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高中英語教學目標之一,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強調了交互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主動融入交互式教學策略,更好地組織閱讀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課程的參與熱情。本文旨在探究交互式閱讀在高一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以便于為交互式閱讀教學的使用提供優化方向。
關鍵詞:高一英語;交互式
現代教育需求的不斷豐富,意味著高中英語教學應當結合時代發展不斷進步。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堂互動氛圍的打造,還要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挖掘學生英語學習潛能為主要目標,打造新時代高效英語課堂。對此,教師應當對新課程教育理念進行深入研讀,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形成更利于學生可持續性學習英語的教學模式。閱讀是高中英語課程學習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要采用更具實際意義的教學方法。交互式閱讀教學中,核心要義是關注課堂的主體構成,辯證地分析主客體間的關聯性,更好地完成教學探究,打造高效且和諧的互動課堂,進一步提升英語課程的教學成果。除此之外,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培養出更具社會競爭力的新時代人才。
一、閱讀模式的相關理論
借助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的出現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習英語的“解碼”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當注重對其中語法以及句子的解讀,帶領學生進行“解碼”,當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學生腦海中的某個影像重合時,即賦予閱讀教學活動最為重要的意義表達。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選取交互式教學模式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只有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喚醒其對信息的認知,促進學生處理所獲取的信息,才能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明確閱讀過程的雙向性和交互性的重要意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式閱讀學習。因此,當前大多數英語教師都認同交互式閱讀教學的積極意義,也會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這個理論。由于素質教育的深度發展,教育體制改革也在逐步走向規范化,英語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走向多元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實用性的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學與用之間交互影響,讓學生的互動能力得到訓練,更好地實現現代化的英語教學模式創新。
二、交互式閱讀教學的內涵界定
小組活動和合作學習是交互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常用的兩種方式,旨在通過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材知識、學生和信息技術等多維互動,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交互式閱讀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是成員之間互相支持,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充分認識到學習任務的完成并非只依賴于自身,而是依賴于全體成員。第二點是需要面對面的多維度交流,這意味著小組成員應當就完成任務所需的學習資料以及具體細節進行面對面的討論,確保任務順利完成的同時還能提升每個成員的能力。第三點則是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這就意味著每個學生除了有小組任務,還應當有各自的學習任務,組內成員要互相合作,提升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確保任務完成過程中的決策制定以及信任關系的建立。教師可以通過各類隨機性的測驗實現對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同時還應當讓學生明白測驗分數的高低是被小組總任務完成與否所決定的。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對待學科的態度端正與否往往決定著學生對這個學習科目的學習效果,因而學生倘若對英語閱讀學習持有消極的態度,則通常是很難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的。學生對傳統的“填鴨式”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往往持有厭惡的態度,難以提起興趣進行英語閱讀學習,長此以往,必然導致英語學習能力持續下降。對此,教師應當摒棄以往的機械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友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二)教師缺乏引導和指導
開展交互式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通常會提供給學生同樣的閱讀資料以及學習內容,再提出同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資料的學習。但是,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并不處于完全相同的英語基礎水平上,這就導致有些學生難以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到學習資料上的信息,從而造成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知所云,使得學生容易分心,無法專注于課堂,進一步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引導的重要性沒有形成明確的認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無法進行有效把握,使得學生難以完全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使得交互式閱讀教學流于表面,無法有效深入地開展。
四、交互式閱讀在高一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確保前期教學準備工作是圓滿且充分的,以更好地奠定交互式閱讀模式的教學基礎。教師對學生的基本信息有清晰的了解,確保學習小組劃分是合理的,遵循多個學習特點要求,根據各個小組水平相當的分組原則劃分小組,再由學生自主進行組內組長的評選,確保各小組可以均衡競爭,通過細致地劃分,知曉教學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教學特點,更好地完成教學實踐。
(一)閱讀前
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給予學生絕對的學習自由,留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積極完成教學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前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為文本的學習奠定背景支撐。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豐富學生對所學內容背景的了解,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想法,使得學生可以構建起自己的學習框架,圍繞學習內容展開更系統的概念探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Growing pains”時,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可以以學生熟悉的情境作為切入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由討論,活躍課堂氛圍,隨后再引入文本教學,和學生一起驗證所得出的觀點是否正確,促進學生探究思維的發散,引導學生在求知欲的驅動下主動進行閱讀學習。
需要注意的是,交互式閱讀教學策略的重點是師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的互動關系,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在閱讀教學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教師要對學生有全面的認知,知曉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文化素養,合理選擇課堂導入話題,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調動課堂學習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搭建后期文本教學的重要根基。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課前討論,圍繞相關內容,引導學生建立基本的學習認知,初步知曉課堂學習主題,簡化后期的學習流程,降低英語閱讀學習難度。同時,鼓勵學生表達自身觀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協同邏輯思維的發散,更好地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當然,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能夠將文本教學內容直觀地呈現,賦予課堂更多的趣味性,在多媒體設備的教學講解中,情境化課堂得以建立,課堂教氛圍更加濃厚。在“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文本教學中,教師應用交互式閱讀策略,提前完成教學交互活動,依據Reading 部分內容,身臨其境地進行文章內容回顧,了解主人公的事跡,同時收集任務圖片完成講解,以微課的形式,更好地完成閱讀前準備工作,讓學生借助實際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文本閱讀,更好地了解課本所講解的內容,積極完成課業內容探究。并且教師要為學生留存一定的課堂時間,使其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教師以課本內容為前提,相應地進行教學延伸,以發散性的教學思維為指引,從而使學生高效地完成英語閱讀知識積累。
