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竹
音樂律動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娛樂項目,融合了舞蹈和音樂的各種元素,能夠通過人體動作的表現來傳遞情感。人在音樂和舞蹈中能夠放松身心,身體隨著音樂不斷律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身體。教師通過音樂律動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身體的節奏,能夠幫助他們感知舞蹈動作的美感,有效恢復自信心,逐步形成獨立的人格。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特教學校開展音樂律動舞蹈的重要價值,并提出了對應的舞蹈教學策略,以期幫助特教教學工作獲得更好的成效。
一、在特教舞蹈課中融入音樂律動的重要性
我國大部分的特教學校都開設了相關的律動舞蹈課程,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內心建立起和美相關的概念。對于特教學校的學生來說,生理方面的問題可能讓其無法很好地實現學習目標,如有的學生平衡力存在問題,有的學生無法記住教學動作等,這樣導致特教學校在開設舞蹈課程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特教舞蹈課程本身動作比較簡單,教師只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引入音樂律動環節,構建律動舞蹈課程,就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學會動作,讓學生在這些舞蹈動作中感受到更多的美。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樂觀積極的性格,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團隊意識,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特教學校如何順利開展律動舞蹈課程
(一)激發學生對律動舞蹈課程的學習興趣
由于特教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他們在初次接觸律動舞蹈時,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相關的舞蹈動作做適當的簡化,降低學習難度。這可以提高學生對律動舞蹈的興趣,讓學生更樂于參與律動舞蹈的學習,同時也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在特教學校,音樂律動課程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特教學生來說,適合自己學習的課程相對較少,而律動舞蹈恰好是其中之一。特教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自信心,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認同感,心理和精神也會變得越來越陽光。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從學生的心理方面著手,對平衡感不足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注,耐心幫助學生學習舞蹈動作,同時多鼓勵學生積極表現自己,勇于和其他人交流、溝通,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為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二)在律動舞蹈課堂上融入生活化趣味游戲
特教學校除了開展相關的律動舞蹈課程,還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練習平臺。例如,學校可以為學生規劃一塊專用區域作為律動角,供學生開展舞蹈活動。學生在這一區域中不僅能夠學習舞蹈,還能和其他學生一起做游戲,放松身心。學生在律動角中能夠實現自由活動,有助于提升溝通能力,增強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開朗。
具體來說,特教教師需要在律動舞蹈課堂上,引入一些生活化的趣味游戲,這樣不僅能營造更加生動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讓學生在這種生活化游戲中感受到樂趣。例如,特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開展“水果蹲”這一游戲。“水果蹲”游戲一組需要六名學生,首先,這六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水果。然后,教師引導這組學生進行配合,任選一名學生開始,如果這名學生代表的是椰子,那么這名學生就可以按照音樂的節奏,做出下蹲的動作,并且說“椰子蹲、椰子蹲、椰子蹲完香蕉蹲”。之后,扮演香蕉的學生蹲下并說出相應的句子。最后,隨著學生對游戲過程越來越熟悉,游戲開展得也更加順利,學生的游戲節奏也越來越快。這樣學生就在這一游戲中增強了節奏感和律動感,也進一步提升了身體的協調性。
這種生活化的游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律動舞蹈課程,結交到更多的朋友,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輕松,學生的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三)發揮音樂與律動舞蹈的美育優勢
對特教教師來說,在律動舞蹈教學工作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舞蹈動作,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通過舞蹈動作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特教教師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也要對音樂知識有所了解,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在特教學校,教師需要掌握一些必備手語,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這種手語教學方式有別于普通教學方式,教師主要通過手語來表達音樂的節奏、感情等,讓學生自發地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魅力。例如,特教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可以通過手語的方式讓學生想象動物律動的特征,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在腦海中形成比較生動的動物形象,體會音樂的意境,對音樂和舞蹈產生深層次的見解。
(四)鼓勵學生在律動舞蹈中進行情感表達
在特教學校實際的律動舞蹈教學中,很多舞蹈動作十分單一,如針對頭部、腿部、腰部等部位的訓練,這些動作訓練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學習舞蹈動作產生抵觸情緒,訓練也就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在實際的律動舞蹈課程中融入更多充滿樂趣的環節,為學生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
優秀的律動舞蹈教學對特殊學生來說十分有用,他們能夠通過練習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學到了舞蹈動作,卻沒能在舞蹈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情感表達,讓學生身心更加放松,更加專注地投入訓練。例如,教師在教授《魯冰花》這支舞蹈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家人對自己的愛,讓學生的舞蹈隨心而動,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
(五)借助合適的樂器活躍律動舞蹈課堂氛圍
特教教師在實際開展律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合適的樂器來輔助完成教學,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律動舞蹈傳遞的魅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律動舞蹈的多樣性。同時,特教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更加適宜的律動舞蹈學習條件,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音樂樂器,如小鼓、揚琴等,這樣才能幫助特殊學生形成音樂素養。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現有環境基礎上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共同制造律動聲源。例如,教師和學生一起用木棍和布條,制作簡易小木槌,敲擊桌子模仿小鼓發出砰砰的聲音。這種簡單的樂器制作環節增加了學生的交流溝通機會,讓學生覺得十分有趣,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此外,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樂器制作競賽活動,讓學生使用自制樂器開展律動舞蹈,學生將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到更多樂趣。
(六)以多元化的評價完善律動舞蹈課程結構
在特殊教育學校,大多數學生的思維模式存在局限性。針對這樣的情況,特教教師需要做的是,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特殊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在律動舞蹈課程教學過程中,特教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清晰的認知能夠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對律動舞蹈課程更加感興趣,并從中學到更多的舞蹈動作,有效挖掘學生的舞蹈天賦或音樂天賦。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更加樂于學習舞蹈課程,對舞蹈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甚至可以參與教師的編舞。
在建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時,特教教師首先需要保證評價主體是多元化的。多元化評價有著傳統評價所不具備的優勢,在傳統評價中,多數時候是教師單向評價學生,評價主體十分單一。在現階段新課程改革中,評價主體逐漸多元化,在律動舞蹈課堂上體現為:教師不僅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評,還可以引導家長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學生才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自己的發展,也能從多方面來提升自己。此外,對教師來說,在平時的律動舞蹈教學過程中多使用鼓勵性的話語,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他們學習到更多的音樂和舞蹈知識。
律動舞蹈的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努力的一個漫長過程,學生沒有辦法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提升自身的音樂和舞蹈水平。因此,特教教師需要制定長遠的教學計劃,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舞蹈和音樂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律動舞蹈學習習慣,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特教教師可以為每一個特教學生都制定一份科學的成長檔案,這樣能夠充分展示出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學習進度也有所差異,特教教師要抓住這一點,對學生開展多層次評價,讓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實際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要能查漏補缺,讓學生在這一基礎上實現有效發展,獲得快速提升,培養自身的舞蹈和音樂興趣。
結語
現階段國家對特教學校的教育越來越重視,特教學校如何開展相關的特教活動值得深思。在特教學校,教師科學合理地開展律動舞蹈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放松身心,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律動舞蹈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對特教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大有裨益。律動舞蹈課程有效開展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深挖。教師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基于特殊學生的心理特征,總結出完善的律動舞蹈教學方式,才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讓學生順利地掌握舞蹈動作,建立對律動舞蹈的理解,錘煉自己的心性,勇敢地面對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作者單位:甕安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