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語言的傳播載體更加多元,從互聯網、手機等智能載體再到微博、微信等網絡在線交流互動平臺,網絡語言對于用戶的影響越來越深。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一系列文化現象。本文主要從網絡語言的發展歷程入手,探討了網絡語言的傳播特點、路徑以及效果,旨在探尋網絡語言傳播帶來的社會變化。
關鍵詞:網絡語言傳播;發展歷程;傳播特點;傳播效果;文化現象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6-0015-03
一、網絡語言的發展歷程
目前,網絡成為用戶線上工作交流的新平臺,通過使用互聯網,用戶在網絡上使用的語言也迅速傳播開來,“網絡語言”也隨之誕生。
(一)網絡語言的萌芽階段
網絡語言主要由符號發展而來,用戶以簡單符號來表示某種特定表情或文字,并以表情居多[1]。例如:在網絡上聊天時,用戶經常會在回復對方消息之后,輔之以相應的表情來表示自己當時的心情。在網絡語言的萌芽階段,由于互聯網剛剛興起,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平臺相對較少,許多網絡表情的創作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而這些原始的符號和表情為之后網絡表情包的誕生提供了重要參照。
(二)網絡語言的發展階段
網絡諧音詞語之所以能夠在網絡上流行、獲得用戶歡迎,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語義和詞語的變化符合用戶的心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用戶不再滿足于只用文字或簡單的符號來表示心情,開始使用諧音以及與之相關的詞語來代替。起初,用戶在網絡上打字聊天時,“童鞋”并不代表“同學”,它可能只是用戶在打字輸入時,一時失誤造成的,而正是由于這種失誤,使得“童鞋”這個詞語迅速在網絡流行開來。一方面,這說明用戶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另一方面,這也預示著網絡語言文化未來的發展走向。使用諧音詞語來代替原來的詞語不僅帶來了語義和內容上的變化,也豐富了網絡語言的文化內涵,為之后網絡語言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礎。
(三)網絡語言的成熟階段
新媒體時代,網絡語言發展進入了成熟階段。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語言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迅速發展,成為了大眾熱議的話題。一些網絡用語因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內容、獨具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在互聯網上“爆火”。例如,網絡詞語“給力”,原本指的是給予力量或支持的意思;后來,隨著“給力”一詞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因其所表達的內容展現出滿滿的正能量,從而使“給力”被大眾所熟知。
網絡詞語“狂飆”,原先指的是急驟的暴風、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隨著電視劇《狂飆》的熱播,在內容表達上,“狂飆”則被用于講述國家鐵腕反腐、展現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的一種宣傳方式。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用語因通俗易懂、耳熟能詳等特點被廣大網民所接受。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進行互動和交流,網絡用語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傳播的特點
(一)傳播渠道更加廣泛,與流行文化元素相結合
“網絡語言”是利用計算機在網絡交際領域中使用的語言形式,是一種特殊的群體用語[2]。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網絡語言開始與流行元素相結合,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網絡語言的傳播渠道更加多元,用戶不僅能夠通過各種媒介接觸到不同類型的網絡語言,在日常交流中也會使用網絡語言。
(二)傳播內容通俗易懂,受眾接受程度高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及時、迅速、廣泛的傳播特點,增強了網絡語言在受眾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在傳播過程中,大部分用戶會以一種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網絡語言的發展[3]。筆者借助受眾媒介接觸動機,從受眾角度出發分析了用戶選擇接觸網絡語言的現實需求,發現部分網絡語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與用戶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從而更容易獲得受眾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引發用戶更多的思考。
(三)傳播語義更加細化,自由解構語言規范
網絡語言的發展經歷了口語傳播、印刷傳播以及數字媒體傳播三個階段。在語言的使用規范方面,網絡語言表現出了對既定規范的空前解構;在語法方面,主要表現為對傳統修辭規范的顛覆;在詞匯方面,表現為對原有詞義的新解。因此,網絡語言傳播的語義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三、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傳播效果
