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上午,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挖掘闡發中餐時代價值——《中餐概論》新書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志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楊小波,中宣部原副秘書長、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長郭義強,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王靜,線裝書局總編輯王利明,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文明》雜志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求是》內參部原主任孫廣遠,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秘書長趙文珂,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李白,中國社科院財經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京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生吉萍,北京僑務辦公室僑務事務處副處長李峰,中國食品報處長張麗娟,線裝書局副總編輯李媛,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文江、彭程,北京鼎泰豐餐飲集團總經理楊炳坤,北京滿滿海餐飲集團董事長李曉波,北京湘滿甲餐飲集團董事長劉傳偉,河北福娣企業管理公司董事王福民參加座談會。



王靜副書記致歡迎辭。她說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是北京市高校中唯一開設餐飲高等教育專業的院校,為首都中餐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支持和人才補充;學院十分重視中餐的科學研究工作,還獲得了北京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餐作為首都餐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首都餐飲文化的高質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劉廣偉院長《中餐概論》出版座談會,這是中餐文化研究與發展的又一件盛事。
王利明總編輯介紹《中餐概論》出版情況。他說書是有溫度的,和劉廣偉先生合作的幾十年,感受到了他對中餐事業的執著和追求,這本書92.9萬字、780頁,全書分為8章,從總論、食材、工藝、產品、體系、吃事、標準、品牌等角度,對中餐予以詮釋,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創新性三大特色。
劉廣偉院長從八個角度詳細介紹了《中餐概論》的具體內容,并闡釋了中餐的時代價值,一是中餐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國粹之一,歷史悠久,從未衰落;二是中餐的體系最為豐富,體量最為龐大;三是體驗友好,跨文化交流更容易實現文化認同。
楊志今副主任對《中餐概論》的出版發行表示祝賀。他說《中餐概論》結構完整,體系完備、內涵豐富,具有很好的時代價值和文化價值。希望劉廣偉先生和在座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繼續研究探討中餐領域的理論并運用實踐,幫助更多的中餐經營者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他還建議劉廣偉院長繼續研究,寫出大眾普及版的《中餐概論》,以利于中餐理論研究的普及和推廣。



楊小波副主任說,中餐業致廣大而盡精微,劉廣偉先生在中餐領域深耕多年,令人十分敬佩,仔細閱讀了《中餐概論》,對照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有關中餐的內容,深刻感受到中華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中餐業的發展更要突出品牌的建設;中餐的標準化建設要發揮引導性、前瞻性、強制性和規范化的作用,研究自有知識產權的標準化體系,為中餐業未來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打好堅實的基礎。
郭義強會長說,《中餐概論》將中餐納入科學研究的范疇,體系完整,是從實踐到理論,從理論再到實踐的有益嘗試。對內著眼于人民健康,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中餐都是很好的抓手和著力點。
邢穎會長在講話中說,《中餐概論》的發布是中餐理論研究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座談會已經超出了“新書座談會”本身的內容,各位領導、專家、企業家發表的意見和建議,不僅是對《中餐概論》這本書本身的評價,更是促進餐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真知灼見。座談會的重要意義在于這是我們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構建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促進中餐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舉措。《中餐概論》博采眾長、系統梳理、融合一體、自成一說。它的出版,不僅對我們當下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中餐概論》具有原創性和開創性的知識體系,它的出版是我們餐飲行業學術理論建設的重要成果。《中餐概論》和其他四本著作是劉廣偉院長對中國餐飲業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加強學術研究,加強理論建設是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的職責和使命,我們將發揮平臺作用,積極傳播和推廣中餐理論研究的新成果。



座談會上,來自政府、學界、社團、企業等各領域的嘉賓圍繞“挖掘中餐的時代價值”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他們一致認為,中餐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和烹飪技藝,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同時,隨著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中餐也日益成為了一種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力和推廣價值。
孫廣遠主任指出,中餐相對于其他形式,更有利于傳播中華文化,通過中餐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氣質。
生吉萍教授談到,《中餐概論》及相關系列圖書的出版發行展示了中餐理論研究在深度、廣度、高度和影響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趙京橋主任說,餐飲對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助力,中餐的時代價值體現在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等方面,《中餐概論》的出版拓展了中餐理論研究的邊界,更能促進中餐業的具體實踐活動。
婁曉琪總編說,隨著交通、通信、物流技術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國家間、文化間的交流與碰撞愈發普遍,食學可以很好的調節這些關系,《中餐概論》的出版是以食為例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在餐飲行業的范例。
李峰副處長指出,中餐作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三把刀”(注:廚刀、修腳刀、理發刀)之一,在傳播中華文明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海外中餐廳是“海外中餐繁榮計劃”的重要抓手,《中餐概論》的出版不僅為相關學科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途徑,也為促進海外中餐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楊炳坤總經理說,作為臺灣地區的餐飲企業,深刻體會中餐在規模化、國際化發展中所面臨的困境,《中餐概論》中關于標準體系、品牌體系等論述對中餐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現實的指引作用。



劉傳偉董事長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感悟,認為中餐的發展要讓人們過上健康的生活,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吃得好到吃得健康,餐飲企業有義務為顧客提供健康的飲食。《中餐概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座談會期間,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劉廣偉向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贈送其所著的五部中餐著作。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秘書長趙文珂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