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素養作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近年來高校教育體系中大學生培養的重點關注內容之一,如何有效培育大學生藝術素養,逐漸成為高校的教育研究熱點。文章概括藝術素養對新時代大學生的重要意義,分析大學生藝術素養及大學藝術教育現狀,并提出有效的培育策略,為高校培育大學生藝術素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J0-4;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2-0-03
0 引言
藝術素養培育一直以來都是塑造完美人格、提升個人素養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各類藝術文化不斷融合、充分發揮個性特征的當下,藝術素養培育逐漸成為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培養具備健康心理、完美人格群體的重要教育手段。藝術素養是人們對世界萬物的態度體現,也是人們交流過程中情商運用的基礎,因此藝術素養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能夠衡量大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時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是全體國民素養平均水平的整體體現,是一個國家文化水平、文明程度的指標內涵[1]。在文化強國的新時代,全面有效推進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是高校培育大學生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學生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因此了解新時代大學生藝術素養及大學藝術教育現狀并提出有效培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新時代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意義
1.1 有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觀念
開展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藝術素養培育能夠讓人了解藝術的起源、藝術作品的精神文化內核與時代背景,是大學生開闊視野的重要措施[2]。當前部分大學生學業荒廢,價值觀念逐漸偏離道德底線,曠課、游戲人間等屢見不鮮,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文化素養、道德水平相較于上一代大學生有所欠缺,亟須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想觀念。藝術素養培育作為一種潛移默化地培育大學生素養的方式,可以借助各類藝術課程、藝術活動,引導大學生對世界形成新的認知,通過藝術的真善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2 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情商
藝術作品和藝術素養都是一個人精神文化內核的外在體現,因此開展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養,提高大學生情商。在社會交往中,缺少情商的交際會給個人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正如陸地上的車永遠無法在海洋中行駛一般,只有具備較強共情能力、高超溝通技巧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中一路遠航。
2 新時代大學生藝術素養與大學藝術教育現狀
在文化強國的驅動下,我國文化教育、素質教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成為高校培養學生的重點方向之一,音樂、美術、體育、舞蹈等藝術課程設置為學生獲取藝術理論知識提供了渠道,不同社團活動的舉辦也為學生提供了提高藝術素養的途徑。但是目前對大學生藝術素養的培育效果不夠明顯,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3]。
2.1 學校對藝術素養培育認識不足
不同學校針對藝術素養培育設置了不同課程,但是取得的教學效果都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學校對藝術素養的培育方法、培育理念認識不足,藝術素養培育采取的方法不夠創新有效,無法幫助學生提高藝術素養。一方面,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主要采取教師在講臺上主講理論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聽講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階段并未考慮學生對藝術教育的接受能力、感興趣程度,導致藝術類課程僵化,難以發揮實質效用;另一方面,藝術素養培育課程往往并非學校重點關注和學科培養的課程,大部分高校的藝術課程偏向于音樂、美術鑒賞,而學生由于缺乏基礎理論知識,對相關藝術的領悟能力有所欠缺,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即便是日常校園活動中的藝術類活動、藝術類賽事,也受學生個人專業能力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缺少藝術實踐機會,學校也對藝術類活動的重視不足,最終導致大學生藝術素養不高。
2.2 學校藝術素養培育理念陳舊
從高校藝術素養培育來看,藝術類選修課程仍然是大學生群體提高藝術素養的重要渠道,但是培育方法有所局限,特別是在高校,受教育群體和教師主要在同一個圈內循環或者按照政策執行,跨群體、跨學校之間的交流仍然較為薄弱[4]。大部分藝術課程設置并未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論高度是否匹配等開展深層討論,導致藝術素養培育仍然以理論講述的課堂教學方式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囿于視頻、照片等教學資料,沒有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導致寶貴的教師資源變成資料放映專員,藝術教育機會被浪費。隨著各類信息技術的發展,藝術教育不能再局限于資料教學,實踐教學應該成為藝術素養培育的重要方向。
2.3 學生藝術素養基礎薄弱
從學生角度看,除了專業的藝術生和少部分特長生在大學之前接觸了藝術教育,大部分學生受高考壓力影響,上大學前更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對藝術作品的認知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階段。特別是以數理化為主要學習方向的理科學生,其對藝術類課程和藝術素養培育的接觸更少[5]。這就導致部分大學生藝術基礎薄弱,對藝術領域一竅不通的也大有人在。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的非家長式管理和自主學習的雙重放松,導致娛樂、游戲、休息等成為大部分學生的生活,對于藝術素養的提高更是缺乏興趣,缺少藝術追求。
2.4 教師與學生思想認知存在偏差
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不同教師、學生對藝術的認知有所差異,部分人對藝術素養在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有所忽視,更注重專業教育,沒有認識到藝術素養對藝術情操、思想品格的影響,導致很多大學生認為藝術教育是參加活動獲得學分以順利畢業的條件之一,而不是對生活、工作、就業有幫助的教育課程[6]。也有部分學生認為藝術素養是藝術生應當具備的專業素養,其他學生應當注重所學專業知識。多種原因作用,導致學生與教師對藝術教育產生認知偏差,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 新時代大學生藝術素養的培育策略
3.1 優化藝術教育方法