課堂中,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表達自身觀點,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延伸。學生不僅了解了課本相關知識,同時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訓練,英語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從多個角度強化了英語學習素養。
交互式教學能夠更好地活躍課堂,培養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以發散式思維進行探究,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多媒體工具的廣泛應用中,學生可以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降低后續課程的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二)閱讀中
教師在日常授課中需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給學生創造可以和文本實現有效交互的機會,促進學生對文本整體的認知形成,利用這樣一種相對自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隱藏信息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究分析。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是思維極度活躍的階段,教師應當借助這一特性,引導學生在通讀文章的時候思考問題“Please lis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for your team.”,再將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各組對文章的理解回答問題。例如,講解“Helping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由于文章內容較多,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再給予學生互相提問的機會。
第二組可以提出“In what ways does the writer usually help people? What difficulties do the writer and her colleagues often face? What dangers do they of ten face?...”的問題。第一組提出更直觀的問題 “Why people there live such poor and terrible lives? How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feels about her job?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探究,學生對于文章脈絡有了更清晰的梳理,同時對文章的主旨、結構形成了更具體的認知,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同時打破了學生獨立學習的思維局限性。
(三)閱讀后
閱讀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展開互動。學生之間的文本互動對高中英語課堂學習成果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內容的整體概括能力,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環節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以“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的 Reading 環節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依托文章的線索對問題進行科學設計,如“Please use a few words to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Henry by the shop assistant,the waitress and the female boss.”,對學生學習過的文本內容再一次進行回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復述文章的精彩內容,促進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巧思進一步的理解,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實現學生對英語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
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到對比閱讀活動中。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百萬英鎊》進行對比式閱讀,引導學生思考兩篇文章的情節設計、人物形象以及表達技巧上的異同點,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創作技巧及行文思路進行更深程度的剖析,對社會背景與人物性格形成之間的交互關系進行探究思考。
最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過集體討論環節,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培養,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得到了強化。筆者發現,系統學習結束后,學生們對于亨利·亞當斯之后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心,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這一話題展開詳細的討論。學生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謊言最終會被戳破,因為富裕的狀態無法偽裝;而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認為奧利弗兩兄弟一定會收回他們的支票,那么主角就會重新變成一個窮苦的人;當然也有學生認為亨利·亞當斯一定可以借助那個支票過上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因為前文有得出亨利·亞當斯并非懶惰之人。學生之間展開了激烈討論,課堂氛圍格外活躍,當然,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要注重總結,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學習,針對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矛盾等進行新一輪的提問,實現課堂教學成果的反向激勵。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對交互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評價,給教師提供意見反饋,促進交互式閱讀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優化。
五、結語
總體來講,交互式閱讀模式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而言是一種新型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其引導學生自然地過渡到文章主題相關的學習當中,確保學生對文章背景產生一定程度的系統認知。其次,教師應當注重授課過程中的閱讀學習技巧傳授,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知識拓展與能力提升。通過一系列的系統任務學習,學生的英語邏輯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散,積極地參與閱讀學習,提升了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鳳麗.實踐交互式閱讀彰顯課堂教學有效性: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1Friendship中Reading部分為例[J].瘋狂英語(教學版),2017(3):15-16.
[2]鄒銀靜.交互式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20(19):186.
[3]劉俊宏.高中英語交互式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5):220-221.
閱讀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許擁芬(1977.06-),女,福建詔安人,福建省詔安縣邊城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