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町茵
摘 要:在我國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網絡技術普及的背景下,AI技術、5G技術憑借自身具有的多元化優勢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我國市場經濟結構的優化與完善提供了技術支持。在此背景下,“直播+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經濟業態應運而生,在各種視頻平臺迅猛發展環境下,通過將直播與電子商務進行充分整合,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消費場景和消費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導致“直播+電子商務”模式整體發展存在大量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針對“直播+”模式下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展開詳細分析,采取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將存在的問題予以妥善解決,為進一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直播+”;電子商務;現狀;優化途徑
在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不斷融合、發展的帶動下,“直播+電子商務”產業業態應運而生,改變了傳統消費零售方式、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發之后,“直播+電子商務”產業的快速發展,直播經濟逐漸步入正軌。娛樂圈的明星以及地方管理部門負責人為推廣產品、實現地方經濟發展紛紛進入直播間,加入宣傳推廣的隊伍。“直播+電子商務”模式能夠為消費者與商家進行實時溝通與互動提供良好環境,確保消費者與商家第一時間接收到對方的反饋信息,不僅使信息傳遞速度有效縮短,而且還能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生動、真實的現場直播畫面,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度和信任度。商家與主播進行直播的過程中,提供的各項實時服務,還能夠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因此,加強對“直播+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積極培養,始終遵循專業化、多元化的培養原則,借助“直播+電子商務”助力我國社會經濟實現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一、“直播+”模式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中央網信辦在2021年12月27日正式印發《“十四五”國家信息規劃》,該規劃主要是對未來五年內我國網絡信息化發展方向進行全面指導的綱領性文件,明確指出應該將全面發展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作為網絡信息化發展主要方向,將相關工作合并到十大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中。加強對互聯網數字商務發展模式的不斷優化與完善,培養一批能夠將數據資源服務、數字技術服務等驅動充分整合的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從而為直播電商、知識資源分享、社交電商的有序開展提供服務。目前,我國政府對“直播+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水平給予了高度關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促進網紅經濟、直播帶貨、網絡直播、電商行業全面發展,在國內掀起了“直播+電商”的發展熱潮。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誕生了大量新媒體平臺,電子商務行業從傳統平臺電子商務模式逐漸發展到現如今的社交電子商務、內容電子商務,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高峰。網絡零售模式從2019年開始便已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逐步成為推動我國消費增長的主力軍。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網上零售額在2019年便已經接近11萬億元,而實物商品的網上零售額度接近9億萬元,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21%左右。
我國網絡消費增長過程中,社交電子商務和直播電子商務逐漸成為全新動能,其中,“直播+電子商務”不僅能夠使網絡消費空間得到不斷拓展,而且在內容營銷中逐漸成為主流形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2020年4月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我國手機網民整體規模截至2020年3月,已高達9億人,與2018年同期相比,手機網民人數增長高達1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高達99.4%,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0.8個百分點;我國網絡購物用戶整體規模高達7.10億,占總體網民的80%左右;從事網絡直播的用戶數量接近6億,其中,選擇“直播+電子商務”模式的用戶居于榜首,整體規模接近3億,在網購用戶中占比40%左右,在直播用戶中占比50%左右。
