活血為治法,使氣血陰陽調和則心神得安[17]。
全息經絡頭部銅砭刮痧是利用銅砭刮拭頭部的皮膚及穴位,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刮痧方法。全息理論認為,頭部是人體重要的全息胚器官,包含著全身五臟六腑的信息;刺激頭部反射區可促進全身臟腑氣血流通,起到調和陰陽,寧心安神的作用[18]。銅砭刮痧是李道政創造的新型刮痧技術,因銅具有較好的導熱效果,能夠與人體產生相同的共振頻率,更容易調動人體氣機[19]。傅燕虹等[20]研究發現頭部銅砭刮痧能夠明顯改善患者失眠癥狀,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因此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冠心病氣虛血瘀證失眠患者,先通過刮拭患者頭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充分調動全身臟腑氣血后,再對百會穴、四神聰穴、安眠穴、風池穴、天柱穴等與失眠病癥相關的重點穴位進行點刮。其中百會穴歸屬于腦,具有清利健腦、行血活氣之效[21];四神聰穴可起到醒腦安神、鎮靜明目之效[22];安眠穴是治療失眠的經外奇穴,具有疏調肝膽之氣、清熱解表之效[23]。諸穴合用,使人體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此外另有研究[24]證實,頭部刮痧除了調節臟腑機制外,還可通過刺激頭部皮膚神經末梢,改善腦內葡萄糖代謝及腦電波的活動,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可見刮痧對于失眠癥的治療具有多重功效,但其研究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1.66%(55/60),高于對照組63.34%(38/60),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全息經絡頭部銅砭刮痧可明顯提高冠心病氣虛血瘀證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PSQI評分、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其原因可能是頭部銅砭刮痧能夠通過調節患者交感、副交感神經活性,促使大腦皮層和心理緊張程度得以緩解,改善患者負性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睡眠質量[24]。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且研究工具多為主觀指標,患者的自我感受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故后續研究應增加樣本量和客觀評價指標,進一步論證所得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