在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傳播效果不僅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與穩定,更影響著用戶對網絡語言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因此,我們要理性、客觀地看待網絡語言傳播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一)網絡語言提升了媒介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網絡語言作為傳統語言的一種新變體,它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4]。筆者認為,網絡語言對文化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網絡語言是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能夠利用不同的語言表現方式展現當下的社會文化,并以獨特的文化內涵表達用戶的感情。其次,在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傳播離不開用戶這個傳播媒介———由于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興媒體的出現,用戶在各個媒體平臺上與好友進行互動和交流時對網絡語言的使用,以及互聯網的廣泛傳播,不僅擴展了網絡語言使用范圍,提高了網絡語言的傳播效果,同時,也賦予了網絡語言新的“含義”,展現出網絡語言獨特的文化魅力。
(二)網絡語言受到了用戶的認可
在網絡語言的傳播過程中,用戶作為網絡語言的主要接收者,對網絡語言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新媒體語境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情感需求,增強用戶對于網絡語言的認可度和接受度,網絡語言的傳播方式也在發生著轉變。
在語言內容上,網絡語言的傳播內容與當下用戶關注的話題緊密相關,展現出當下用戶關注的社會問題;在表達方式上,網絡語言的傳播內容更加注重用戶情感的抒發,例如2019年,微博熱搜詞條中出現了#2017和2019網絡流行語對比#話題,用戶在QQ空間、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臺曬出自己最喜愛的網絡語言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用戶對網絡語言的認可。
四、網絡語言與社會文化現象
網絡語言作為用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種語言變體,其內容能夠從諸多層面反映出當下值得用戶關注的社會現象或公共話題。
(一)強化了用戶與社會文化現象間的聯系
新媒體時代,網絡語言文化開始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現象。用戶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不僅能夠欣賞到豐富的語言文化,還可以透過語言文字體會到其背后所展現的網絡文化現象。
(二)豐富了用戶的語言表達方式
語言學家薩丕爾認為:“語言,像文化一樣,很少能夠自給自足的。語言具有很大的兼容性,能夠在與另外一種語言接觸時,不斷吸收新的養分,豐富并充實著自己的語言文化。”[5]網絡語言豐富了用戶的語言表達和思維方式。在語言表達方面,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網絡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網絡交流過程中,一些網絡流行詞語受到了眾多用戶的青睞。例如,在網絡社會中交友或是自己的心情跌到低谷,用戶通常會用“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皮皮蝦,我們走”“扎心了,老鐵”等網絡流行詞語表達自己的心情。
(三)促進了用戶對社會文化現象的思考
網絡語言的傳播不僅豐富了受眾對網絡語言內容的認知,更促進了用戶對社會文化現象的關注。網絡語言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用戶對整個社會文化現象看法———受眾可以通過不同渠道,獲得更多的媒介信息,這些信息會通過不同的語言內容影響著用戶對整個社會文化現象的認知和判斷。
在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的傳播對社會文化的影響較為顯著,不僅能通過媒介將具體的語言內容傳播到世界各地,還可以通過文化交流對社會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要以理性的眼光看待網絡語言傳播這一文化現象,并通過不斷改進網絡語言的傳播方式,促進整個社會的不斷發展。
五、結 語
本文從網絡語言的發展歷程入手,對新媒體語境下網絡語言傳播的特點及傳播效果方面進行了分析,闡述了網絡語言傳播給用戶帶來的影響,并結合具體的網絡語言傳播情況,展現了網絡語言發展背后的文化現象。同時,對當下網絡語言文化現象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分析和闡釋,旨在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關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叢,劉莎.網絡語言之發展階段:從符號、數字、字母到文化詞[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2):272-276.
[2] 劉剛.論網絡語言的道德建設[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9-71+84.
[3]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孫依晨.網絡語言的傳播及其對當今社會的影響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報,2018,17(2):137-140.
[5] 于蘭祖.網絡語言所折射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心理[J].滁州學院學報,2009,11(6):16-18.
[責任編輯: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