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鑒 劉雨欣
摘要:目前,國內包裝業發展日臻規范,呈規模化發展趨勢,各類科技材料經過技術和工藝變革在包裝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此也出現了大量難以分解的包裝廢料。為減輕包裝廢料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綠色設計成為現代包裝設計的首選。綠色設計較注重體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生態環保屬性,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盡可能減少對有毒有害原料的應用,堅持綠色環保設計,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另外,如今產品包裝同質化嚴重,缺失品牌個性,許多同質化產品淹沒于市場大潮中,而新時代的青年作為消費中堅力量,對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再停留于實用功能層面。隨著包裝設計材料和形式的多元化,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包裝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為此,文章以綠色設計理念為研究背景,從包裝材料、結構、視覺要素等進行梳理,將綠色設計理念與包裝實用性相結合,針對后谷咖啡品牌包裝案例,采用更加環保的綠色精制木漿紙材料巧妙設計包裝結構,實現產品包裝設計的回收或二次利用。同時,本次包裝設計實踐在視覺方面以洞悉消費者心理為研究基礎,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審美價值,為后谷咖啡利用包裝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提供思路。
關鍵詞:綠色設計;契合包裝設計;消費心理;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3-0-03
0 前言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綠色設計理念已深入人心。受環境保護浪潮的影響,綠色包裝設計已成為包裝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本文以綠色設計理念為背景,對契合包裝設計進行研究,并結合后谷咖啡案例進行設計實踐,探討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包裝設計要素。
1 綠色設計概述
1.1 綠色設計的定義
綠色設計也叫生態設計或環境意識設計,其研究對象是人與環境的生態平衡關系[1],將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作為產品的環境屬性,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目標。
1.2 綠色設計的原理
綠色設計是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進行產品包裝設計,從而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的一種設計方法[2]。
目前,綠色設計的原理以“3R”理念(即再生、循環、再利用)為主,其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綠色設計的核心內容是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將產品及其零部件回收再利用。
1.3 綠色設計的價值
生態環境部2021年的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城市固態廢棄物的比例在同等垃圾廢料中占比56.89%,而包裝廢棄物排放量大約為城市固態廢棄物重量的1/3[3]。大量包裝固體廢棄物中釋放出多種病菌,并進入千家萬戶,使全世界呼吸道疾病患病率明顯升高,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同時,近年來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現象越來越突出,不僅加重了生態環境不平衡和資源浪費,還給消費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值得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倡導綠色包裝理念和綠色包裝設計對當前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環保價值。
2 契合包裝概述
2.1 契合包裝的定義
契合包裝是現代包裝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結構、材質、視覺設計之間必須存在某種關聯,它們之間必須取得平衡并且能反映設計理念的一致性。
2.2 契合包裝的原理
契合包裝既是包裝結構上的契合,又是視覺設計和設計理念上的契合。其原理包含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和合思想”“太極”乃陰陽相合之說[4],而太極圖案通過陰陽兩極的完美契合構成了一個完滿的圓形。
2.3 契合包裝的價值
在現代綠色設計理論的影響下,契合包裝可以使用易降解的自然材料,取之自然最終回歸自然,契合的包裝結構,能減少對包裝材料的浪費[5],將綠色環保理念濃縮于視覺設計之中,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同時,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包裝設計的每個環節,亦是設計師的職責所在。因此,契合包裝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3 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契合包裝設計方法
3.1 材料設計選用:注重材料的可持續性
在包裝工業生產過程中,部分原料經過加工制作成為物流包裝產品,同時部分原料成為廢棄物進入人類的生活環境,并造成污染。
其中,塑料降解要經過一個漫長而復雜的自然演化過程,塑料制品進入自然界后,受到太陽光照射而發生氧化,再經過物理摩擦而產生熱量,最終被分解。
為了保持地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從環保角度出發,多采用環保可降解的自然生態材料,解決包裝廢料難降解的問題,實現綠色環保的包裝設計。采用契合包裝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度包裝現象,契合包裝利用自身巧妙的結構屬性,不僅能夠保證產品的運輸安全,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包裝材料的浪費。
