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艷
摘 要:近年來,由于社會進步對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生缺乏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勞動教育未能真正發揮作用,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討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實踐教學模式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以期對勞動教育的發展和實踐提出建設性想法。
關鍵詞:勞動教育;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一、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強調要發揮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當前研究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在于,勞動教育已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通過本研究,可以為勞動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未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勞動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一)勞動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施
在勞動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勞動實踐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通過勞動實踐教學,學生們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能力,而且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
勞動實踐教學的設計要合理。在設計階段,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教學資源等諸多因素,制訂出一份具體可行的教學計劃。勞動實踐教學的實施需要注重實效性。教學實施旨在讓學生通過具體實踐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具體實踐中,逐步掌握實踐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師還需在課后進行總結歸納和評估反思。在實施完勞動實踐教學之后,教師需要與學生一起進行課程總結,回顧所學知識和掌握技能情況,并及時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以此不斷推動勞動教育課程的改進和提高。
(二)勞動技能實訓的模式和方法
勞動技能實訓是勞動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是在中小學還是在職業院校中,都需要關注勞動技能實訓的模式和方法,以確保學生獲得實際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的就業競爭力。
勞動技能實訓模式應該是多元化的。學生的興趣、能力、背景都存在差異,因此單一的勞動技能實訓模式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例如,在農村地區,可以開展有關農村勞動技能實訓的課程,如園藝、養殖技術等;在城市區域,可以組織企業實踐、社區服務、志愿者活動等。勞動技能實訓方法應該以“學以致用”為原則。真正的勞動技能實訓不僅僅是學生在教室里學習理論,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錘煉技能。為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特點,制定合理的實踐任務計劃,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勞動技能實訓需要注意評價體系的建立。教師可以制定體系完善的評價體系,從技術能力、工作態度、學術作風等方面,來全面評價學生的實踐和技能水平。
(三)勞動教育與課程融合的實踐
勞動教育與課程融合是推進勞動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校園生活中,學生在各個學科中接受的知識離不開實踐,而勞動教育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和實踐的機會,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勞動教育也能夠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1.勞動教育與語文課程的融合實踐
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語言工具之一,勞動教育與語文課程的融合實踐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引入科技文章,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理解并應用所學語文知識。
2.勞動教育與數學課程的融合實踐
數學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之一,也與勞動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數學課程中,可以引入田間地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勞動教育與物理課程的融合實踐
物理知識在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勞動實踐中也有著許多物理原理的應用。通過將物理實驗引入勞動教育中,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實驗操作,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物理知識。
三、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研究
(一)評價指標的制定和測評工具的設計
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是衡量勞動教育效果的重要標準,評價體系的建立包括評價指標的制定、測評工具的設計、評價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其中,評價指標的制定和測評工具的設計是評價體系建立的重中之重。
對于評價指標的制定,需要根據勞動教育的目標和具體實踐內容設計相應的指標,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有效。具體來說,可以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勞動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入手,制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同時,在制定指標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指標的可操作性和量化性,以便保證測評工具的設計和實施的質量。
針對測評工具的設計,則需要結合評價指標的具體內容和實踐情況,制定多種類型的測評工具,包括問卷調查、實際操作測評、課堂教學觀察等。在設計測評工具時,需要注意測評工具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確保測評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評價方法的選擇和實踐效果的分析
評價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勞動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撐和整體規劃。在勞動教育的評價中,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涉及到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也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我們應該注重評價目的的細化和確立,不能濫用和盲目跟風。首先,我們需要對勞動教育的評價目標進行具體、細致的明確和闡述,其次,我們需要根據評價的目標和需求,有重點地從各個角度和領域,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和手段。最后,我們還應該注重評價結果的解釋和表達。
評價方法的選擇既要考慮實踐效果,也需要考慮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這是一個具有相當難度和復雜性的問題。為此,我們需要借鑒其他領域的評價經驗和方法,如心理測量、統計分析和社會調查等,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考慮評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三)勞動教育的持續改進和創新
勞動教育的持續改進和創新是學生能否真正掌握實踐技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關鍵所在。首先,學校需要注重教育內容的創新。實施對學生的勞動教育應該不停的更新,根據學生需要、社會需求不斷研究新領域,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其次,在勞動教育中,學校應當注重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此外,學校還需要積極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是實現勞動教育的主要推動力量,需要學校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培訓機制,提升教師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水平。最后,學校應當加強與社會的緊密聯系,通過與企業、社會組織和政府等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機會,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
四、結論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評價體系有利于激勵學生投入勞動教育實踐。因此,勞動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需要指出的是勞動教育不僅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正如錢運堂(2003)所言,“要建立人人都愛勞動、人人都懂勞動、人人都能勞動的文化氛圍,以促進人們全面而可持續的發展”。因此,深入推進勞動教育,是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02)
2.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40(01)
3楊颯.上一堂新時代大學生的勞動課J].光明日報中央級
4.張麗虹,呂立杰.從任務群到勞動項目式學習:勞動教育的學校實踐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