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 要】美術是學生喜歡和熱愛的學科,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從“結合孩子特性,高效激發學習興趣”“擁有一雙慧眼,發現適時引導的魅力”“關注每一個,心靈溝通很重要”“期待狀況,體會隨機應變的驚喜”這幾個方面做了思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實施和諧、高效的美術課堂。
【關鍵詞】藝術 和諧高效 美術課堂
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美術學科是學生喜歡的一門學科,那么,如何上好一節美術課,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美術課呢?教師需要營造和諧、高效的美術課堂,讓學生更好地在美術課中學到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自信、快樂地展現自己,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為此,筆者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結合孩子特性,高效激發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引發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有效教學的強大動力。特別是在美術等藝術學科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興趣,他們才能敞開心扉,大膽地表現自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此來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課堂中的一言一行都是真情流露,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更是變化萬千。要想學生開開心心、認認真真地上好一節課,沒有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難以做到的。上課鈴已經響了,很多學生還在各忙各的。教師來了,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吵吵鬧鬧。調皮的莫同學笑著說:“張老師,你今天要給我們上什么課啊?”淘氣的吳同學也開口說:“張老師,我今天工具沒有帶齊,你今天不要查工具了好嗎?”接著好幾個淘氣的小家伙也說: “老師我帶齊了。” “我沒有帶齊。”可愛的學生你一言我一語,鬧鬧哄哄。面對這種狀況,大聲喝止會讓學生立刻安靜下來,但他們上課的激情就會大打折扣,既疏遠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又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所以筆者沒有批評他們,而是一聲不吭地走上講臺,接著觀察全班,發現幾個學生表現得很好,然后立刻把優點卡拿出來,大聲地表揚了那幾個坐得端正的學生,并開始頒發優點卡。果然有了效果,學生馬上就安靜下來,回座位坐端正了。筆者用表揚、發優點卡的方式讓學生安靜并集中注意力,課堂效果顯而易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個教學環節、一個眼神,就能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擁有一雙慧眼,發現適時引導的魅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生成的問題,甄別優劣,選擇恰當的問題作為“課眼”,因勢利導,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在一節面向全區美術教師開設的《花兒朵朵》展示課中,一切都很順暢、精彩,到了學生畫畫時,突然小羽跑過來,委屈地說:“張老師,我們組的小波他不畫這節課要畫的花,在那畫惡心的毛毛蟲!”
同學們聽到后都笑著指著小波說:“畫毛毛蟲,你惡不惡心呀!”“這節課要畫美麗的鮮花,你怎么畫毛毛蟲呀?”
不服氣的小波大聲地說:“哼,你們畫的才惡心,我就喜歡畫毛毛蟲。”
其他同學齊刷刷地看向他,并說出了對他的不滿和埋怨。小波紅著臉陷入了尷尬與難堪中,有些膽怯地輕聲說:“我不喜歡嬌嫩嫩的花,一碰就爛,我就喜歡毛毛蟲,因為……因為毛毛蟲勇敢,毛毛蟲可以變蝴蝶……”
原本應該安安靜靜的美術畫畫時間,卻變成了這樣,想著下面的聽課教師,著實有點難堪……筆者立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情,笑著面向小波說:“對,毛毛蟲會變成蝴蝶,毛毛蟲破繭成蝶!這樣的毛毛蟲怎么會惡心,它身上努力綻放的品質真的很美呢!”于是筆者舉起小波的美術作品展示給全班,高興地說:“看,毛毛蟲‘鮮花多美啊,七色的,還有這么靈動輕柔的花瓣呢!特別的作品,有創意的作品,真是太美了,讓我們將掌聲送給他!”孩子們鼓起了掌,小波也害羞地低下了頭……
