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紅 杜炳慧
摘? 要:近些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呈現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創新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建設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升線上教學效果是培育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步驟。互動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看似是一個操練手段,實際上卻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提升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有效性,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互動的實質等效,成為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建設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面臨環境受限、形式單一和學生參與感弱的困境。加強線上教學平臺和在線學習工具的綜合運用,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互動模式,激發學習者內部學習動機,建立助教輔助制度,是緩解這些困境的有效對策,能在順應數字化教學趨勢的同時,有效提升線上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國際學生學習效能。
關鍵詞:互動;國際中文教育;綜合課;線上教學;數字化
目前,國際中文教育生發出新的發展路徑,其“教與學”環境將進入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國際中文線上教學是培育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的重要部分。學界在國際中文線上教學方面業已取得豐碩的成果。文秋芳、楊佳指出,要把國際中文在線教育推上發展的新階段,形成新格局[1](P6)。
李泉明確強調,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應成為常態化模式[2](P7)。王輝認為,線上中文教學的提升,應優化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平臺等[3](P19-20)。國際中文綜合課是從語音、詞匯、語法和漢字等語言要素和語言材料出發,結合相關的文化知識,對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和語言交際技能進行綜合訓練的課程[4](P1)。其中的“綜合”體現在各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綜合,既有語言知識方面的內容,也有技能方面、文化方面、策略方面的內容;二是技能訓練的綜合,即在綜合課上要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多項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三是培養目標的綜合,綜合課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四是教學方法的綜合,綜合課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5](P4)。可以說,作為國際中文教學的一門核心主干課程,綜合課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教學也應是值得學界格外關注的話題。
互動對創新國際中文數字化建設、促進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提升線上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吳勇毅認為,互動是語言學習的關鍵,要在新環境中形成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6](P5)。肖銳、趙晶則提出了線上漢語教學的互動對策,如進行多元教學評價、改革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平臺互動手段[7](P90-92)。不過,從互動視角來探討線上綜合課教學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在如何優化線上綜合課教學互動效果、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綜合課互動的實質等效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困境與對策研究,對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發展有著重要價值,對提高國際學生的學習效能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本文擬從互動視角出發,對參與線上線下課程的國際學生所提交的74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探究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對策,以期為促進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優化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為順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達到線上線下教學的實質等效提供借鑒。
一、問卷設計與調查情況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制作調查問卷,在線發放并回收問卷,共收到有效問卷74份。通過問卷調查,能夠了解到國際學生對線上課和線下課優勢和劣勢的評價、對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反饋和需求以及學習中文綜合課的情況。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參與了線上和線下國際中文綜合課的國際學生為調查對象,他們學習線上線下課的時長均已達到一年半。
(二)調查指標
為了對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層面進行全面分析,本研究建立了三個維度的調查內容:線上線下中文課的優勢和劣勢、對中文綜合課的反饋情況、學生學習中文綜合課的情況。每個維度分別設計五個問題,題目類型主要是單選題和多選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下面,我們就從線上線下中文課的優勢和劣勢、對中文綜合課的反饋情況、學生學習中文綜合課的情況三個方面,對調查結果進行具體分析。
1.線上線下課的優勢和劣勢
