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曦 劉斌 黃鐘燕
【摘要】本文分析線上課程與高中英語教學之間的矛盾,論述合理借鑒與適度改良高校線上課程建設再將其運用至高中英語課堂的途徑,提出選擇合適的網絡建課平臺、以高考考查要求為導向設計與課堂教學大致同步的線上學習任務、嚴格控制線上學習時長等教學建議,旨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手段,增強學習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線上課程 高校英語 高中英語?借鑒與改良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1-0016-04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逐步進入教育領域,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等理念也漸漸為人們所知。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的通知》,線上教學這一授課形式走進了大眾視野?!熬€上課程”沒有統一的定義,甚至更多地被“網絡課程”“在線課程”“開放課程”“在線開放課程”等詞匯所代替。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在2000年5月發布了《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將“網絡課程”定義為“通過網絡表現某種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常見的網絡課程形式包含在線直播授課、提前編寫或錄制學習內容的授課。本文研究的線上課程即為《規范》中提到的“網絡課程”。
2020年推行網課之后,線上課程以互聯網為媒介,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隨著教學秩序的逐步恢復,不少高等院校積極改革探索,將線上教學納入了本校包括大學英語在內的多門學科授課方案中,在原有線下授課的基礎上不斷開發相應的線上課程,如在線上發布學習任務以及布置作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使得線上課程漸漸成為高校教學工作中的常規內容之一。線上英語課程具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元素多樣、學習趣味性強等特點。線上教學不像傳統課堂那樣受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隨時隨地實現碎片化英語學習,便捷地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結合學習興趣選擇資源展開自主學習,有效增強英語學習能力。該授課模式能很好地利用網絡資源,極大地拓寬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有助于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求知者,為學生將來踏入職場、轉變身份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同于高等院校,大多數高中學校慢慢回歸了以教師線下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為了讓學生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高中學校所安排的課程內容充實且課堂節奏緊湊。線下面授的效率更高,有助于學生打牢知識根基,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升學考試的備考需求,卻也局限于單一的教學形式,缺乏線上資源的助力,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自由也因此而受限,學生的個性沒能得到充分的展現。根據以上現狀,本文以高等院校英語課程混合式授課模式為參考視角,以其中的線上課程建設環節作為切入點,分析在高中日常英語教學中借鑒該模式的辦法,開發符合高中學情的線上英語課程以輔助線下課堂,并形成一定的教學體系,從而達到既能滿足高考備考需求,又能豐富教學形式,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的。
一、線上課程與高中學情之間的矛盾
將高校英語混合式授課模式運用至高中英語課堂中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對應的線上課程作為學生線上自學的平臺資源,同時調整授課方式、課程教評標準。可見,建設線上英語課程并非簡單地編寫或錄制學習內容并將其上傳至平臺,它不僅對教師的備課授課方式、教學設計組織產生影響,還會給學生學習知識、思考問題的方式帶來改變與挑戰。為做好相關研究工作,筆者前期對廣西南寧、玉林、河池、崇左等市6所高中的師生進行了調查,共下發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9.00%。統計及分析數據發現,假如在高中英語傳統課堂教學中增加線上學習這一環節,將與現實學情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矛盾。
(一)網絡需求與校規制度之間的矛盾
高中雖然也積極發展信息化教學,但基本上明令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上課,校園內也少有提供學生上網的場所。這就意味著,高中生在校期間無法隨時上網,除走讀生外,其余的寄宿生接觸網絡的機會大多只有周末及節假日。前期調查結果顯示,在使用網絡的時間上,65.66%的高中生上網時間只有周末,僅8.43%的學生能每天使用手機或校園圖書館網絡閱覽室的電腦等設備上網,而3.01%的學生周末回家也常常被禁止使用網絡;在使用設備的選擇上,多達95.18%的高中生選擇用手機上網,29.52%的高中生選擇用電腦上網,24.10%的高中生選擇用平板電腦上網。然而線上課程建設高度依賴網絡,需要改變固有的教學行為和教育觀念,依托互聯網這一強大工具,在傳統教學中開創新平臺、融入新方法。于是,高中英語線上課程建設的網絡需求與校規制度之間產生了矛盾。
(二)自主學習與自律水平之間的矛盾