課堂上,如果沒有了解小波內心真實的想法的話,這個孩子會怎樣?會被大家嘲笑,失去信心;會再也不喜歡畫畫,失去興趣;會否定自己的想法,再也振作不起來,后果不堪設想。
三、關注每一個,心靈溝通很重要
師生心理溝通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天窗的鑰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之一,也是新時期新型師生關系的體現。奧地利哲學家馬丁·布伯認為:“教育的出發點不是知識,而是作為人的教師與學生。教育需要教師與學生這兩個主體之間的心靈對話。”
記得有一次,筆者想讓學生嘗試一種新的涂色方法,故自己買了一本書將書里的畫面復印了,再根據畫的難易程度分給不同的學生來進行模仿畫。每幅畫的內容不一樣,有人物的、動物的、植物的。“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嘗試新的畫法,看,張老師買了本書,我把這本書里的畫面復印了,每人拿一幅畫來模仿,每個人拿的都不一樣,但每幅畫都很漂亮,你拿到哪一張你就畫哪張。知道了嗎?”當時,筆者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喜好,只考慮根據畫的難易程度來分發畫紙,極大部分學生拿到畫紙還是很樂意去畫的,但有一個學生因拿到不喜歡的畫而怨聲不斷甚至開始哭泣。筆者想到自己在分發時就解釋過,這個學生不但不理會還這樣,筆者就火了,大聲呵斥了這個學生,她哭得更兇、更委屈了,并且不想再畫了。看她哭成這樣,筆者也感覺到自己做得不對,太沖動了,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于是,筆者把她拉到了身邊,跟她說:“對不起,剛才張老師沒有考慮到你的感受,讓你傷心了。但是,你覺得你這樣對嗎?我在分發畫時就說了分發畫的理由,對不對?你看,這張畫不是也很美嗎?大大的斑馬,三兩匹緊挨在一起,多可愛,還有后面的小山,近處的小花、小草、小河,多美呀!是不是啊?我們一起來畫一畫吧!我相信你一定會畫得很好的。”她笑一笑,拿著畫回座位開心地畫起來。
教師要求太高會使學生壓力過大;教師語言過激也會傷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幼小心靈,時時考慮他們的心理變化。在培養學生繪畫能力的同時,也千萬要注意學生的心情,關注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勿打擊、傷害學生熱愛繪畫的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要多考慮他們的內心需要,讓他們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以最佳狀態開始美術學習,煥發出美術課堂獨有的活力。
四、期待狀況,體會隨機應變的驚喜
隨機應變的能力與一個人的心態、經驗、學識都有關聯,體現了一個人一定程度上的聯想能力和思維的變通性。變通則意味著打破頭腦中的固有格局,從一個新的方向思考問題。
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但是需要教師的正確啟發和引導。筆者在教學《蝦和蟹(二)》這一課時,有一小組內出現了矛盾。面對這種突發事件,如果筆者當時訓斥這種行為,那后果是會怎樣呢?學生會很生氣,不愿意再畫,所有學生都被打擾,創作所帶來的樂趣也蕩而無存了。這個時候,教師就得想辦法,要有 “以變應變”的心理準備,積極利用課堂資源,變“壞事”為好事。因此,筆者說:“你們小組是一個整體,小組成員表現不好,你們要想辦法,小組成員工具沒帶,你們是不是也要幫助他呀?”說完后筆者轉念一想,這不是在講故事嘛!那就剛好利用這個課堂資源把這件事當作一個故事來講吧!看到他們正在畫想象中的蝦王國,于是筆者接著說:“看,你們在畫蝦蟹王國,你們現在就是蝦蟹王國的成員,你就是國王,你是……你們來編編故事。”他們聽后,開心地笑了,又開始繼續畫畫了。這既巧妙地解決了他們的矛盾,也讓他們從中受到教育,能主動、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情境創設,讓學生的興趣再度被激發,在熟悉的情境中創作,能讓畫面更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增添了更多的畫面感、內容感,讓整個過程輕松自如且有趣,效果也可想而知。
面對爭吵的現象,如果教師大聲斥責學生,課堂將陷入沉寂,和諧的課堂將變得壓抑,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會受心情的影響大打折扣。換種處理方式換來不一樣的課堂氛圍,練習本課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合,不僅打破了爭吵的尷尬,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作欲望,學生是快樂的,師生關系平等和諧,課堂氣氛輕松活躍。那作業效果也可想而知,肯定是好的。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要隨機應變,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