我們將線上線下中文課的優勢和劣勢作為第一個維度。研究顯示,調查對象對線上課的接受程度和線下課相差不多,但喜歡線下課的占比最大,達到31.08%。調查對象大多認為,線下課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和老師同學面對面交流,擁有固定的語言環境;線上課的最大優勢是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并認為課前預習、課上積極回答問題、課后及時復習、做好課后作業、課后與老師同學溝通等,都可以更好地適應線上課。鑒于對第一維度的總體分析,啟示教師在設計線上課時,應取長補短,以規避線上課的劣勢,借鑒線下課的優勢。教師要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課后多與學生交流。這些舉措是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線上中文教學課堂互動效果的有效方式。
2.對中文綜合課的反饋情況
我們將對中文綜合課的反饋情況作為第二個維度。研究發現,調查對象對言語技能即聽、說、讀、寫方面的需求最高,達到72.97%。在回答“你認為線上漢語綜合課的哪個教學環節對你幫助最大”這一問題時,62.16%的調查對象認為,線上漢語綜合課中的練習環節對自己幫助最大。鑒于對第二維度的總體分析,可以了解到調查對象對綜合課的需求正是綜合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即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系統,提高聽說讀寫的語言交際技能。51.3%的調查對象認為,線上漢語綜合課的學習效果是很好的。可見,教師精心設計課程、構建最佳教學模式,是可以達到學生所期待的效果的。教師應著重從語言要素、言語技能、言語交際技能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促使學生成為高水平的漢語學習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上加強相關內容的練習,及時鞏固學習內容。
3.學生學習中文綜合課的情況
我們將學生學習中文綜合課的情況作為第三個維度。研究顯示,41.89%的調查對象認為,線上課和課后錄屏相結合非常有必要。在回答“你最喜歡哪種漢語綜合課課后作業形式”這一問題時,有36.49%的調查對象最喜歡書寫形式的作業,占比最大;有14.86%的調查對象最喜歡錄制視頻音頻形式的作業,占比最小。鑒于對第三維度的總體分析,教學錄像的輔助性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尤其是對網絡狀況不好、基礎較差或者課堂請假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補課方式。這啟示教師應熟練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為學生高效學習漢語提供條件和保障;并采用多種作業形式鞏固課堂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二、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困境
目前,國際中文教學已發生一些新的變化,比如,授課方式從線下到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從無時差教學到有時差教學,從真實的語言空間到虛擬的語言空間等。這些變化雖然為跨區域、跨時間教學提供了方便,但同時也增加了教學難度,尤其是給教學互動帶來諸多困境。研究顯示,有些調查對象對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效果并不是非常滿意,這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一)互動環境受限
首先,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面臨著環境受限的困境,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互動的網絡環境受限,二是互動的空間環境受限,三是互動的時間環境受限。
互動的網絡環境受限。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異明顯,網絡教學軟硬件環境各不相同。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線上教學發展舉步維艱,平臺建設技術和適用性尚無法適應短期內線下教學大規模轉向線上的要求[8](P36-37)。研究顯示,52.7%的調查對象表示網絡是影響線上互動的最重要因素。教師和學生的上課設備配置不高、平臺操作不熟練、網絡不穩定等,造成了以下問題:卡頓、斷網、連麥慢、聽不清、聲音與畫面不同步、有學生在分組中被遺漏等。課堂效果受制于網絡環境,師生及生生的互動也必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互動的空間環境受限。師生交流僅局限在一個屏幕的范圍,一些學生不愿意打開攝像頭,互動時教師看不到學生的表情神態,無法很好地把握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線上互動不像在教室上課,沒有足夠的施展空間,即使是教師隔著屏幕做出手勢或其他肢體動作,學生同樣看得不太清楚。受到空間環境的限制,線上教學教師難以開展組織符合所有學生需求的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
互動的時間環境受限。線上教學雖然在時間上具有靈活性的優勢,但由于教學對象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時差問題遂成為教學中的一大難題。有些學生因時差問題而不能按時上課;部分學生困乏疲倦,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或是教師對出勤情況并未做嚴格規定,部分學生認為遲到幾分鐘無關緊要。這些情況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影響了課堂的互動效果及教學進度。
(二)互動形式單一
其次,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也面臨著形式單一的困境,這既與線上教學本身的局限性有關,也與教學對象的多元性文化背景有關。
線上教學體現出一定的虛擬性、時空局限性,加之學生學習的自律性以及網絡穩定性等問題,線上授課難以達到線下課堂中的互動氣氛,師生之間也難以還原面對面的交流情境。提問、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成為線上教學的主要互動方式。課堂游戲、角色扮演、模擬情景等互動性較高的方式,則使用率普遍較低。
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存在著諸多的文化差異,民族禁忌、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學生性格特點等千差萬別。普遍性的互動活動雖然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但形式較為單一;特殊性的互動活動雖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又難以符合所有學生的需求。就此而言,教師如何設計出既生動多樣又普遍適用的互動活動是一大難題。
(三)學生互動參與感較弱
再次,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的互動還面臨著學生參與感較弱的困境,學生的自控力對線上教學、互動效果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師生交流基本處于被動狀態,這也增加了互動的難度。
