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潔
【摘 要】經過深入研究發現,自己作文的優勢很明顯,但在其熱鬧的背后,仍是有缺失的。面對幻想還是現實——談題材的選擇、“總統”還是“平民”——談“我的角色”定位、“平實的”還是“時尚的”——談語言的運用這樣的現狀,我們既有欣喜,也有遺憾,當學生在創新題材、彰顯個性的同時,把身邊的生活忘卻了;當學生在崇尚時尚的時候,把傳統忘卻了;當學生大喊著“我真棒”的時候,把合作、團結忘卻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實,引發思考。
【關鍵詞】缺失 “自己作文” 冷思考
新課改明確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為了讓每個學生喜歡寫作,體會到寫作的樂趣,讓寫作成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手段,筆者采用了“自己作文”的形式。
自己作文,即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5人,5個學生的作文寫在一本作文本上,5個學生每人每周只需要寫一篇作文,但可以閱讀5篇作文,一周進行一次評優,同組之間的作文可以互相看。小組作文的內容五花八門,每周一次的作文,教師不命題,學生要自己探索寫作的材料,這樣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增進了學生對生活的了解,學習了別人的寫作技巧,減輕了學生作文的負擔,作文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學生還可以根據作文的內容配上精美的圖畫。這些形式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變得樂于寫作,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最顯著的變化是在期末質量調研中,高分作文出現的篇幅很多,作文的得分率有很大提升。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發現,自己作文的優勢很明顯,但在其熱鬧的背后,仍是有缺失的。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希望對今后的作文指導有借鑒的作用。
一、幻想還是現實——談題材的選擇
自己作文的選材是沒有限制的,可以向現實生活要題材,也可以到想象的世界去尋求題材。調查顯示,全班36人,寫過一次(或以上)想象題材的為36人,占全班人數的100%;長期(或一直)寫想象題材的有32人,占全班總人數的89%。想象的題材中,又分為科學幻想類、童話類、神話(魔幻)類等。
科學幻想類作文,是男生的最愛,班上的男生都有一些“科幻”情結。在寫這類作文時,學生用最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秘、對宇宙的思索、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憂慮。這些學生運用他們收集到的信息,表達他們心中的世界。
童話類作文,是女生的最愛。班上的一些女生熱衷寫童話故事,在她們的筆下,《水果王國》里有美麗善良的草莓公主,英俊瀟灑的香蕉王子,邪惡丑陋的榴梿巫師,活潑機靈的櫻桃寶貝;《巨人國》里的比武大會,總是善良的舉人能獲得冠軍,并得到公主的愛。學生在童話的世界里,抒寫著真、善、美。
神話(魔幻、仙俠)類作文,顯然受到流行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學生筆下的《操場幽靈》《后院的木偶》延續了恐怖小說的風格,《電腦里的世界》酷似《黑客帝國》的情節,《神龍傳奇》描寫了龍族和人族的恩怨情仇,和流行的一部電視劇很相像。在這類作文中,學生用神奇的想象、夸張的情節、跳躍的邏輯,展現了一個個奇幻的世界。
心理學上認為,偶爾做一做白日夢有利于身心健康,但為什么學生那么熱衷于寫想象世界的事情呢?經過調查,我們發現:82%的學生認為想象的內容好寫,沒有限制,可以天馬行空地書寫內心的感受;78%的學生認為想象作文可以寫的內容多;69%的學生認為一些電視劇、小說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熱了他們的“想象情結”。但最重要的原因是,96%的學生認為生活實在太單調,“學校—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使他們無法發現生活中的樂趣,于是便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在想象作文中,以便讓自己單調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
二、“總統”還是“平民”——談“我的角色”定位