總結設計中選用可持續材料的共同特點,有五點:一是零甲醛/零揮發性有害氣體;二是原料包含20%~100%的垃圾廢料;三是可核算碳減排數據;四是部分已獲得綠色環保證書;五是和傳統同品質材料相比,性價比更高。
3.2 結構設計方式:突出包裝的互動性
精巧的結構對于契合包裝來說至關重要,設計師應將包裝視為一個整體,包裝并不是單個部分之和。契合包裝設計著重指出包裝包括不同的部分,個體雖相對獨立卻不能丟失其完整性。
在對產品進行包裝設計時,可從消費者、商家、綜合角度進行結構設計思考,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以消費者為中心來組織整個包裝系統,并通過各種手段滿足消費者需求,從而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將不同的個體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個全新的包裝形象,并發揮其新的作用和價值;二是從商家角度出發,整體劃分為各組合部分以實現包裝的功能屬性,同時增加商品附加價值;三是從綜合角度出發,在包裝設計過程中也可以預先考慮包裝的可持續利用問題,讓消費者通過簡單的手工制作流程,將包裝變成實用物件(或收納用品),這種方式既減少了包裝廢料,又增加了包裝的趣味性,增強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
以國產護膚品牌至本為例,其始終提倡綠色環保理念。至本獨家采用環保“無膠快遞盒”(即包裝紙箱和膠帶封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包裝,既可以二次利用,又可以作為收納盒使用。
同時,至本還推出了替換裝,單獨開模設計了替換內芯。這種雙層包裝的可替換內芯,使用起來更加安全便捷。替換裝外盒采用的面紙、芯紙和里紙均為100%回收材料紙張制成。不僅可以節省木材,還能降低能耗,其結構組裝也非常方便,通過改造還可變成收納盒,使包裝做到了循環利用,如圖2所示。
3.3 情感設計方法:強化包裝符號化表達
契合包裝不僅是結構上的契合,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包裝的功能屬性和情感屬性之間的平衡,契合包裝設計=功能屬性(保護商品)+智慧(巧妙的結構設計)+情感(洞悉消費者心理從而建立起情感聯系)+營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以近年來大熱的中式茶飲品牌茶顏悅色為例,其品牌包裝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了較強的情感聯系,采用傳統唐朝仕女圖作為品牌標識,并采用名家名畫強化包裝的視覺呈現效果,為品牌產品賦予文化價值,并喚起消費者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因此,在對產品進行契合包裝設計時,融合情感化設計方式是打動消費者的重要路徑。可從情感需求、視覺符號、設計理念進行構建,具體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從情感需求出發,滿足消費者對包裝設計的情感需求和情感設計要素。同時,還要通過視覺設計向消費者傳達綠色環保理念。二是從視覺符號出發,從圖形、文字等視覺組成要素入手,采用具有象征性的環保元素或綠色色調,將綠色設計融入大眾生活。三是從設計理念出發,融合情感元素如傳統文化、民間文化,在潛移默化中讓綠色設計理念深入人心,打動消費者。
4 綠色理念下的契合包裝設計實踐——后谷咖啡綠色包裝設計
4.1 設計背景
本次設計實踐對象為德宏后谷咖啡。其是德宏咖啡產業的龍頭企業和國內咖啡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重點咖啡企業。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鑒于此,餐飲市場也要不斷迭代升級,尤其是咖啡這樣的特色飲品,消費者大部分為年輕的上班族,他們更希望購買到風味上乘、包裝新穎的產品。
當前,面對類似三頓半、永璞等新咖啡品牌不斷涌現的國內咖啡市場,后谷咖啡并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目前,后谷咖啡采用方形紙盒包裝,包裝形式和視覺呈現效果十分傳統,如圖3所示。
當前的包裝設計在以年輕人為消費主體的國內咖啡市場上競爭力較弱。對此,本次設計實踐利用紙質材料進行后谷咖啡的契合包裝設計,并且融入綠色設計理念,增加包裝的二次利用功能,避免產生包裝垃圾。
4.2 設計展示
本次設計的后谷咖啡包裝盒采用三角柱盒型,方便消費者在購買多種風味的咖啡后進行排列收納,這款包裝設計的優勢在于消費者可進行兩種形式的再次利用,有效踐行了綠色設計理念,具體設計效果如下。
第一,在后谷咖啡包裝內側設計了日歷,當消費者飲用完全部咖啡產品后,可以將外包裝拆開,并撕下多余的三條粘貼邊,將其應用到辦公桌或書桌等生活場景,作為掛歷使用,如圖4所示。
第二,消費者飲用完咖啡后,利用產品包裝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將多個包裝空盒經過簡單粘貼可以用于筆類或化妝刷的收納。外觀視覺設計部分從云南的著名景點:玉龍雪山、茶園、洱海和云南梯田等提取設計元素,強化包裝的視覺呈現效果。為品牌注入地域性文化符號,吸引更多人關注云南文化,讓消費者和品牌建立起情感聯系,效果如圖5所示。
5 結語
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契合包裝設計,實現了包裝的功能和形式的協調統一,將技術和藝術相結合,有利于平衡好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包裝的趣味性之間的關系,實現人性化與消費者互動體驗的充分交融。在滿足包裝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滿足了消費者的情感需求,提升了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向市場和消費者樹立了正面的品牌形象,為環境保護和綠色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劉嵩.綠色設計理念下的平面設計思考[J].絲網印刷,2022(3):59-61.
[2] 李婭.基于綠色低碳理念的日化包裝設計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2022,52(3):316-321.
[3] 申孟源,朱林章,田浩,等.綠色生態設計在傳統糕點品牌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22,44(2):126-128.
[4] 劉新.可持續設計的觀念、發展與實踐[J].創意與設計,2010(2):36-39.
[5] 帥路.榫卯結構在契合文具包裝中的應用[J].社會科學家,2021(9):161.
作者簡介:饒鑒(1980—),男,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品牌設計、智能藝術。
劉雨欣(1999—),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
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