對于“直播+電子商務”平臺而言,主要是將直播電子商務模式與用戶線上觀看直播購物平臺的各項功能進行充分整合,通過直播電子商務模式以及線上直播平臺,使商品消費者實現直接、實時互動,借助直播方式與用戶建立關聯,確保產品與消費群體、潛在目標消費用戶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贏得更多消費群體的認可與信任;通過將電子商務交易過程涉及的復雜中間環節有效省略,能夠使傳統電子商務平臺交易時間、交易成本、投入風險大幅度降低;根據對現階段我國“直播+電子商務”整個購物品類市場體系劃分標準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發現,“直播+電子商務”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對去市場劃分限制和購物品類限制的逐一擊破,家電、數碼、生鮮、美食、服裝、美妝、農產品等各種品類都已成為當下“直播+電子商務”熱銷產品;“直播+電子商務”平臺與渠道的全面發展,使人們傳統消費習慣和購物消費場景逐漸轉變,結合當前市場環境,為消費者更加深入的體驗“宅經濟”創造了良好環境,使居家消費已經成為刺激我國市場消費的全新動能和戰場。也就是說,“直播+電子商務”憑借自身能夠為消費者帶來直觀體驗與有效互動的優勢,在全面發展“宅經濟”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直播+”模式下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有效措施
1.加強對主播的專業化培養
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統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直播+電子商務”職業準入認證制度,確保相關流程具有高度統一化和標準化,借助政策吸引更多“直播+電子商務”從業人員主動考取職業資格。在此過程中,負責培訓專業電子商務主播的導師不僅要對“直播+電子商務”領域的背景知識、行業產品充分了解,而且要在培訓過程中重點培養主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和職業風險的思想意識與法律觀念。
在對直播人才和電子商務人才進行培養和挖掘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加大資源投入力度,通過與當地高職院校進行積極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創建“直播+電子商務產業學院”工作室,以“直播+電子商務”行業實際發展需求為目標,開展定制化人才培養,使主播的專業化發展道路更加規范;各地方高校應該加強對智慧物流、直播電子商務、產品設計應用開發培訓等專業的開設力度,培養大量具有創新型、技能型、知識型、復合型特征的“直播+電子商務”技能人才。加強對“直播+電子商務”帶貨人才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積極培養,對“直播+電子商務”行業從業標準進行科學設置,形成專業化和產業化的培養體系,確保我國“直播+電子商務”內生動力得到全面激活,實現產業外銷目標。
根據對現階段我國“直播+電子商務”市場實際發展現狀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知道,發展我國“直播+電子商務”市場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一批專業“直播+電子商務”培育基地以及長線規劃試點。具有較高專業性的“直播+電子商務”培訓基地不僅能夠為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提供專業化的職業培訓,確保主播能夠對“直播+電子商務”行業實際發展方向建立正確認知,而且能使我國“直播+電子商務”行業朝著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制度化方向不斷完善。
“直播+電子商務”培訓基地的主要服務目標不僅包括主播,還應該涉及燈光、編導、化妝、運營、攝影等內容;通過對產品渠道的建立健全,為企業與主播之間實現有效溝通提供良好平臺,確保主播能夠利用穩定的供應鏈服務以及全品類產品服務,避免與企業產生矛盾,對企業與主播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結合“直播+電子商務”行業實際發展規律和特點,建立內部誠信評價機制,整合多元化措施,形成與我國“直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高度契合的生態鏈。
2.加強對直播內容的積極創新
根據實際調查研究能夠知道,許多主播在直播過程中由于相關內容具有明顯的單一化和同質化特征,導致大量粉絲脫粉,粉絲存留率較低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對此,從事“直播+電子商務”的相關人員應該結合產品特征和用戶特點,對直播內容、直播形式、直播場景進行不斷嘗試與創新,從不同維度、不同方位入手進行升級與改造。
在開展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主播不僅要對產品的常規特點進行詳細講解,還應該將游戲、脫口秀、相聲、PK等多種元素結合其中,提高直播內容的豐富性和直播形式的多元性。比如,著名主播李佳琪每次直播的流量都非常火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李佳琪對直播內容的不斷創新,先后開設了李佳琦小助理、愛寵VEVER、李佳琪小課堂等多種直播帶貨形式。另外,在直播過程中還可以將線下購物場景直接搬到直播間、將直播場地設置在產品生產車間,通過為消費者帶來直觀的展示,使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制作過程以及生產環節建立全面認知,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在“直播+電子商務”模式全面發展的背景下,主動參與帶貨直播的企業和主播數量不斷增加,只有使直播形式始終保持個性化、對直播內容進行不斷創新,才能確保產品的轉化率有效提升,增強粉絲與主播以及直播間的黏性。
3.提高直播產品的品牌化特征
2021年我國多地政府發布了關于打造區域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內容針對全面開展各省市地區區域品牌體系認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通過促進各省市地區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朝著區域品牌方向不斷升級與發展,使產品經濟向國內品牌經濟加速發展。以吉林省為例,相關意見要求將吉林省木耳、雜糧、雜豆、礦泉水作為重點,從多元化渠道入手,實現共享目標。
“直播+電子商務”模式想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在選擇具體產品的過程中,應該以本地優質產品為主,通過對本土產品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與擴張,為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貢獻積極力量,進一步提高“直播+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水平;與外來產品相比,本土產品通常具有獨特的質量標準、生長環境、生產種植故事、產地背景,在直播過程中,主播可以對本地產品的上述特征加以利用,使本土產品的知名度得到全面提升,建立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特色的網紅產品與網紅企業,為消費者提供良好服務體驗的同時,對本土文化和本土品牌進行積極宣傳。
