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小會
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家長和學生都比較重視語文科目的學習,在語文科目上花費的時間也最多?!半p減”落地,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還要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這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如何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實現語文教學的增效減負,讓學生更加喜愛語文、學好語文。
一、增效減負的體現
增效減負,簡單地說就是增加效能、減輕負擔?!半p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增效減負,教師要認識到“增效”與“減負”之間的關系,在減負的同時并不是必然帶來增效,教師還要在增效上多動腦筋,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語文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深刻理解所謂增效要增什么,減負要減什么。
(一)增效的體現
1.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
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就是學生對該學科充滿興趣,在課堂上愿意跟隨教師去探索、去互動,對新知充滿好奇,在課下依然愿意讀書、愿意感悟、愿意書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好的教學能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想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首先教師自己要充滿激情,講課時要給學生營造熱烈、踴躍的課堂氛圍,創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入語文天地。教師應鼓勵學生的每一個奇思妙想和大膽發言,解放思想,尊重分歧。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定會愛上語文。
2.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感
知識使人進步,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多種,與人交談、接受教育等都能讓人增加認知。對小學生來說,到學校就是來學習知識的,小學的基礎打得好,對終身學習都有幫助。小學生學習的不僅是書本知識,還有做事的品質、良好的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只是傳遞知識的基礎工具,教師不僅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培養學生做事細心、認真、有毅力的品質,培養學生會預習、善復習、書寫規整的好習慣,還要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講話能力、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半p減”背景下,教師更要利用好學生的在校時間,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感。
3.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給人力量,使人快樂。自信心對一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成長和成功路上的重要心理品質。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小學生,會在學習上更積極主動,精力更加充沛,也愿意接受挑戰,做事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但是自信往往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培養,教師有責任幫助小學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首先自信來自被信任,學生需要教師的信任,教師的一句“你能行”,會鼓勵學生把事情做好。其次自信來自交流,學生和教師交流、和同伴交流都能增加自信心。自信還來自成功,成功有可能是一件事情完成得好,有可能是考試成績好,經歷了成功,自信心會更強。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放大其優點,來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
(二)減負的體現
1.減少學生的作業量
“雙減”首先要求的就是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和做作業時間。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有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但是質量不高的、機械重復的、對開發學生智能無用的作業太多的話,不僅會占用學生休息、娛樂或鍛煉的時間,還可能引發學生對作業的反感,作業不但起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時要把握好作業的質與量。煩瑣的、枯燥的、和實際應用無關的就不要留,做作業的總時長也要控制在一定時間內,對作業的評價標準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行彈性評測。
2.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小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心理調節能力不強,教師要格外注意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講課的言語間、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上、在和學生溝通的點滴中,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建立學生的自信心,避免學生產生心理負擔。教師還要把握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系,認識到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的一個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太看重成績,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使學生圍著習題和考試轉,心理負擔重,沒有時間和心情去探索新知,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要營造富有人文關懷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增效減負的實踐探究
(一)強化課堂教學革新,保證教學效益
1.教師認真備課
上好每一堂課是增效減負的關鍵,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獲得更多知識,就需要教師在平時做好備課工作。備課時教師要先熟悉教材,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勾畫文章的精彩之處,領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圖、謀篇布局的精妙,課后的練習題要全部做一遍。熟悉課文后,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比如,課程如何導入,課堂的第一錘必須敲在學生的心靈上,這樣才能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再比如,提前設計好課堂上可能要提的問題,因為高質量的提問可以恰如其分地激發學生思考,引領課堂邁向下一個臺階。教師還需用好互聯網資源,學會制作相關的課件,把先進的教學手段帶入課堂。如《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現代詩歌,教師備課時,就可以準備一些富有秋天色彩的景物圖,再找一些落葉刷刷的音頻資料等,制作成一套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在圖片中找尋秋天的色彩,在聲音中體會秋天。要提高課堂效率,實現增效減負,教師需要花幾倍于課堂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
