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不斷深化稅收體制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旨在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而隨著稅收收入結構的調整,我國很多地區的產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的優化,布局愈發合理,但也有部分地區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方面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本文簡單分析稅收收入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分析稅收收入結構調整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最后探討在稅收收入結構調整背景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稅收收入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關系
[中圖分類號]F81文獻標志碼:A
[作者簡介]張嘉一,男,河南潢川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政稅務。
自2009年起,我國開始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這次稅制改革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助力。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逐漸步入發展的新常態,從2019年開始,我國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深化增值稅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面對新經濟常態下經濟下行壓力時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旨在進一步加快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2023年,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將帶來較大的經濟發展機會。但是相對而言,經濟周期的波動往往具有一定的慣性,因此在國民經濟發展方面,預期減弱的問題仍然存在。基于此,分析稅收收入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探討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策略對于實現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稅收收入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分析
稅收政策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現代稅制改革,為市場主體減負紓困,這對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稅收收入結構的調整是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反過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會促進稅收收入結構的變化。而當前我國實行的“增值稅”,正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產物,是由過去的生產型轉變成為消費型,從而形成了新的稅制結構。
首先,稅收收入結構會直接影響資源的配置以及產業的成本結構,因此會影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進程[1]。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一種稅制都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密切的關聯,也都會對市場主體的運轉產生微觀方面的影響。同時,還會作用于產業的結構規劃,并從宏觀方面對產業的結構產生巨大影響。這是因為,對于企業而言,無論什么形式的稅負、多少稅負,都會被計入企業的成本當中。因此,國家稅收收入結構發生變化后,自然會影響企業的稅負,這樣必然會導致企業自身的成本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影響企業實際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向好的企業得以存活下來并獲得相應的發展,反之,效益變差的企業就可能逐漸被時代淘汰,這樣一來,自然會使產業的結構逐漸得以調整和優化。此外,我國實施的“營改增”稅收體制調整了稅種、改變了征稅的對象,并選擇了不同的計稅依據,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自身產品的市場價格及產品的附加值,從而促使相關產業逐漸由過去的高消耗、低附加值、技術密集度程度低的行業逐漸向低消耗、高附加值且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轉移,倒逼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升級[2]。
其次,稅收收入結構的變化還會改變消費需求的結構,這樣也會間接地影響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還會導致投資需求的結構發生相應的轉變,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轉變。從2009年全國推行“營改增”稅收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很多技術附加值高的企業所獲得的利潤明顯多于技術附加值低的企業,尤其是對于很多高新技術企業而言,運用大規模進行技術和設備更新升級換代的策略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進項抵扣,有效降低企業的稅負,從而為這些處于成長期的新興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此外,從本質上講,產業結構調整的最根本的要素就是技術的進步。而推進產業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促進新技術的產業化,并使產業結構逐漸高級化,正是我國大力推進稅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所在。十多年來的發展也證明了,實施“營改增”稅制,允許企業把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改造費用從“增值稅”稅基中剝離開來,能有效帶動企業設備的更新和技術的升級,從而為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巨大的動能。并且還將有力地推動企業的投資熱情,尤其是民間投資的熱情,并將對我國第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起到巨大的扶植作用,從而更快、更好地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3]。
2 稅收收入結構變化對產業轉型發展的優勢分析
2.1 降低企業運行成本
2019年,我國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調整稅收收入結構,這對于我國各種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而言,首先能降低企業運行的成本。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期,2023年,我國的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向好。而國家進一步推進增值稅改革的深化,對于各個產業而言,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的稅費成本,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企業運營的成本,從而為各企業更好地應對經濟下行情況、實現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總量看,落實并深化增值稅改革,將會直接釋放減稅紅利,對于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而言,巨大的減稅紅利能促使企業進一步激發自身發展動能,提振發展信心。
2.2 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進一步降低增值稅的稅率,改變我國稅收收入結構,還將為企業帶來更充裕的流動資金,從而有效增強企業的發展動力。隨著全球經濟形勢逐漸平穩,2023年,我國的經濟將逐步邁入穩定的發展周期,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就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首要關注的重點。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之一,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信心,穩定投資預期,這對于吸引投資、幫助產業的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我國人民幣存款增加了26.26萬億元,而2023年1月份,存款額又增加了6.87萬億元。從國內儲蓄規模來看,當前我國并非缺乏資本存量,關鍵是如何使這些靜態的資金轉變成為動態的經濟動能。而通過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并提振企業的發展信心,從而更好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這樣自然會增強投資者投資的信心,從而產生更大的拉動效應。
