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西藏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站在西藏人民的立場上,對西藏發展提出的新目標。本文通過對西藏2001-20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構建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并根據該指標體系,計算出20年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并根據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化協同性,將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并根據高質量發展指數,對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西藏經濟高質量;指標體系;熵值法
一、引言
西藏提出要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走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對于西藏長期的經濟高速增長,提出了新的挑戰。但是,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應該發展什么,應該著重發展什么,應該怎么衡量發展的程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本文在梳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提出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并進行實證研究,希望可以豐富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為欠發達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提供新內容,同時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提出一些意見建議。
二、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根據詹新宇和崔培培(2016)的研究,同樣采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采用熵值法對數據進行發展指數的合成。通過對2001—2020年共20年的數據,構建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測度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本文基于科學性、可得性等原則,結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框架,構建了擁有5項一級指標、11項二級指標、27項三級指標的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區域統計年鑒》和《西藏統計年鑒》等統計資料。如表1所示。
通過對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的數據,根據其他學者的研究賦予屬性,根據不同的指標性質,將負向指標進行轉化,并將正向指標與轉化后的負向指標進行標準化,并根據標準化后的數值進行熵值法的計算。
根據計算的結果來看,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年的時間內發生了較大變化,在二十年的時間中,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從0.12發展到0.73,總體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從西藏的趨勢來看,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并非持續向好發展,存在著波動中向上的增長態勢。在2012年、2017年和2018年,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實現飛躍式發展。在2005年,存在較明顯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下滑。
從二級指標的整體權重來看,將五項指標根據權重進行由大到小排序,可以得到:共享、創新、開放、協調與綠色。首先,西藏在20年的發展過程中,將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將全民共享發展成果作為經濟增長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次,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在創新方面也占有較大的比例,在新發展理念中占了接近28%的權重。再次,開放和協調在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中的權重較低,二者的權重之和才能達到五分之一的水平。最后,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中權重最低的是綠色,僅為8%。這五項權重,證明了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較大部分是通過共享與創新進行來對發展指數進行影響,而在綠色方面投入較少。
根據各個指標的權重來看,西藏在20年內,發展影響較大的為專利申請授權數,證明了西藏在創新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進步。開放雖然在西藏發展指數的權重較低,但是,在出口方面,對發展指數的影響較大。城鎮化水平作為協調指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發展指數的權重中占據著中等水平,共享指標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是這樣。在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權重較不明顯的,包括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與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這兩項都是協調的重要指標,但在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化中并沒有發揮明顯的作用。恩格爾系數在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及在共享的各項指標中,權重是最少的一項。除此之外,西藏的生活垃圾無害化的處理率的權重,相比于其他各項權重,都是最小的那一項。
三、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對比
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具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是許多人在思考的問題。如果經濟發展水平的增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具有顯著的帶動作用,那么,通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以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一種發展策略。通過對經濟發展水平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進行對比,可以觀察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根據圖1所示,從2002年到200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具有一定的關系,通過計算相關性系數,可以得到這些年的相關系數為0.85,相關性明顯。從整體上看,變動的幅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時,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同時進行變化,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增長也具有協同性。在2002年至2003年,經濟增長速度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具有較為明顯的同步變化的趨勢。在2003年到2006年,經濟增長速度變化的趨勢明顯大于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化趨勢,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幅度比經濟增長速度較為平緩。在這個時間段上,西藏的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動,可以顯著改變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通過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可以正向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
