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峰
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不知道怎的,究竟是一時興起或者幡然醒悟,還是擔心久而久之的電腦打字習慣會遺忘了如何寫字的緣故,我居然喜歡上了寫日記,每天寥寥幾筆記下所見所聞,寫下心得體會,心里便坦然愜意。
其實寫日記的習慣從小學時候就提倡的,可是當年懵懂無知的自己很不以為然,再加上胸無點墨,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和落筆,早把語文老師的諄諄教導當成了耳旁風,甚至私下里還埋怨老師的多事。現在回想起來才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說一千道一萬的后悔已經無濟于事,只能是從頭開始。
記得當年小學有一位特別優秀的同學,人家既懂事聽話也喜歡學習,語文老師提出寫日記的倡議后就有板有眼地堅持下來,而我卻不屑一顧。人家長期寫日記最明顯的效果就是寫作能力在循序漸進中突飛猛進,并且字跡規范工整,尤其是他當年寫的一篇作文《我的老師》成為全班的范文。老師不僅在課堂上誦讀,還要求我們都抄在筆記本上背下來。事實上,同學的這篇作文讓我從小學一直沿用到初中甚至高中。
有了寫日記的想法是源于讀完《曾國藩傳》之后,感覺曾老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經明白寫日記的好處,并且做到了一輩子堅持不懈寫日記,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不禁自慚形穢。盡管不是寫日記成就了曾國藩,但是起碼來說,寫日記的習慣應該與曾老方方面面的成功息息相關。日后讀的書多了才發現,許多名人、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都有寫日記的終生習慣。
日記看似輕而易舉、只言片語,卻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最好方式,直擊心靈深處,展示內心世界,“吾日三省吾身”。一開始,我不知道從何寫起,也不太當回事,只是覺得挺好玩,就當練字的不過。后來慢慢地從簡單的記事寫起,逐步發展為寫心得體會、讀后感等天馬行空的內容,心情好的時候便盡情謳歌祖國的繁榮昌盛;心情壞的時候便敞開心扉抒寫自己的真情獨白……
然而日記最大的好處是能夠留住記憶,提高寫作能力,增強心理素質。我剛開始還沒有意識到這些好處,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像是自己的家庭作業一樣一如既往、風雨無阻。有的時候因為工作的忙碌和勞累幾乎連拿筆的力氣都沒有,但是那種信念在鼓勵我千萬不要放棄,哪怕是就簡簡單單地描述一下困乏的狀態和心里的感受,于是振作精神,從容地打開日記本。
日記有助于提高記憶,特別是對于我這種記性特別差的人來說表現更是明顯。久而久之,過去的一些事情都記不清楚了,有時候閑來無事,偶爾翻翻以前的日記回憶一下往事,頓覺眼前一亮,往日的情景瞬間歷歷在目,自己心里便豁然開朗。這種當初事件和感受的紀實方式,既是思想的洗禮和認識的革新,更是自我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感覺受益匪淺。
“日記日記天天記,一日不記就會忘記”。我有點擔心自己將來寫字會困難,而且也想記錄個人的獨白和感受,于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自我感覺還不錯。
選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