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黃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小學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它立足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建立在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基礎之上。綜合實踐活動一般圍繞特定主題組織、設計和實施,學校和教師依據活動主題確定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其活動內容具有開放性和整合性,活動形式具有實踐性和多樣性,教師發揮指導和輔助作用,學生親身經歷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等各項活動,運用各學科知識進行現實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從中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017年,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中小學精心組織、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面向學生的真實生活,注重學生的主動實踐,并實施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其中,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的保障。根據“綱要”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須以學生發展為導向,做好“寫實記錄”,填寫活動記錄單,收集整理與活動相關的事實材料,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和結果,為每個學生建立檔案袋,突出表現性評價的科學實施,避免評價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基于以上客觀認識,筆者結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對基于“寫實記錄”的評價體系的建構進行了深入探索,并在文中做出了具體闡述。
一、設計活動記錄單,記錄學生真實表現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應以客觀事實為基礎,教師須做好活動記錄單設計,并指導學生完成活動記錄。
(一)設計活動記錄單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活動內容、活動時間、承擔者、各階段完成情況等關鍵信息都是記錄的對象,必須在活動記錄單中體現出來。教師要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和活動方案設計活動記錄單,在常規欄目基礎上適當增減,以貼合活動實際情況。以三年級“變廢為寶”主題活動為例,根據主題設計三個活動任務,一是調查身邊的廢舊物種類和來源;二是選取感興趣的物品,動手將廢舊物變廢為寶;三是開展“小小展覽會”活動,公開展示制作的創意物品。學生全程參與活動,相應活動記錄單設計如表1。
(二)指導記錄方法
學生既是活動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記錄者,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客觀、真實地記錄活動情況,填寫活動記錄單,讓評價有據可查。一方面,采取直接講授和有機滲透相結合的方法,向學生講明記錄標準和記錄方法,抓住每次綜合實踐活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記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適當介入,指導學生自行記錄,及時將學習的記錄標準和方法應用到實踐中。針對學生記錄不恰當的地方,及時指出并進行糾正,鼓勵學生在體現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做出創新,為個性發展提供一定空間。
(三)把控記錄時間
活動記錄要真實、有效,則必須在相應時間內完成,倘若超出時間很容易遺漏一些重要信息或造成信息混淆,導致記錄不夠真實、完整。為此,教師要嚴格把控記錄的時間,抓住每個關鍵節點,提醒學生及時記錄。不同活動階段記錄的時機有所不同,活動準備階段應在準備過程中實時記錄,實踐活動開展階段應在活動結束后記錄,活動成果展示階段應分別在展示前和展示后記錄,確保活動過程的各項信息完整、真實、全面體現在活動記錄單中。
二、建立成長檔案袋,搜集活動事實材料
檔案袋是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及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在評價“寫實記錄”時,教師可通過建立檔案袋的方式收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事實材料,并把對學生的評價一并裝入檔案袋,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綜合實踐活動檔案。
(一)全面搜集材料
綜合實踐活動事實材料包括活動過程形成的材料、記錄材料與最終活動成果,事實材料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每種材料都能反映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其中,活動過程相關材料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單,體驗日記,學生搜集的文字、圖片、視頻及活動現場照片等,這些材料是對學生進行表現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最終活動成果包括調查報告、實驗報告、手工作品、實物模型、手抄報、編演劇本等,這些材料是對學生進行結果性評價的主要依據。
“寫實記錄”的檔案袋要做好分類,一個學生一份檔案,一次活動一個檔案袋,內容以學生可接觸、可搜集的事實材料為主,可以是實物檔案袋,主要搜集活動記錄單、活動計劃、優秀作品、實驗報告等材料;也可以是電子檔案袋,主要搜集與活動相關的照片、視頻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搜集活動材料,整理、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將搜集的材料分析、匯總、歸檔,為評價提供事實依據。
(二)集中統一管理
檔案袋完整、真實地記錄了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教師務必妥善保管實物檔案袋和電子檔案袋。實物檔案袋采取集中統一管理,學生和小組長可以參與整理、歸類和匯總等過程,教師負責整體管理。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完善或修正檔案袋中的材料,盡可能保證檔案袋材料的完整性。電子檔案袋以教師管理為主,家長也可以參與材料搜集和保管,雙方建立密切聯系,互相補充一些照片、視頻,完善檔案袋材料,為家長參與評價奠定基礎。
三、注重評價多元性,全面評價活動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基于“寫實記錄”的評價同樣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之中,進行自評與互評。同時,要想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還需要家長的積極參與,形成學生、家長、教師多主體參與的評價團隊,讓評價順利推進。
(一)學生自記和自評