網絡教學對學生的自律性要求較高,有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無法嚴格要求自己。研究顯示,47.3%的調查對象認為,無人監督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狀態。比如,一些學生在路上、開車途中、上班時間、咖啡廳里聽課,這樣既不方便開啟攝像頭,也不便于回答問題,教學紀律比較松散,互動效果很難得到保障。還有一些學生由于緊張、害羞,既不愿意打開攝像頭,也不愿意和老師同學互動。總之,學生自控力較差、課堂秩序混亂、上課無法被有效監管等,導致學生參與互動意識不強。
據調查,個別國際學生由于不喜歡線上學習的方式,而放棄了中文學習;有些國際學生雖然參加了線上學習,但是學習動機不強、學習興趣不高、課堂互動參與意識較低。可以說,學生課堂互動參與感弱,師生交流處于被動狀態,這也大大增加了互動難度。
三、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對策
國際中文教學模式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線上課堂互動也需要創新變革。互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而且貫徹了精講多練原則、交際性原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新的授課方式對其語言互動產生了很多的變數。解決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互動的困境,可以有效促進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建設,切實提升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教學效果。
(一)加強線上教學平臺和在線學習工具的綜合運用
國際中文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匯集優質漢語教學資源。這既是順應全球語言教學智能時代的要求,更是拓展教學手段和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騰訊會議等線上教學平臺,具有安裝快捷、使用普遍、實時交互的特點。微信等在線學習工具,對教師發布課程相關信息、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等,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線下課堂教學雖然具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如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資源有限、教學方式滯后等,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恰好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提高線上教學平臺和在線學習工具的使用頻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多功能的應用,為線上教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錄屏或直播形式,將多樣化、個性化的中文學習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同時,通過開通互動對話框、設置留言板、連線交流等方式,來實現國際中文課堂內外的有效互動。教師還可以制定實時監控措施,利用教學平臺和學習工具的功能,時刻監督和管控學生的注意力,并采取不定時點名、不定點提問、全班互動等方式,來檢測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就此而言,教師利用好新媒體工具,能夠為實現遠程的有效互動提供技術保障。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授課課件制作。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課堂教學的工具主要是多媒體設備,而課件作為一個媒介,其趣味性、動態性、交互性對實現師生高質高效互動起著重要作用。具有互動功能的網絡教學工具,能夠為中文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課件制作方式。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對專業技術進行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靈活運用網絡教學平臺和在線學習工具中的功能,制作出優質的教學課件,為實現課堂有效互動提供支撐。
(二)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互動模式
在回答“你希望課前老師發預習單或者預習視頻嗎”這一問題時,有64.86%的調查對象的答案是“非常希望”,不需要發預習任務的比例僅有2.7%。在回答“你覺得漢語綜合課如何實現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式教學一體化”這一問題時,可以明確判斷出課前線下知識點的預習和課后線上或線下作業鞏固是線上教學的必要補充,是實現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教學模式必不可少的一環。研究顯示,近半數調查對象可以做到預習和復習,并希望有課前和課后的書寫作業及課程回放。可見,實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互動模式是符合學生需求的,也是保證線上課程互動效果的最佳途徑。線上教學畢竟不同于線下教學,它需要注意各個模塊的科學性、邏輯性和系統性[9](P174)。
課前開展“課前聊一聊”的互動活動。首先,教師可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設計出與本節課相關的預習任務,并通過微信群發布預習任務單和當天“課前聊一聊”話題;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進行知識的自我構建,提前準備好互動內容。其次,正式上課前,教師可以提前幾分鐘進入課程會議,展開師生間和生生間“課前聊一聊”的互動。針對學生互動內容的分享,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為課堂課后互動奠定基礎。“課前聊一聊”的互動方式,遵循了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教學理念,即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探索中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一方面,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切實保障,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進入課堂狀態,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互動中提升了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也能夠及時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動態反饋和評價,從而優化了線上教學效果。
