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興雄
(連云港市急救中心,江蘇連云港 222003)
災難及突發事件的發生,短時間內事故現場極有可能產生大量傷病員。通過科學地檢傷分類,可以將有限的醫療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得到高效的運用,使傷病患者能更恰當地、更快速地得到所需要的救治,是大型突發重大事件事故現場急救中,挽救生命、減少傷殘,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極為高效的科學手段[1]。
重視生命、重視健康、重視安全,為生命贏得時間。在突發或者災難事件中,120 院前急救原始化醫療數據的準確采集、及時上報,對安全、穩定、健康的和諧社會主義建設,在政府層面、社會層面上具有巨大的正面積極作用。
信息數據實時化管理。可以實現突發事件中傷病員信息準確、快速、完備的上傳處理,為應急醫療救援決策、后續院內搶救和治療贏得時間,從而達到信息共享、宏觀資源調配的目的。
2019 年3 月21 日,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我市參與應急醫療救援,事故現場傷病員數據采集的及時性和完備性的欠缺、人工統計的缺陷、災難及突發事件中信息處理工作的不足等,啟示我們對未來災難及突發重大事件信息的科學管理及利用水平亟需完善和提高。
災難或突發事件發生后,往往是120 較早到達事故救治現場,第一手醫療救護數據就此產生。信息工作是決策的先導和依據。提高院前急救管理信息的質量和效率,及時掌握突發重大事件傷亡信息,對醫療救援和院內救治決策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政治意義。因此,針對突發重大事件現場檢傷分類第一現場數據的采集上報、控制縮小事件影響面、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突發災難事件現場短時間會產生大量的傷病員,包括危、急、重患者,甚至失去生命體征的遇難者。在院前急救過程中,目前還存在著不少突發重大事件傷病員的信息管理問題。
(1)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應急管理人員得到的信息資料時效性差、準確性低,對衛生應急管理決策的及時性作用小;(2)現有的120 通訊調度指揮系統中的OA(Office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系統無法從事件現場自動采集第一手資料,需要事后人工電話追詢、補錄,時效低、誤差大;(3)出現各部門對事件醫療救治信息多頭統計的情況,上報來源數據無科學依據、數據信息混亂,管理決策依據不準確。
醫療救援人員第一梯隊到達事件現場后,按照檢傷分類原則進行分類,按優先原則將帶有二維碼的紅、黃、綠、黑傷情“標簽”系上患者身體明顯處,盡可能將患者分類、分區域集中放置。后續急救梯隊按照“標簽”優先等級搶救、轉運傷病員[3],并利用手持移動終端設備(PDA 或手機App)第一時間掃描“標簽”二維碼,現場患者傷病信息上傳至突發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形成突發事件傷病員第一手資料,調度指揮中心根據現場傷亡情況繼續調度指揮其他救治資源是否增援、相關救治醫院做好搶救、入院救治準備等。
系統設計的原則應根據管理者需求和目的來制定。有什么樣的需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目標),應從以下5 個方面來考慮:(1)政府層面應急部門管理者需求:應具有統計分析功能、各種報表功能、查詢和統計功能。從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的需求來講,更多的是及時有效地查詢、統計、分析來源于突發事件的第一現場的數據,從而科學決策、科學施治、輿情控制。這一層面的需求分析務必全面、精準,為軟件設計打好基礎。從軟件設計層面來說,具備完整功能,綜合實現用戶想要的諸多管理功能,具有較好的完整性和可擴展性。(2)直接使用者需求:操作界面友好、直觀;設置靈活,滿足不同終端種類數據傳輸的要求,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3)系統維護人員需求:對系統的不同用戶統一進行授權管理。便于維護,模塊開放、通用,可靠性高,數據字典的設計要考慮周到全面、可維護性較高。(4)系統安全性要求:具有高安全性、系統要能實現7×24 小時不間斷持續運行;要求抗干擾能力強,當誤操作時,有警告和修正措施,對于影響不大的錯誤能夠自動消除。(5)數據要求:對于所采集數據應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復性、排他性、可追溯性(通過終端ID 號),具有數據可靠性。
事件一旦發生,第一時間報告者,也就是第一呼救者,通過呼救120,生成事件的發起并生成突發事件條件判定。
120 調度調度指揮系統根據呼救者描述現場情況和傷病大致人數及體征狀態,經報上級應急主管部門確定為突發重大事件。
確定為突發重大事件,啟動突發事件系統啟動開關,通過120 通訊調度指揮系統中的子系統之突發事件傷病員信息管理系統,開放系統接收現場傷病員信息端口,收集突發事件現場傷病員檢傷分類救治情況。
出現場第一梯隊手持具有檢傷分類App(Application)智能手機或數據采集移動終端設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2],按分類檢傷原則,規范戴好分類標簽,迅速采集傷病員信息,提交上報至突發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為后續救援梯隊救護、入院救治提供時效保障。