在2007年到2012年,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呈反方向變動的態勢,此時,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22。2007年至2009年,西藏經濟增長呈現出放緩的態勢,增長速度持續下降,但此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化趨勢是呈現持續上升的,和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呈現明顯的反向變動的趨勢,根據相關系數的計算,得到此時的相關系數為-0.98,這三年的變動具有明顯的負相關性。2009年至2011年,西藏經濟發展速度實現正增長的同時,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卻呈現明顯的下降,此時,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99,相關性顯著。在2011年至2012年,西藏經濟增長速度從19%下降到15%,此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呈現相反的趨勢,從0.27增長到0.39。從2007年以來,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正相關性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二者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性,同時,兩者的相關性系數有所下降。在這6年中,西藏的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發展不能實現同步增長,通過影響經濟增長速度來正向影響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行不通。
在2012年到2014年,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變動并沒有呈現出明顯的變動趨勢,既存在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同時變動的狀況,又存在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反方向變動的態勢。
在2015后,尤其是2017年后,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之間的相關性不明顯,同時從總體上而言,2015年后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是不斷增長的。在2015—2017年中,西藏的經濟增長速度從11.5%增長到13.9%,但此時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從在0.46左右徘徊,增長到0.57。此時經濟增長速度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沒有明顯的規律性,既存在經濟增長速度增加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變動輕微的階段,也存在經濟增長速度增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增長較快的階段。在2017年后,經濟增長速度的增長或是下降,都沒有改變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增長態勢,最終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連續增長的局面。對于這種增長進行分析,離不開新常態經濟理念以及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政策推動。在2014年的新常態理念后,改變為不僅追求GDP的增長的局面,還重視經濟發展的方式,之后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以及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將經濟發展的方式進行調整。西藏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也是在這個時間段進行了轉變,由原來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正向或負向的變化,轉變為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動,并沒有影響到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提高,同時,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也實現了較快的變化,由0.46增長到0.74。
根據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速度的關系,可以將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同步變動階段、反向變動階段以及無影響的階段。在同向變動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和經濟增長速度具有明顯的同步增加或者降低,此時,正是經濟增長過程中,需要“做大蛋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可以通過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經濟高質量水平提高的現象。在反向變動的階段,通過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并沒有同步的發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提高,反而出現了反向的變動,在這個階段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與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動,呈現出明顯的負向關聯,可能是由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經濟增長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顯著,此時的經濟發展反而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降低同時出現。第三個階段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和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明顯的同步性,即使經濟增長速度變動,也沒有影響到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增長,在這個階段,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得到了貫徹,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之間的聯系削弱。
四、對策與建議
1.提高經濟中的創新水平,將創新貫徹經濟發展的全方面
西藏面臨著創新研究投入仍顯不足,且存在高校在校人數不足和高技術產品的銷售收入增長慢等問題。應該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政府財政中科研創新的支出,鼓勵社會資本在創新方面的投資;通過創新彌補經濟發展的客觀劣勢,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環境和基建打造低海拔地區的創新產業園區,吸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推動高校建設,增加高校科研和教育投入,通過提高教育水平,培養一批留得住的人才;對高技術產品進行補貼或減稅,積極吸引高技術產品的銷售,實現產品銷售占比中的技術產品占比。
2.提高經濟發展中的協調水平,協調城鄉、產業發展
面對經濟發展中的城鄉、產業不協調,要積極推動城鄉和產業的均衡發展。西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逐漸調整非典型二元經濟結構,將西藏的農村與城市、第一產業和第二、第三產業的割裂感逐漸消除,最終實現西藏的協調發展。
3.提高經濟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力度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將保護環境的行為貫徹到生產、消費的全過程。西藏可以通過冰山變化,清晰的感知到全球變暖的影響。西藏要積極提高環境投入,通過對廢水、廢氣等排放的優化,減少環境污染,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全國大勢下,實現環保的領跑。
4.提高開放水平
西藏要積極探索西藏開放的新路線,在打造面向南亞大通道的環境下,積極對南亞市場進行研究,通過特色產品和帶有特色文化的服務,增加南亞市場的占有率。
5.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
西藏在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不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通過政府投資,提高圖書館等設施的建設,同時,通過網絡、面對面交流等方式,積極提高西藏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在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的參與性。另一方面,個人要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提高西藏居民對于市場的接受度,宣傳和鼓勵城鄉居民加入市場競爭,改變部分居民的對市場競爭接受度低的現狀。
參考文獻:
[1]詹新宇,崔培培.中國省際經濟增長質量的測度與評價——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實證分析[J].財政研究, 2016(08):40-53,39.
[2]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002).
[3]王君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為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而努力奮斗[J].新西藏(漢文版),2021(12):12-15.
作者簡介:晉雷(1996— ),男,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