為了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除了指導學生填寫活動記錄單之外,還應將學生自評融合其中,讓學生準確掌握個人活動情況,及時反思,有序推進活動。根據“寫實記錄”評價實踐結果來看,學生自記自評操作雖然方便,但最終的評價結果帶有學生的主觀色彩,不夠客觀、全面。因此,學生自記自評可作為“寫實記錄”評價的一種形式,還需要利用其他評價形式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全面。以五年級“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題活動為例,本次活動用時一周,共安排了四個活動任務:(1)學生根據主題提出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按照興趣分成活動小組,共同制訂研究方案;(2)設計調查問卷,并向身邊的人發放調查問卷,統計調查數據,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前期匯報和后期規劃,反思前期問題并解決;(4)各組運用不同方式展示活動成果,教師組織實施多元評價。學生參與了制訂方案、查閱資料、問卷調查、成果整理與匯報等活動。活動結束后,結合活動記錄單和中期交流情況組織學生自評,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見表2)
(二)組長記錄和互評
組長在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負責組內統籌和分工,發揮表率和引導作用,還要記錄好小組成員參與活動的情況與活動整體進展情況,從組長角度做出客觀評價。組長并不是固定的,每個學生都有當組長的機會,將其他成員參與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為基于“寫實記錄”的評價提供參考。相比較而言,組長記錄和互評更為客觀、全面,且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寫實記錄”評價的重要手段。以“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題活動為例,本次活動共分成五個學習小組:交通安全法規學習小組、交通標識學習小組、“小交警”體驗小組、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調查小組、交通安全宣傳小組。小組長除了進行組內分工和引導之外,還根據活動要求以書面形式記錄成員表現與活動進度,以此為依據進行組內互評。
(三)家長記錄和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并不局限于校園之內,很多活動需要在家庭、社區及社會空間內開展,因此,家長的指導和參與十分必要。對于家長而言,他們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和支持者,還是記錄者與評價者,在基于“寫實記錄”的評價中不可或缺。教師負責整體引導和組織,鼓勵家長做好記錄和評價,這不但能促使親子關系更為融洽,而且可以讓評價更加科學、全面。以“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題活動為例,家長可以記錄學生在參與交通活動過程中對交通規則、交通標識的了解情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向他們滲透其他交通安全常識,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規范其交通安全行為。
(四)教師記錄和評價
教師在“寫實記錄”評價中發揮的作用最為明顯,形成的評價意見更為客觀,對學生的影響也更為深刻。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中,教師要完整記錄學生個人、小組及活動整體情況,適時做出全面且客觀的評價,利用表現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創新行為,以發揮激勵和導向的現實作用,使其及時獲得學習過程的反饋,改進后續活動,促進綜合素質的持續發展。具體來講,對于學生、小組的優秀表現,教師要及時記錄并給予肯定性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其心理滿足感;對于學生、小組的不良表現,同樣要及時記錄并給予正確引導,讓學生端正態度,糾正不當行為,自覺參與實踐活動。以“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題活動為例,各小組按照活動計劃完成探究、調查與體驗活動,在成果展示階段,全體組員依次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匯報,并接受其他小組和教師的提問。教師可以就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想、收獲及發現的問題進行提問,結合活動過程的觀察、活動記錄及學習成果適時點評,以此保證基于“寫實記錄”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
四、體現評價開放性,合理利用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的生成并不意味著評價活動的終結,對評價結果開發利用是促進基于“寫實記錄”評價縱深發展的必要舉措,通過開放性評價可以更好地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情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首先,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整理活動過程的各種“寫實記錄”材料,小組長帶領全體組員集體討論,根據活動性質推選出組內的“探究之星”“服務之星”“職業新星”或“手工小達人”等。教師根據各組推薦的人選和搜集到的“寫實記錄”,與學生共同推選出班級優秀小組和個人,向他們頒發獎狀,并在班級宣傳欄張貼展示,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明確努力方向。其次,小學生樂于表現自己,也期望得到肯定與表揚。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置激勵機制,在語言激勵的基礎上增加物質激勵,并對物質激勵進行趣味化設計,利用“小獎章”“星級卡”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并在每次活動中積極表現,以積累更多的獎勵和榮譽。最后,“寫實記錄”的檔案袋是學生多次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累,每個學生的出色表現都清晰地呈現在檔案袋中。為了讓“寫實記錄”的檔案袋進一步發揮作用,教師可組織學生定期展示自己的檔案袋,將活動表現可視化。一方面,在班級內展示交流,集體欣賞并進行個人匯報;另一方面,教師整體設計,利用線上平臺分享學生的精彩表現。通過不同形式的展示活動,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潛能和動力,提升基于“寫實記錄”評價結果的利用價值。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持續發展的有力手段,通過對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觀察、記錄、分析,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以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改進需求。基于“寫實記錄”的評價體系更注重表現性評價,它以“寫實記錄”為載體,追求評價的質與效,其建構與應用仍需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中心小學)
編輯: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