高中的傳統教學一般通過嚴明的課堂紀律和嚴格的考勤約束學生,而高校英語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自覺與自律有著較高的要求,因為線上課程的學習任務均由學生自主完成。高中生尚為未成年人,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控能力有待加強。同時,教師對學生能否自覺自主學習表示擔憂,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開展線上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前期調查結果顯示,有91.67%的高中教師擔心學生線上自學的專注度與自覺性不足,另有8.33%的高中教師認為學生線上自學效率低下;僅9.04%的高中生認為自己能在線上學習時做到完全自律,34.3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自律性一般,而多達23.49%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時接觸網絡幾乎無法保持自律。
(三)教學形式與教學目標之間的矛盾
高校學生畢業離校后大都走入社會,因此,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教育的主旨?;旌鲜浇虒W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對引導高校學生主動思考和大膽創新起到積極的作用。然而受高中生自律水平不高等因素限制,與混合式教學相比,傳統的線下課堂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效率最大化,更容易實現高中的教學目標。前期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層面,有58.33%的高中教師認為在高考壓力下,課業內容繁多,難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嘗試,66.67%的高中教師認為線下課堂和線下作業已安排得滿滿當當,沒有多余的時間額外增加線上學習環節;學生層面,假設能自由接觸網絡,有44.56%的高中生選擇花更多的時間進行線下學習,另有43.98%的高中生認為線上線下學習的時間可以基本持平,11.46%的學生愿意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線上學習。
二、線上課程的合理借鑒與適度改良
雖然高等院校的授課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切不可生搬硬套地將其運用于高中英語實際教學,而應該進行合理借鑒與適度改良。換言之,建設線上課程要充分考慮高中學校的方方面面,根據學情借鑒并改良線上學習環節,使線上課程的內容、形式、操作方法等為師生所接受,從而使線上課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筆者根據調查數據,結合一個學期的實踐反饋,認為在進行高中英語線上課程建設時,可從以下三個要點入手。
(一)結合網絡使用現狀,選擇平臺和設計任務
建設常規的線上課程,需選擇合適的網絡建課平臺。現有的在線教育平臺種類眾多且各有優劣。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智能手機為絕大部分高中生進行線上學習的首選設備。由此可知,選擇網絡建課平臺,務必要考慮手機登錄和操作的便捷性,最好選擇自帶手機App的操作平臺,如超星(學習通)、智慧樹、愛課程、優學院等。
與此同時,根據前期的調查可知,大部分高中生能自由使用網絡的時間多為周末。在內容安排上,線上課程應綜合考慮線下授課計劃和學生的上網時間。由于學生上網時間受限,且高中英語教材一個單元的內容繁多,因此,為了讓學生的周末線上學習內容與周內的線下課堂學習內容保持一致,教師在設計線上課程的時候,不宜將與教材對應的線上學習任務劃分得過于細致,最好以大單元進行設計,或者根據單元中的某一經典知識點設計配套的線上練習,以保證學生的線上自學能與線下課堂學習保持大致同步。
以本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新人教版高中英語線上課程為例,筆者在設計英語必修第一冊六個單元的線上課程內容時,分別選其中一節課的知識點作為學生線上自學的任務素材。如Unit 1選取Listening and Speaking一節中的Choose a School Club、Unit 2選取Reading and Thinking一節中的Explore Peru等。教師在開始Unit 1的線下講授前,布置學生利用周末先行登錄線上課程完成對應的Choose a School Club章節的導學任務;待新一周進行本部分的線下課堂學習后,學生便可在接下來的周末接著完成該課程的線上作業,并進行Unit 2 Explore Peru的線上導學課程學習,為再下一周的線下課堂學習鋪墊,以此類推。如此設置線上課程內容,可以使得線上、線下的學習進度基本保持一致,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資源、利用周末的線上學習實現溫故知新。
(二)結合高考考查要求,避免學考分離
線上課程的多元化信息呈現方式,能給學生構建新穎的學習情境。但高中生面臨著升學,線上課程無論怎樣優化學習方式、如何充實課程資源,在重點培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還要以學生順利完成高考為目標,避免出現學考分離的現象。2022年高考廣西所使用的考卷為全國Ⅰ卷,該卷書面表達部分要求學生完成一篇約100單詞的作文,內容涵蓋文化介紹、社會熱點、人物邀約等。教師可以結合高考真題的考查內容,如在設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1 Learn abo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一課的線上作業時呈現兩幅詞云,分別指代教材展示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案例中的其中兩項,要求學生根據詞云中的關鍵詞判斷詞云分別指代什么,再按高考寫作的要求,寫出兩則各約100單詞的短文介紹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的線上作業既可以為學生將來參加高考積累寫作素材,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