課后開展“課后問一問”的互動活動。首先,正式下課前,教師可留出5—10分鐘時間,面向全體學生詢問有無疑惑問題。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先請其他同學進行解答,為生生互動搭建橋梁;隨后教師再進行深入解答,在拔高知識的同時,也拉近了師生的互動距離。其次,教師應將當天學習的課件和錄課視頻發送至微信群,供學生復習使用。同時,布置作業任務,如用當天學習的生詞造句、在微信群里讀課文打卡、練習寫小作文等。針對學生打卡讀課文中的讀音、生字書寫、造句、小作文練習中的語法、語用偏誤等,教師要及時給予文字、語音、視頻反饋,做到個性化指導;對于一些共性問題,則可以把它們作為下節課的講解內容。教師課后對學生多渠道的反饋和評價,實質上也是一種互動。再次,教師還可以在微信群里發布自主討論任務,布置開放式互動話題。學生則可以通過語音、圖片、視頻等方式在群里分享,如“你最喜歡的中國菜是什么”“你的中文名字有什么含義”等,教師和同學可對群里所分享的內容給予點評,以此增加互動頻率。
課中多渠道開展互動交流。可以說,授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體現著互動性原則。首先,在生詞教學環節,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互動,就圖片設置問題,用生詞進行提問,啟發學生回答;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采用操練式互動,練習書寫生詞,或用生詞造句,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建構知識的能力。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隨機挑選2—3名學生當場進行展示評改,并及時進行反饋評價。其次,在語法教學環節,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以舊帶新的方法導入,并給出示例啟發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出語法規律;另一方面,教師應設計有意義的語法練習,在互動中深刻體會漢語語法特點。再次,在語音教學環節,一方面,可以采用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方法,教師在領讀聽讀過程中,注意發現學生的語音偏誤,并及時作出互動性反饋;另一方面,也可以請同學來讀或分角色朗讀,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后,在練習環節,一方面,教師要在練習之前,先對所學課文中的生詞、語音、語法進行復習,加強重現,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教師應提前布置練習任務,學生分小組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在預習的基礎上回答問題。以“任務+任務”的形式進行交流,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都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三)激發學習者內部學習動機
任何一個互動環節都對學生個體發展和課堂效果起著良好的助推作用。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在做中學”,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以互動、交流、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這一過程的實施效果與學生的互動動機有著密切關系。研究顯示,近70%的調查對象認為,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師生互動效果達不到非常好的程度,部分原因是源于學生學習動機較低。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內驅機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設計互動任務前,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了解清楚學生的學習興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互動過程中,可以開展適度的競爭游戲,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建構知識的能力,注重啟發學生的自我意識。在互動任務結束后,教師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而予以獎懲。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性反饋,可以增強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在移情的過程中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增進對學生的理解,并采用以鼓勵為主的方法。可以說,互動任務的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新穎性、教學內容的適度性,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學生課堂互動意識。
完善評測標準,重構評價體系。教師可以采取加大平時成績在學期成績中比重的措施,明確平時成績不僅僅局限于上課出勤和課后作業,規定課前、課中、課后是否積極參與互動交流,將會直接影響平時成績,并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達到全面、科學評價學生的目標。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啟示教師應以整體分析理念來考評學生,構建契合線上學習特點的評測模式,會促使學生更加重視與教師和其他同學的互動交流、合作協商,并提高學生的互動參與意識。
(四)建立助教輔助制度
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互動模式,可以有效分解教學任務、降低學習難度,但也存在教師工作量大、備課任務重、線上線下課效果失衡、教師反饋單一等問題。我們認為,建立助教輔助制度可以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即聘請國際中文教育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漢教專碩”)和國際中文教育博士研究生(以下簡稱“漢教專博”),來輔助國際中文教師完成一些基礎性工作。
漢教專碩和漢教專博學生的助力,可以為國際中文教師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教學設計,精心打磨課程,客觀上保證了線上教學的效果。研究顯示,多數調查對象可以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并能夠積極參與“課前聊一聊”和“課后問一問”的互動。據此,國際中文教師要認真備課,對預習任務和互動話題設計應仔細揣摩,而助教輔助制度的建立能夠有效幫助教師做好備課工作。
漢教專碩和漢教專博的學生與國際學生年齡相仿,共同話題較多,可以建立朋友關系、伙伴關系。對不同認知性格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能夠有效增強國際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互動參與意識,從而切實提升國際學生的漢語水平。同時,這也為漢教專碩和漢教專博學生提供了實習實踐機會,在熟手教師的指導下,漢教專碩和漢教專博的學生會迅速成長起來,成為國際中文教師隊伍堅強的后備力量,從而形成合作共贏的學習共同體。
