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旅游業和休閑農業是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發展產業,為海南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而休閑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切入點。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旅游業和休閑農業可以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通過產業數字化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休閑農業創新發展。
關鍵詞:產業數字化;休閑農業;鄉村產業振興
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在農耕經濟和工業經濟以后,數據經濟社會也越來越成了新的發展形式。數據經濟社會成長速度很快。據國家工信部資料,2019年我國的數據經濟總量將超過38.5萬億元,占GDP的比例約為36.2%。我國數字化經濟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也更加快了我國數據經濟社會的成長速度。說明我國正在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而數字經濟也將成為引領農業經濟中科技與產業改革,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同時農業產業數字化建設是農村地區生產力提質增效的主要內容,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
一、產業數字化的概述
數字經濟是一個經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改造傳統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極大地降低社會交易的成本,提高了產業效率;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技術,使得服務業的發展有了上升空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也為傳統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產業的改革和產業結構起著優化和推動作用。
按數字經濟的分類“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方面,界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范圍。數字農業(或稱為農業信息化、互聯網+農業,更深一層次稱為智慧農業)均屬于數字經濟的范疇,包括農業產業數字化和農業數字產業化。農業產業數字化是應用數字技術以及數據資源而為傳統農業產業賦能,也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也可理解為農業產業由數字技術賦能;農業數字產業化是指為農業產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并完全由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支撐的農業經濟活動,簡單理解為農業數字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產業數字化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涵蓋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數字技術已經并將進一步與國民經濟各行業產生深度滲透和廣泛融合。產業數字化,它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生產要素的,高效可持續的新經濟體系。數字經濟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載體,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商,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通過信息技術,能更高效地將資本投入生產和社會中,比傳統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的速度和效率更快。
產業數字化比傳統生產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資源,避免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減小對環境的污染,緩解生態壓力,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性;同時也減少了非必要的中間商,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最后,產業數字化的日漸成熟,將不斷地推進各產業的高度融合,而傳統的農業進行產業數字化后也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二、產業數字化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
休閑農業的產業數字化包括數字種植,數字智慧無人溫室的農作物養殖;數字化智慧無人牧場;數字化水產養殖,數字化農產品加工,還有數字鄉村旅游,網上農家民宿,網上云共享農場,網上認養農業,休閑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村經濟水平。隨著我國的鄉村振興不斷地深入推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在鄉村經濟中的地位越發重要。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重大意義,同時對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有著指導性的作用。而休閑農業的發展以及探索,是鄉村振興戰略必不可少的。休閑農業的發展意義主要有幾個方面:
1.增加農村經濟的增收,創造增收空間
休閑農業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開發和利用農村的旅游資源,調整及優化產業結構,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同時,通過大數據、微信、抖音、網紅打卡地等網絡數字技術,帶動餐飲、住宿、農產品的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給鄉村創造了新的增收空間。
2.吸引資金,促進農民就業