作文是學生表達自己對世界理解的一種方式,“言為心聲”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值得慶幸的是,學生心中的理想人物都是正面的角色。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這些主角不是高高在上的總統就是行俠仗義的大俠,要么是美麗善良的公主,要么是能力無窮的外星人,最不濟的也是古董收藏家、博物館主人、億萬富翁之類的人物。在作文里,學生把理想的人物刻畫得無可挑剔,他們雖然身份不同,但是都有一些共同特質,如聰明、勇敢、堅定、善良、能力超群、知識淵博、具有領袖風范,甚至還有幽默感,這的確是優秀人物所具備的品質。其實,在學生的作文中,主角往往都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看得出他們對正義的崇拜。
但在調查中,筆者幾乎很少發現故事的主角是普通人(現實類作文除外),“個人的英雄主義”現象十分多。誠然,滿足學生當一回英雄的做法無可厚非,但很多學生卻在不知不覺中將“平民意識”淡化,仿佛世界都是偉人創造的,這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規律,也可能會導致學生忽視身邊令人感動的瞬間,對他們的觀察、思考能力發展產生制約。
三、“平實的”還是“時尚的”——談語言的運用
很多學生的自己作文中都有意無意地用上了一些網絡名詞和類似“通感”這種修辭方法的詞,這些詞匯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同時也可以看出他們平時養成了樂于看書、善于積累的好習慣。但筆者也遺憾地發現,學生的語言雖然華美,卻缺少內涵,而且他們以用這樣的語言為榮,認為別人聽不懂這樣的語言,這種語言很深刻,很有意思,而認為平實的表述很土,很沒有意思,影響了他們的寫作風格。
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既有欣喜,也有遺憾,當學生在創新題材、彰顯個性的同時,忘卻了身邊的生活;當學生在崇尚時尚的時候,忘卻了傳統;當學生大喊著“我真棒”的時候,忘卻了合作、團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實,引發思考。
思考一:關注·生活
看門的大爺,賣早點的阿姨,逗寶寶的媽媽,看書的大學生,環衛工人,喊著勞動號子的地鐵建設者,不同的衣著、神態、心理活動能表現不同人的性格。同樣,測試后成績不理想,有的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有的學生卻惶恐不已,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境遇。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幫學生回憶,幫他們積累,努力擴大他們的生活范圍,豐富他們的見聞和見識,引導他們去感受生活,捕捉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事物,使他們認識到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于是,筆者推出寫片段的練習,不求文章長短,但求傳神,讓學生養成勤于觀察、樂于觀察的好習慣,豐富他們的題材儲備。
思考二:合作·感悟
產生“個人英雄崇拜”的原因不外乎兩個:自己很有本事,在生活中處處為領袖;自己在生活中相對處于弱勢,要幻想出一個別樣的自我滿足的精神狀態。現在的學生從幼兒時期起,就生活在以家庭和學校為主的小社會中,接受著他們認為“理所應當”的愛,因此滋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面對這樣的現狀,筆者鼓勵他們以“感謝”為主題寫了一次作文,讓他們感受教師、家長、同學對他們的愛,然后引導他們以同樣的愛回報他人。筆者還鼓勵學生寫作文連載,即5個學生采取故事接龍的方式,把故事繼續寫下去,既要保證情節的連貫,也要設計不同的人物,也許這些人物不都是主角,但他們齊心合力,共同完美地做好一件事,誰也離不開誰,他們從中體會到合作、包容的樂趣以及合作帶來的成就感。
思考三:閱讀·引導
語文新課標中強調重視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提出“讓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的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的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要求。在網絡文學充斥我們的生活后,閱讀變得有些浮躁了。于是筆者推薦學生讀課外書,必須有《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讓他們的語言世界變得充實,不要僅僅沉迷在“時尚”的語言中。
一位作家這樣說過:“如果您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有了一顆會時時因這個世界的精彩而激動、發熱的心,那么你的筆,也就會和心相連。這支筆會在紙上飛舞,寫作自然不是痛苦而是快樂的,那筆下潺潺的小溪,就會是心靈的表白。”讓我們為了學生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不斷求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