根據事故現場采集上傳傷病員數據,及時匯總所需現場傷亡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按照突發重大事件醫療緊急救援預案,根據院前院內一體化系統聯網提供的醫院專科特色、當下搶救力量和床位等要素情況,進而進行救治醫院預分配等應急救治方案,上報至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以便正確決策,指揮調度各級各類應急救援資源。
圖1 系統實現途徑功能關系圖
發生突發重大事件時,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明確指示為“重大事件”后,120 急救中心趕赴現場救援時“啟動突發事件”。系統軟件應有的要素:事件名稱、發生地點、事發時間、事件等級等。通過第一梯隊急救醫生的數據采集移動終端,完成檢傷分類數據采集,發送至突發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從而實現突發事件現場分類檢傷信息數據化。
智能手機揀傷分類App(Application)或數據采集終端設備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應具有如下幾種基本功能:(1)系統認證。通過120 系統認證的合法用戶方能注冊登記,獲得突發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應用軟件登錄賬號,可以通過檢傷分類標簽二維碼掃描進行檢傷分類錄入操作;(2)圖像掃描功能。第一梯隊進入事件現場進行檢傷后,掃描檢傷分類二維碼標簽,通過手持移動終端進入系統錄入傷病員分類信息;(3)新增傷病員信息錄入登記。事故現場急救人員通過數據采集移動終端設備第一次掃描檢傷分類標簽時,設備應顯示“添加傷病員”信息對話框,通過檢傷初步判斷事故傷病員病情等級:“輕、重、危重、死亡”等等級情況、填入“初步診斷”情況、“性別”等基本要素。信息錄入應具有事故現場傷病人員基本信息完整性檢查功能,未掃描錄入的顯示“第一次添加”等提示性消息,已錄入過的顯示“請完善病人信息”或“請勿重復添加”、界面灰化處理不可編輯錄入等,防止重復添加或遺漏;(4)數據傳送功能。支持現場采集數據即時上傳到傷病員管理系統,系統應反饋接收到的上傳信息。基本信息要素完整可提交上傳至系統(不能提交,在終端應用軟件上可回上級錄入編輯界面進行完善)。上傳成功后,若再上傳,系統應有提示“數據已上傳”,從而節省系統數據開支;(5)賬號管理功能。賬號密碼管理權限歸屬至120 指揮調度系統,而不是傷病員管理系統,這樣有利于120 指揮調度系統應對突發事件的資源高效調配,以便傷病員管理系統更加靈敏、高時效、低損耗運行。
(1)啟動突發重大事件:當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確定為突發重大事件后,需要急救中心出動院前急救資源時啟動該系統。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流程指揮調派應急醫療救援第一梯隊前往事故現場進行檢傷分類,以便高效救治。事件一經啟動,全市所有應急救援可調派醫療資源及其待命與否的狀態,通過120 指揮調度系統的自動導入應能全部顯示在突發重大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中;(2)啟動演練事件:突發事件不常有,重在平時演練。加強平時演練,在突發事件來臨時方能有條不紊、有備無患。系統設計應具有應急模擬演練模塊,即可模擬實戰演練,也可以進行桌面推演;(3)突發重大事件信息修改:事件信息可根據事件的發展進行客觀修改,確定事件名稱、事件等級等。事件信息的修改,應按內容設有一定系統權限等級、權限審批流程等;(4)重啟/關閉突發事件:突發事件總是在動態發展,可根據事件實際發展情況和上級應急管理部門對事件的評估決策,關閉或重新啟動突發事件。關閉事件能存儲已發生事件信息、重新啟動后能自動關聯同一突發重大事件內容與時間節點;(5)查看匯總信息:包括參加(演)人員分類、傷病員、車輛、車次、時間、醫院收治等情況統計匯總信息;(6)查看上報信息:根據授權權限可查看上報分類信息;(7)傷病員信息:系統應具有在現場分類檢傷、現場救治、送達醫院等所有傷病員信息;(8)接收人信息管理:通過院前院內一體化系統管理院內急診接收醫生和接診科室相關信息;(9)醫院名單管理:可由院前院內一體化系統對接收醫院名單進行管理;(10)急救醫生管理:系統認證急救醫生管理。
(1)通過與疫情網絡直報系統的對接,在運送指定疾病病例后,系統能夠自動生成或錄入病例并將檢測的傳染病信息、自動促發上報到指定機構;(2)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不只限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網絡聯動直報系統,從而起到疫情預警的作用;(3)大數據分析功能:作為應急醫療救援、衛生保障部門的一部分,應具有針對本行業區域性大數據分析能力,有效調配區域醫療資源,為區域化醫療救治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基于120 調度指揮系統的突發事件傷病員管理系統,不僅僅在120 院前急救、衛生應急醫療救援中對突發災難性事件傷病員的檢傷分類具有普遍的實用意義,而且對于泛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決策管理都具有普遍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