休閑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吸引資金流入農村,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就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可使年輕的農民不再外出打工,同時可以有效地吸引人才、技術、設施等要素流入農村,培養更優秀的新型農民帶動農業生產發展。
3.弘揚傳統文化,保護歷史物質資源
休閑農業的發展弘揚了傳統文化,同時也保護和傳承了傳統文化,將農村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與現代化社會有效的融合,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發展,將農業文化遺產、古村古建筑等作為景觀資源和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在發掘農村特色文化的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相關歷史物質資源,在利用這些資源的同時,將傳統文化傳承,又能提高第三產業的收入。
4.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生保護意識
休閑農業的發展能有效帶動農村技術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同時也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推動了鄉村的建設,將農村生態景觀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同時提高了人們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三、傳統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缺乏規范的引導,使休閑農業發展不平衡
由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具體定位及總體規劃不健全,導致休閑農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的問題,如質量上的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特色不突出等,沒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及農業資源,沒有充分規劃休閑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建設中的重點,不能完全地將資源力量作用到休閑農業的發展中。二是重視程度不同、發展思路不清晰,導致鄉與鄉、鎮與鎮之間的休閑農業發展不均衡,以及休閑農業的技術設施建設缺乏合理性,發展得相對成熟的地區會越來越壯大,但是無法將產品質量進一步的提升;發展相對弱的地區難以發展壯大并且規劃的項目難以落實。相關的旅游產品的開發深度以及旅游設施不足,服務水平落后,導致休閑農業不能有效地帶動農業產業的提升。
2.經營理念落后,產業發展意識不強
經營主體負責人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思維理念較為傳統,加上學習機會少且能接收的信息少,經營的理念往往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求。部分經營主體由于對引進的農作物品種的信息了解不足,只看到了經濟效益,沒有注意環境等因素,導致生產效率低下,還有的農產品剛上市就被市場淘汰。傳統的小農戶生產經營方式難以改變,絕大部分的經營主體依舊是以產品、食品、旅游為主,忽略了娛樂和購物,絕大部分經營主體不愿意開發相關的服務業,缺乏合作發展和合作探索的意識。
3.特色品牌發掘不夠,營銷方式欠缺
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分布稀疏且狹窄,游客資源也相對的分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的聯系也不緊密,缺乏引導景區游客資源向休閑農業引導的機制,導致流入鄉村的旅游游客較少。雖然有部分的地區的經營主體在一定的時間點會舉辦一定的活動,如果實成熟的季節舉辦豐收節,到花季的時候舉辦賞花節等節日,但是大部分都是附近的一些村鎮的游客,而真正吸引到的外來游客并不多,還是很缺乏對外的影響力以及通過相關的節日對休閑農業產業的帶動。大部分的休閑農業宣傳以及營銷手段都缺乏統一的宣傳及包裝,各經營主體之間缺乏聯系,大都是自我發展,呈現出“小而散,散而多”的形勢,各經營主體之間沒有一個組織來集合宣傳渠道,統一對外宣傳,沒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及產品。
4.農民思想觀念薄弱、參與意識不強
目前,休閑農業在不斷發展中,但由于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農民文化程度較低,休閑農業的產業數字化要求加入計算機、云計算等,農民沒有把休閑農業產業作為一項脫貧致富的新產業來重視,參與積極性不高。同時從事休閑農業服務人員素質較低,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經濟發展的規劃,為了獲得短淺的高額利潤,出現坑宰旅客的行為。休閑農業的產業沒有被農村居民廣泛的認識與接受和參與,這就制約了休閑農業產業工作的開展。
5.人才缺乏,休閑農業數字化產品開發創新缺乏
休閑農業的開發大部分在偏遠的貧困地區,人才缺乏,且發展模式經營模式大部分相同,在網上預訂民宿后,如果客人增多,出現供不應求的節假日,有少數農民不講信用,出現亂漲價和無房可住的現象,很容易傷了游客的心,大部分休閑產品缺乏特色,模式單一,容易使游客產生視覺疲勞和厭倦心理,缺乏參與性的特色項目。如何在眾多相同的休閑農業開發市場中脫穎而出,創新休閑農業數字化的產品,主要是人才引進和留住的問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刻思考。
四、產業數字化推動休閑農業創新發展路徑
1.合理規劃及平衡發展休閑農業
一是充分利用熱點景區的影響力,對游客資源進行整合并分析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做出合理的規劃,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推動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的融合,將能利用的資源有效作用到休閑農業中,并將休閑農業規劃到農村經濟發展重點。二是從實際出發,鼓勵和支持打造各鄉村富有特色的品牌,合理的增添休閑農業技術設施建設,對相對發展成熟的地區打造高質量產品,對發展相對弱勢的地區給予幫助,逐步推進各村各鎮的發展以及合理規劃各產業發展平衡。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點為主,將特色文化以及產品、旅游接待服務等,通過網絡向外“輻射”,將休閑農業和旅游業融合起來,不斷提升鄉村形象和影響。
2.提升經營理念及產業發展意識