4.加強行業應用,引導產業參與
通過采取多樣化措施加強對行業直播以及電子商務應用的積極引導,構建符合自身特征的“直播+電子商務”模式,無論是汽車產業、旅游產業,還是文化產業、房地產領域,都應積極、主動、有序參與到“直播+電子商務”行業中,通過對相關資源的不斷整合,使行業豐富的資源得到積極宣傳與推廣。比如,在促進汽車行業與“直播+電子商務”行業充分整合的過程中,可以將電子商務直播間設置在汽車生產車間,使消費者通過觀看直播,對汽車各個生產環節充分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我國傳統制造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目標提供幫助。
在促進新興產業與“直播+電子商務”產業充分整合的同時,還要加強傳統企業參與“直播+電子商務”體驗場景的程度,通過提高企業網絡營銷宣傳推廣和互聯網營銷的精準性,使傳統企業能夠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對傳統銷售模式以及產品生產模式進行全面創新,有效實現電子商務企業賦能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5.提高平臺監管規范性,建立分級制度
作為開展“直播+電子商務”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無論是帶貨主播,還是團隊工作人員,都要對帶貨產品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直播間宣傳售賣的產品發貨時間準確、售后體系完善、產品質量合格,避免虛假宣傳、夸大宣傳。
政府部門應該結合“直播+電子商務”實際發展情況出臺對應政策,對各類產品的“直播+電子商務”運營標準進行明確規定,針對違反相關規定的主播或企業進行嚴格處罰,情節嚴重時還應采取法律措施進行處理。
通過落實各項自行檢查措施和內容控制措施對主播進行管理,使直播帶貨的準入門檻不斷提升;對產品抽查檢驗、侵權管理、營銷推廣措施、售后維護效果等一系列面向消費者的交易過程進行嚴格審核與把關[12]。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我國“直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展開的詳細分析能夠知道,從事“直播+電子商務”的專業型人才匱乏,直播內容缺乏多元化特征,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本土產品知名度較低,品牌特色無法得到充分呈現,行業應用較少,相關企業缺乏積極的參與熱情,監管部門在落實各項措施時難度較大。上述一系列問題導致我國“直播+電子商務”模式發展現狀始終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因此,應該采取多元化措施加強對主播專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和規律對直播內容進行不斷創新,確保直播產品具有的品牌化程度更高。在此基礎上,加強行業應用水平,使企業在各項政策和環境的引導下,積極參與“直播+電子商務”模式,提高平臺監管規范程度,使分級制度得到建立健全,為我國“直播+電子商務”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積極力量。
參考文獻:
[1]張舒.國內經濟大循環視角下的“電子直播”分析——評《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戰略》[J].商業經濟研究,2021(20):2.
[2]張碩.“電子商務+直播”營銷模式發展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以淘寶直播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9): 222-224.
[3]潘錫泉.我國網絡直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治理機制——基于2020年快手直播數據的統計分析[J].學術交流,2021(6):100-109.
[4]施瑩瑩.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直播人才孵化路徑探究——以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22(11):49-51.
[5]曾玲.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茶葉電子商務直播關鍵要素分析及主播人才培養探析[J].福建茶葉,2022,44(11):36-38.
[6]尹杰.電子商務直播模式下意見領袖對消費者消費意愿的影響——以淘寶直播為例[J].電子商務,2020(5):15-16.
[7]俞華,王靜巖.我國“電子商務+直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中國國情國力,2021(9):30-32.
[8]胡運江.信息時代下農業電子商務營銷模式的現狀及發展路徑探索——評《實戰農業電子商務》[J].植物檢疫, 2020,34(6):161-163.
[9]白冰.新發展格局視角下的“電子商務+直播”模式探索——評《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戰略》[J].國際經濟合作, 2022(1):182-184.
[10]楊佳航.基于RCEP的中國特色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直播策略研究——以廣西羅漢果為例[J].今傳媒,2022, 30(12):44-46.
[11]張舒.國內經濟大循環視角下的“電子商務+直播”分析——評《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戰略》[J].商業經濟研究, 2021(20):105-107.
[12]姜波,楊潔.口岸經濟視角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模式創新——以二連浩特市為例[J].當代金融家, 2022(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