綜上所述,創新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建設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提升線上教學效果是培育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步驟。有鑒于此,我們首先對參與線上線下課程的國際學生所提交的74份問卷進行了分析;在這一基礎上,探究了線上國際中文綜合課教學互動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互動環境受限、互動形式單一、學生互動參與感較弱等;并針對這些困境展開思考、提出對策:加強線上教學平臺和在線學習工具的綜合運用,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混合互動模式,激發學習者內部學習動機,建立助教輔助制度。本文順應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發展趨勢,創新傳統教學觀念,希望能為國際中文教師線上教學提供新的視角,為新形勢下線上國際中文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任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思路都始終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互動式教學將會隨著數字化建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教學與研究也應互相促進,更好地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和學科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楊佳.從新冠疫情下的語言國際教育比較看國際中文在線教育的戰略價值[J].語言教學與研究, 2020,(6).
[2]李泉.2020:國際中文教育轉型之元年[J].海外華文教育,2020,(3).
[3]王輝.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國際中文教育:問題與對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1,(4).
[4]王鐘華.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課程規范[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5]姜麗萍,吳倩.初級漢語綜合課教學模式[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8,(3).
[6]吳勇毅.互動:語言學習的關鍵——新冠疫情下漢語教學面臨的挑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4).
[7]肖銳,趙晶.后疫情時代線上漢語教學有效互動實現路徑研究[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21,(3).
[8]李寶貴,莊瑤瑤.后疫情時代國際中文教師信息素養提升路徑探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1,(4).
[9]王嘉天.后疫情時代線上漢語綜合課教材優化策略探究[J].漢字文化,2021,(21).
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tegrated Course Interaction
Zhou Zhenghong,Du Binghui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shown a trend of integrating online and offline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v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nline teaching effect is a necessary step to foste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teraction seems to be a practice tool in the online teaching process, but in fact it is the key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teaching.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classes and achieving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between online teaching and offline classroom interaction have become the key concerns in the digit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interaction in online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Chinese classes faces the dilemma of restricted environment, single form and weak student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the hybrid use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and online learning tools, building a hybrid interaction model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stimulating learners' in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stablishing a teaching assistant support system a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se dilemmas,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hile responding to the digital teaching trend.
Key words:interaction;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course;online teaching;digital
基金項目: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國際中文綜合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研究”(遼教辦[2021]254號);遼寧師范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以國際中文綜合課教學為例”(LS202027)
作者簡介:1.周正紅,女,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文學碩士;
2.杜炳慧,女,遼寧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