2.優化課堂教學
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還要聚焦課堂,在課堂上提高教學效能。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還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教師要努力營造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節奏感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一位氣質高雅、神采飛揚的教師對學生就具有吸引力,學生會潛移默化地追隨令他佩服的教師。其次,教師備課時不可能預設好所有課堂用語,面對實際課堂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靈活應對,巧妙引導。比如,學習古詩《游園不值》時,學生對“不值”二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值得”,但實際上是“沒有得到機會”“沒有遇到”的意思,教師要分析詩人的情感由失望到喜出望外,最終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來啟發學生思考“不值”的真正含義。最后,課堂中教師還要善于運用多媒體,使教學更直觀、更形象,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學習《開國大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記錄當時實況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從視頻中捕捉印象最深的場面,體會最感動人心的一句話等,這種與現實生活離得比較遠的生活場景,影像資料比教師口述更加生動真切,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堂高效的語文課,要從具有吸引力的導入開始,教師講課時要善于與學生巧妙互動,還要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各種便利。
3.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有效的學習活動不可能來自單純的模仿和記憶,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讓學生動手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有所感悟、有所獲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要避免灌輸式教學,盡量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表達。如《假如》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豐富的兒童詩,作者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等弱小群體的發自內心的關愛,顯示兒童純真又博大的內心。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要通過與學生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夢想,讓學生用“假如”來造句,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努力奮斗。這樣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養成自主探究、積極交流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表達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自信,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語文課堂。
(二)設置合理作業,保證學生休息時間
1.低年級學生當堂完成作業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作業的量不宜過多,不給低年級學生留回家書寫的作業。在課堂上給學生10分鐘左右時間,當堂能完成就可以,作業內容的選擇上,要能真正反饋當堂所學的知識。學生在做作業時,教師可以巡視、觀察學生的作業情況,對有問題的學生當堂輔導,現場解決困難。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在巡視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批改作業,并給學生及時的反饋和恰當的評價,及時糾正學生的典型錯誤。這樣學生的作業在課堂上就完成了,效率高且效果好,教師只要堅持,就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中年級分層布置作業
進入中年級學習的難度就增加了,需適當留一些作業帶回家,但作業不能“一刀切”,教師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布置符合其難度的作業。對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在抄寫和背誦方面繼續加強;對程度較好的學生,要留一些有挑戰性的作業,如續寫課文、記錄生活等,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對自己的學習有所幫助。作業能切合自身情況,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3.高年級布置開放式作業
高年級的學生成熟了一點,對自己的認識也提高了,除了課堂作業、分層作業,教師還應讓學生作為作業設計的主體,來自己規劃作業,教師不規定必須做什么,只是提出標準,給學生布置開放式的作業。如周末作業,教師布置一篇內容不限的隨筆,要求體現生活的美好,具體觀察了什么,從哪個角度書寫,都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的作業學生完成起來會比較輕松、愉快,也更能促進其發展。
(三)控制考試頻率,保證考試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考試其實是學習的一部分,是最好的復習工具,考試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還能磨煉學生的心態,幫助教師檢驗近期的教學效果??荚嚨亩日莆蘸昧四艽龠M學習,要用好考試這個工具,教師需要思考考試的頻率和考試的形式。比如,剛學完某一課,教師可以安排當堂10分鐘的測試,考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程度,這種小測試最大的特點是及時性,馬上給學生反饋當堂的學情,壓力不大但能激勵學生隨時調整狀態。大型的年級考試不宜多,適合一個學期一次。大型考試頻繁會讓學生疲于應付,不能真正發揮考試的作用,同時也加重教師的工作負擔。要做到增效減負,就要控制好考試的頻率,確保考試能促進學生學習。
三、結語
“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教師要對高效課堂、彈性作業和合理考試三個方面齊抓共管,通過高效課堂讓學生獲得知識、獲得自信、獲得創造力;通過彈性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相應的進步;通過合理的考試安排,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調整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新時期教師要轉變理念,積極進取,把語文教學的增效減負工作落到實處,為學生全面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敏.“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措施[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12):3-5.
[2]馬登科.“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增效減負[J].新課程,2022(3):54.
[3]陳小軍.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2(8):22-25.
[4]王燕.增效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8):61-63.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三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