(三)結合學生自律水平,把握線上學習時長
線上課程的優勢之一在于能夠通過多模態手段和豐富的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新鮮感,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消化和運用在線下課堂中學習到的語言知識。前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中生自律水平參差不齊,很少學生能夠在學習期間接觸網絡時做到完全自律。結合該調查數據以及一學期的實踐反饋,筆者發現線上平臺學習任務的編制應充分發揮線上課程碎片化學習的優勢,把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盡可能控制在半小時之內,如此不但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強化知識點的學習,而且可以保證學生在保有新鮮感的狀態下預習新課要點,反思和拓展已學內容,自律、高效地完成線上自學。
例如,筆者設計的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對話聽力Prepare for a Disaster對應的線上導學課程中,展示對話音頻及由該對話內容生成的詞云,學習任務為讓學生聽錄音和觀察詞云,并結合對話內容和詞云中的關鍵詞翻譯“drop,cover,and hold on”這一短句的含義。通過完成此任務,學生可以在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內掌握新課的重點詞匯,了解對話整體大意以及翻譯關鍵句子,為新一周學習相關內容打下基礎。待完成線下課堂學習后,學生在周末繼續登錄平臺完成該部分的線上作業——觀看與natural disasters相關的英文短視頻,并根據視頻的觀點續寫課本聽力對話。在線上作業的引導下,學生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梳理復習了課堂知識點,從多角度思考相關社會問題,提升了思維品質。
將高校線上課程教學模式科學地運用至高中英語課堂,能有效整合傳統與創新,在立足高中學情的基礎上,不僅讓課堂變得更加多樣、靈活,讓學生在課外能自主學習,在課間能協同學習、相互探討,還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建與引進大量的教學資源,以此惠及線下課堂。從長遠來看,不論是對高校、高中,還是其他學齡層次的學校來說,把握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教育”的新業態,著力推動線上英語課程建設,都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首先,對教師而言,創新教學模式,探索線上教學規律,提高課堂質量已是大勢所趨。研究并開展線上英語課程建設能順應時代發展,避免故步自封和滿足于當下的傳統教學成就,還能有效促進教師積極學習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最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主動參與信息化技術培訓,研究英語學科與數字化時代相適應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線上教學能力,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不被時代拋棄。其次,對學生而言,優異的考試成績不應是唯一的學習目的。在英語學習方面,除了獲取語言知識,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國際視野的拓展同樣重要。線上英語課程的海量資源和自由學習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為便利的自主學習條件,學生可借此完成從知識接受者到知識探索者的轉變,再者,線上英語課程在高中階段的合理融入,也有助于學生將來適應從高中至高校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順利銜接高校自主學習、自由研討的課堂模式,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使學生最終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邢玉生,許淑云.高校經管類課程線上教學現狀與教評改革優化[J].北方經貿,2020(12).
[2]楊毅.線上課程建設標準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22(24).
[3]張敏.網絡化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11).
[4]李小琴.高校英語課程線上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6).
[5]祝孝忠.優化高中英語線上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1(22).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研究專項課題“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詞云主題線上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2022ZJY14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黎曉曦(1984— ),廣西南寧人,文學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英語公眾平臺傳播;劉斌(1974— ),廣西桂林人,文學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信息化教學;黃鐘燕(1983— ),廣西博白人,文學學士,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