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鄧虹祎 朱韻佳 申江南 陳蓮俊



【摘 要】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于1992年,是一所以招收視力、聽力、智力障礙學生及孤獨癥學生為主的15年一貫制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2015年走上校長崗位的李勤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心育人”殷殷囑托,帶領教師堅持“有愛無礙,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新時代“三心育人”精彩答卷。
【關鍵詞】 名校長;特殊教育;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60
1999年3月5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視察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時指出,老師們要充滿愛心、耐心和信心,要重視特殊學生的技能培訓,讓他們畢業后有一技之長,能服務于社會。曾經參與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創辦、2015年走上校長崗位的李勤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三心育人”殷殷囑托,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到辦學治校各環節,向黨和人民交出了新時代“三心育人”精彩答卷。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校園”“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助殘扶殘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李勤校長也先后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最美教師(提名獎)”“三明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問: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在發展建設中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熱情關懷和親切指導,給師生以莫大的鼓舞,對學校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請您介紹一下。
李勤校長:習近平同志來學校視察在學校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那是1999年3月5日上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走進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看望師生,在校園草地上觀看學生們演出時,他豎起了大拇指,鼓勵聾孩子自強自立,積極面對人生,他特意用手語跟孩子們說“謝謝”。
習近平同志看得認真,問得仔細,在了解到學校老師既要當教師又要當家長時,對我們語重心長地說:“特殊教育老師更需要愛心、耐心和信心。”當時,學校學生手工藝術作品展上,聾生畫的一幅蠟筆畫《春天》吸引了習近平同志贊許的目光,習近平同志深感欣慰地說:“特殊學校的教育與普通學校的教育不同,要重視特殊學生的技能培訓,讓他們畢業后有一技之長,能服務于社會。”
當天下午,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坐到了一起,深受鼓舞,備感振奮,大家一合計,要把“三心”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20多年來,學校教師除了工作調動,沒有一位主動離開學校。如今,所有教師工作簡歷上只有一行字: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
也是從那以后,學校開始加大職業教育發展力度,不僅開設了烘焙、美容美發等10個職教專業,還與其他職業學校攜手,辦起了一個個職教班。學校400多名畢業生中,有300人左右進入企事業單位,有100人左右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學校從一所聾啞學校發展成為招收視力、聽力、智力障礙學生及孤獨癥學生的綜合特殊教育學校,構建了從幼兒園到職業高中的15年一貫制教育體系。
問:“有愛無礙,快樂成長”是學校根據“三心育人”要求生發出的辦學理念,請您介紹一下其中的內涵。
李勤校長:“三心育人”是三明特校辦學治校的精神內核,在此基礎上生發出“有愛無礙,快樂成長”的辦學理念。
在我看來,“有愛”是指敬業的愛和專業的愛。敬業的愛要求特教教師及管理者對于學生的關愛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更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在日常教育教學及管理過程中能夠認真對待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專業的愛要求教師踐行科學的教育理念,能夠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無礙”是指掃清阻礙學生發展的各種障礙。特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障礙,如學習困難、康復效果不佳等,這就需要特教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學校啟動了“1+N”教師專業成長工程,要求教師具備職業角色所要求的“一專多能”,打造一支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特教人的神圣使命。學校是如何將基于“三心育人”要求的辦學理念落到實處的呢?
李勤校長:首先,重構課程體系。一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構建七彩德育課程。包括文明藍習慣養成課程、活力黃體驗活動課程、生命綠自主發展課程、陽光橙融合發展課程、奉獻紅價值導向課程、聚力紫家庭德育課程和快樂青心理健康課程,將德育課程活動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二是以快樂為核心,讓教育生活化。特殊學生在融入社會時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社會適應能力不足,而生活化的教育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適應社會的知識與技能,最終成長為獨立、有尊嚴、有品質的社會公民。三是以學生為本,開展個別化教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全面評估后,制訂適合學生的個別化教育目標,并在教學中開展過程評價,根據相關反饋進行教學調整,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四是對各類課程進行整合,統籌為基礎性、發展性和選擇性三類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基礎性課程教授基礎知識和開展功能訓練,包括以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為主的快樂文化課程和以感統訓練、認知訓練、心理健康為主的快樂康復課程。發展性課程以實踐性、操作性訓練課程為主,包括各類職業教育課、社會實踐課等。選擇性課程以個性特長培養和特需項目康復訓練為主,包括人工耳蝸術后訓練、點亮星空藝術訓練等。
其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特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學校自創辦以來,逐步形成了教育、康復、就業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一是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優化專業設置。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結合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市場導向,淘汰了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專業,開設了客房服務、計算機應用、沙縣小吃制作等新課程,并針對低中高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制訂分層次的課程方案和目標。二是加強校企合作與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學校與5家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與企業的“牽手聯姻”既利于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動手能力,又能促進他們更快地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三是實現普職融通。學校與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聯辦盲人按摩中專班,幫助特殊學生提升職業技能。“普職融通”既解決了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又填補了省內盲人中專學歷教育方面的空白。
再次,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特殊學生成長注入精神力量。學校在走廊上建起了包含手語元素在內的文化浮雕墻,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組織學生觀摩龍舟賽、學舞獅舞龍、誦讀中華經典、學習剪紙手工等,在各種活動中傳承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李勤校長帶領學校爭做“三心育人”的模范踐行者,書寫了新時代“三心育人”三明篇章。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200062)
特別鳴謝: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