學校需要充分結合現有資源庫,重視梳理中國傳統藝術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優化藝術教育方法。首先,從傳統藝術中找尋方法,重點關注傳統藝術教育的自在和諧之美,真正理解藝術的本質在于身心和諧,通過藝術的方式凈化人的心靈,表現人的思想狀態,挖掘藝術教育的核心。其次,適當提高古典藝術在藝術教育中的占比,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領域,讓學生貼近母語藝術,更好地領略藝術之美[7]。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民族歌舞,參觀民族樂器館,設置古典樂器課程、古典舞、國畫興趣班等,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最后,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邊教學邊評估的方式,選取學生喜歡的經典教學案例,形成教學資源庫,以進步思想為引領,以藝術教學為表現方式,不斷培育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提高社會整體素養。
3.2 拓展多樣化教育資源
學校和教師應當拓展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將藝術教育的視野放置到社會文化活動中,形成雙向互動。以學校設置的藝術課程為基礎,融入博物館、美術館等社會資源,開展藝術實踐教育,形成教師、社會文化研究單位相結合的藝術教育體系,增強學生藝術體驗感和學習效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藝術教育融入校園歷史、校園文化中,強化師生對文化素質教育的認同,從而營造主動學習、主動融入的良好氛圍。有效整合社會藝術教育資源,以聯合打造學生藝術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參加藝術素養提升活動,如藝術展覽、校園音樂節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自覺獲取藝術知識。同時,可以采取師生相互組織、共同參加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藝術的表現形式,挖掘學生的藝術個性和藝術創新精神,激發大學生的藝術活力。
3.3 豐富藝術素養培育方式
豐富藝術素養培育課程的方向、拓展教學渠道能讓藝術素養培育課程的設置更加有效。增加課程的種類和頻次,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相關科目的重視程度,從而實現質變,對藝術素養培育產生正向影響。開設課程之前可以采取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學生的個體偏好,科學合理地設置藝術素養培育課程,從而以雙向選擇教學的方式提升藝術教學效果。同時,藝術素養培育不能僅停留在欣賞教學、參觀教學階段,學校需要為藝術教學提供充足的教學硬件和運作資金,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確保場地、設備到位,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古典藝術與現代藝術的教學融合,讓藝術教育迸發新的生命力,助力培育大學生的藝術素養。
3.4 定期開展文化藝術活動
學??蓪⒚磕甑膫鹘y節日作為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契機,定期開展典型性強、參與度高、氛圍濃厚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通過增強文化藝術活動的趣味性和現代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二級學院則可以在學?;顒拥幕A上,開設與學院發展、藝術發展相適應的藝術類活動,提高藝術與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程度。同時,可以采取藝術素養培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增強課程的互動性,豐富學科教育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定期開展藝術實踐班、文化藝術活動,豐富合唱、舞蹈、攝影、書畫、話劇、文學作品等不同種類文化藝術活動,通過設置獎勵、增強活動趣味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活動。
3.5 推動高雅藝術進校園
聯動周邊高校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不同院校可以共享活動開展經驗,拓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方式,從藝術素養培育視角出發,加大“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力度[8]。主動配合交響樂、話劇、京劇等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工作,讓活動順利開展、有效開展,使其成為大學校園中主打的品牌活動,強化對大學生的吸引。在開展活動之后,可以采取征集觀后感、攝影作品等方式,通過評比選出優秀的文章和照片展出,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時,拓展高雅藝術小舞臺,搭建學生創作、表演平臺,為具備一定藝術基礎的學生提供藝術展現舞臺,拓展藝術素養培育渠道,使學生相互促進、相互共享、共同學習,幫助學生拓展藝術愛好,激發藝術活動生命力。
3.6 開展藝術類專家講座
邀請具備專業素養的藝術類專家到學校開展講座,能夠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氛圍,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審美層次,打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體系。通過事前調研征集學生需求,邀請學生感興趣的藝術領域專家,開展如應聘穿搭、形體教學等具有明確主題的講座,讓學生主動學、主動思考、主動參加,感受藝術講座魅力,真正實現藝術課程以講帶學,學以致用。
4 結語
藝術素養培育作為大學期間幫助大學生塑造人格、塑造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從學校向社會過渡中提升自我、豐富精神內核的重要手段,能夠真正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感受世界,與世界相處,因此藝術素養培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這也意味著各個高校需要更加關注藝術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學措施、開展活動方式等方面逐步完善藝術教育體系,真正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藝術素養培育平臺。
參考文獻:
[1] 宋艷.藝術素養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作用[J].大觀(論壇),2020(11):95-96.
[2] 蔣雯.新時代大學生藝術素養培育的途徑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30):194-196.
[3] 王肅.從音樂美學視角探究大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J].文化產業,2020(8):157-158.
[4] 李孟賈,霍楷,籍亞玲.大學生素質教育中藝術素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才智,2020(6):216.
[5] 向欣怡.理工科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培養途徑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9):84.
[6] 羅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藝術素養的要求[J].藝術品鑒,2018(26):316-317.
[7] 劉虹.如何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公共聲樂教學為例[J].北方音樂,2018,38(1):197.
[8] 刁佳.大學生藝術素養的現實作用[J].閱江學刊,2017,9(6):130-134,145.
作者簡介:曲鳳東(1977—),男,山東萊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