將經營主體整合,定期對從事休閑農業的經營主體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接收更多適合自身發展的信息,建立市場前景好的農作物信息庫,提升生產效率。改善思維和經營理念,同時加強宣傳和引導,加強基層數字鄉村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廣泛發動各級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到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隊伍中。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推廣當地農村產業,實現農民足不出戶盈利。鼓勵有條件的經營主體開發鄉村旅游接待服務,也鼓勵各經營主體之間相互合作交流探索的意識。加強綠色化生態化,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
3.通過數字化分析提高產業效率意識
休閑農業景區的農產品種植可以通過數字化分析來提高效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弊端是無法及時知道農產品的具體生長情況,但是機器可以對農產品進行全面分析,且這種分析高效、科學、精準。農業數字化的一個明顯優勢是機器分析的出現。人工分析任務繁重,易出錯,而機器可以保證超高的分析準確度,且為機器錄入各種百科后它可以自動進行綜合分析,大大提高了休閑農業農產品的采摘效率。
4.發掘特色品牌及改善營銷方式
可以發展以旅游景區為中心,鼓勵在一定的“輻射”范圍內的經營主體聯合發掘適合這一群體的特色品牌,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融合,建立一個吸引游客的引導機制,集中流入鄉村的旅游游客資源,開展特色活動,同時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相關的活動發布在互聯網上吸引更多外來游客,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帶來更多的實質性聯動效應以及活力。同時可以聯合各經營主體加以管理整合,以組織的形式統一包裝和統一對外宣傳渠道以及統一打造的特色品牌的宣傳。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有效的發展休閑農業,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5.搭建數字農村產業信息化數據庫
促進產業數字化與農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首要任務就是加速構建鄉村產業信息數據庫,借助數字經濟互聯性強的特點,完成“農村—城市”“農民—客戶”之間的信息整合,實現數據資源長期共建共享。其次,要加強“互聯網+”、大數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現代高科技信息技術與農村產業的緊密結合,通過監測農業生產過程的實時數據來分析和預警,逐步建成綜合農業生產、信息監測、市場管理以及物流運輸于一體的服務平臺。為農村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6.搭建農業電商平臺
農業電商平臺是數字時代的休閑農業的基礎,隨著產業數字化模型的升級休閑農業的產業會更有活力,對數字經濟運用得當,能及時解決農村產業融合的問題,同時產業數字經濟促進產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增值加大。對于城鎮居民來說,產業數字經濟利用農業的電商平臺,可實現從地頭到餐桌的便利,減少流通環節,降低了費用,對于農民來說,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收入,數字經濟能使農產品和服務提高了相互性,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帶動了休閑農業經濟的增長。
五、結語
產業數字化將進一步加快實現休閑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未來海南休閑農業發展的成敗在于其是否能成功進行數字化的普及轉型,因為數字化的生產模式使他們能最大程度跨越地形、氣候等條件的影響,用最科學的方法分析預測,全面掌握作物生長情況及市場動態。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和建設現代化農業農村的重點,是加快鄉村振興的建設和發展符合國情的特色農業現代化路徑的必然。產業數字化推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需要借助各地區農業農村建設、國內外的發展情況加以學習,在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人才的留用和培養機制。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農村的建設,持續發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潘啟東,孫小婷,張永恒.數字經濟對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效應及傳導機制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5).
[2]衛平,古燚.數字經濟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基于創新產出角度的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22,41(06).
[3]佟家棟,張千.數字經濟內涵及其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超常貢獻[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3).
[4]王洋,郭舒.數字經濟助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2):7-9.
[5]李玉清.數字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J].當代經濟,2019(07).
[6]南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休閑農業研究述評及展望[J].山西農經,2022(07).
[7]楊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問題和對策[J].綠色科技,2020(24).
[8]張云嫻.休閑農業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02).
[9]張紅霞.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2(01).
作者簡介:王竹宇(1968— ),女,漢族,河北衡水人,工學碩士,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工商學院院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