2.3 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從2019年我國開始深化增值稅改革以來,我國很多地區都實現了稅收負擔與經濟稅源的協調互動。2023年,隨著全球的經濟逐漸復蘇,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的整體向好,我國將會進一步加大對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等新經濟領域的關注和投入,這將會有效促進相關行業企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2.4 旺盛市場消費需求
通過降低增值稅稅費來調整稅收收入結構,還將間接降低人民群眾的消費價格,從而進一步激發消費者的消費動機。2023年,國家大力倡導拉動內需消費。而進一步降低增值稅,會相應地降低消費品的價格,因為增值稅往往最終附加在了商品的價格上。增值稅稅率的降低,自然會導致消費品最終價格的下降,從而更好地刺激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進而增加內需。此外,還可以拉動出口。國家針對性調整增值稅稅率、出口退稅率以及離境退稅物品退稅率等相關政策,將會為我國各地區愜意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帶來強勁的動力,從而提升相關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優勢[5]。
3 稅收收入結構調整背景下的產業結構轉型策略
3.1 加強政策引導,助力產業結構轉型
當前,在稅收收入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各地區應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實際操作中,各地應進一步落實資產優化重組免征增值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尤其是支持部分高耗能產業通過實行股權的轉讓、兼并和收購、資產置換及資產剝離等方式來進一步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民營企業是當前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給本地區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將會助力這些民營企業實現資本結構的優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此外,還要積極組織創新創業活動,為大學生、青年人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各類優惠政策,從而更好地實現產業的轉移,提高產業的組織效率,促進本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2 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產業轉型動能
在稅收收入結構調整的經濟發展背景下,要想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還要積極推動綠色發展,增強企業產業轉型的動能。當前,我國政府大力倡導構建生態文明,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區應不打折扣地落實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增值稅的即征即退、增量留抵稅額的退還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并根據本地區環境容量的“紅線”來推動產業的綠色發展[6]。在實際操作中,首先應針對高能耗產業進行節能降耗改造,推動相關產業的綠色發展。通過落實財政補貼政策,在加減之間,有力助推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其次,提高產業節能降耗的水平。為此,相關地區應加大科研投入,對企業生產過程進行綠色節能改造,在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生產能耗,全面實現綠色、循環、低碳式的發展。最后,支持新舊動能的轉換。以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引導傳統產業積極淘汰落后的產能,對落后技術進行改造升級,而針對新興產業則要進行深挖,提高相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3 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產業發展領域
在稅收收入結構調整的經濟發展背景下,要想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還應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產業發展領域[7]。在實際操作中,各地應積極落實本地出口型企業出口貨物的免抵退稅政策,進一步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各地區開放新格局的戰略部署,大力拓展本地區各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和新空間。首先,各地區應緊抓“一帶一路”倡議等的實施機遇,鼓勵、引導本地區的企業“走出去”,將富裕的產能轉移出去,從而著力構建開放型的經濟發展新優勢。其次,優化出口退稅服務。鼓勵、引導本地區出口型企業積極使用電子稅務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平臺來辦理出口退(免)稅業務,持續壓縮出口退稅辦理的時間。最后,持續推動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為此,相關地區應著力打造都市經濟圈,引導產業進一步優化布局,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3.4 營造良好環境,支持產業轉型發展
要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除了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的協調發展。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消費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地區還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簡政減稅降費的政策,為本地區行業企業的發展成長打造良好的環境,從而支持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發展。首先,在實際操作中,各地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簡化經濟建設各項審批備案事項,壓縮企業開辦、注銷的時間,同時優化發票領用的程序,并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其次,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共享共用。為此,各地區應積極推進企業信息的共享交換,同時助力企業搭建融資平臺,尤其是中小企業,從而有效增強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最后,加強人才培養,落實各項人才政策,為本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持。
4 結語
綜上,本文分析了稅收收入結構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系,并進一步探討了稅收收入結構調整背景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發展的有效策略,以期能為相關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更好地助推當地經濟的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德峰. 南通與蘇南三市經濟財政發展差距及對策建議[J]. 中國市場,2022(25):43-45.
[2]段昌輝,王靖文. 從“十三五”納稅百強變遷透視臨汾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發展[J]. 山西財稅,2021(6):9-10.
[3]唐世芳,葛琳玲,李順明. 推動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財稅對策探討[J]. 稅務研究,2021(5):108-114.
[4]呂洪濤,閆文杰. 新動能發力亮點初顯 舊產業調整任重道遠——稅收視角下的吉林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 稅務與經濟,2019(5):109-112.
[5]仲穎佳,田學斌,孫攀. 產業結構升級對稅收收入增長的影響研究[J]. 經濟與管理,2018,32(6):56-62.
[6]方建國. “營改增”對地方產業轉型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以廣州和深圳為例[J]. 特區經濟,2018(4):54-58.
[7]牛琴. 財政收支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應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