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王致韜(1986- ),男,漢族,江蘇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館安全。
摘要:消防安全作為博物館管理的重要環節,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博物館消防管理是一個值得探討與思考的話題。本文對博物館火災隱患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博物館防火災安全工作的有效對策,以促進博物館的消防能力提升。
關鍵詞:消防安全策略;博物館;安全隱患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它們所收藏的文物和藝術品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歷史和文化,這些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在博物館內需要得到妥善保護。因此,消防安全是博物館管理者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當前博物館消防安全發展現狀
目前,隨著博物館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消防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通過加強防火措施和技術手段,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為博物館消防安全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博物館消防安全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不斷完善
《文物保護法》《消防法》《博物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了博物館在消防安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此外,國家標準《博物館消防安全規范》也為博物館消防安全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指南和技術標準。
(二)博物館消防安全技術手段不斷更新
自動火災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消防安全監控系統等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博物館消防安全水平。與此同時,博物館也在加強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員工對消防安全的認識和應急處理能力[1]。
二、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意識薄弱
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意識薄弱是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1.缺乏消防安全管理意識。有些博物館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對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消防安全意識。這導致消防安全方面的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沒有得到有效開展。
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缺乏規范性和可操作性。有些博物館甚至沒有制定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導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推進和開展[2]。
3.消防安全設施不完備。有些博物館的消防安全設施不夠完備,例如消防水源不足、滅火器不足、疏散通道不暢通等,這些都會影響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同時,一些博物館在建筑設計和改造中沒有考慮消防安全因素,導致消防安全設施無法得到有效布置和使用[3]。
(二)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
1.制度執行不嚴格。部分博物館制定了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中卻存在不嚴格的情況。例如,有些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對制度要求不重視,或者對制度內容不熟悉,導致制度執行不到位。
2.制度落實不全面。有些博物館制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得到全面的落實。例如,有些制度只是形式上的制定,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宣傳和推廣,或者只是部分落實,沒有得到全面覆蓋[4]。
3.制度更新不及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博物館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但是有些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時,導致制度內容滯后,無法滿足當前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
4.制度執行效果不理想。有些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雖然得到了全面的落實,但是執行效果不理想。例如,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漏洞和問題,導致制度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有些博物館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時缺乏實效性,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導致制度難以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
總之,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博物館應該加強制度宣傳和培訓,落實制度執行責任,及時更新制度內容,加強制度執行效果評估,確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實和執行,為博物館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博物館消防設備維護檢修工作不到位
博物館作為公共場所,消防設備維護檢修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博物館消防設備維護檢修工作存在一系列問題。
1.缺乏定期檢修。一些博物館缺乏定期檢修消防設備的意識,導致消防設備長期處于未檢修狀態,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設備可能無法正常使用,從而無法保障博物館內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5]。
2.維護不及時。一些博物館在發現消防設備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進行維護,導致消防設備的工作效能降低,無法正常工作。同時,由于維護不及時,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甚至導致消防設備損壞[6]。
3.維護不到位。一些博物館在維護消防設備時,只是進行了表面性的檢查和維護,沒有對設備內部進行徹底的檢查和修理,導致消防設備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無法保障消防安全。
4.維護不專業。一些博物館的維護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進行有效維護工作,導致消防設備無法正常使用。此外,一些博物館的維護人員也缺乏相應的培訓和教育,無法及時了解新型消防設備的維護方法和技能[7]。
(四)博物館庫房消防管理薄弱
博物館文物庫房是保存珍貴文物的重要場所,其消防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博物館文物庫房消防管理存在諸多薄弱環節。
1.消防設備不完善。一些博物館文物庫房的消防設備不完善,如滅火器數量不足、消火栓位置不合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完備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文物庫房的消防安全[8]。
2.存在消防漏洞。一些博物館文物庫房存在消防漏洞,如通道堆放物品、電線雜亂、防火門未關閉等。這些消防漏洞會給文物庫房的消防安全帶來極大的隱患。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物庫房消防管理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為了保障文物庫房的消防安全,博物館應加強完善消防設備,及時消除消防漏洞,制定完善的消防預案,加強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教育和培訓,定期進行消防演練,確保文物庫房的消防安全。
三、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強化措施
(一)增強消防安全意識
博物館文物庫房消防安全管理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文物庫房的消防安全,必須加強消防安全意識的培養。
1.加強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博物館應定期組織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向工作人員普及消防安全知識,讓他們了解火災的危害性,掌握火災應急處置流程,提高消防安全意識。
2.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博物館應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明確消防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管理規定,明確工作人員在火災發生時的職責和應急處置流程,確保消防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3.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博物館應定期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培訓工作人員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知識,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4.加強消防設施的維護和檢查。博物館應加強消防設施的維護和檢查,確保消防設施運行正常。同時,應定期組織消防設施的檢查和維修,保證消防設施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5.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博物館應定期組織消防演練,檢驗消防預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在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置。
6.加強安全監管和管理。博物館應加強安全監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文物庫房消防安全管理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消防安全問題,確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有效實施。
(二)落實消防安全制度
盡管當前大部分博物館消防管理工作已經制定好了消防安全制度,并建構符合其特色的崗位職責,但依舊有個別博物館出現了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博物館需要注重落實消防安全制度,綜合以下幾個方面,推動博物館消防管理的最大功能。
1.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實好規章制度的建設工作,將不同的制度貫穿在博物館日常事務的管理過程中,幫助職工養成遵守制度的好習慣。
2.用主動管理形式代替過去被動管理方式,從而更引導職工積極地去發現制度中的缺點,并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提升人員消防安全意識,積極參與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3.要做好消防安全制度優化與創新工作。隨著博物館的發展和革新,過去的消防安全制度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脫離了博物館的現實需求,所以需要對消防安全制度進行及時更新,減少制度上的漏洞及消防隱患的出現。因此,制度規定需要根據博物館的實際,定期革新,充分發揮消防安全制度對博物館消防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
(三)注意設備的維護檢修工作
不管是電氣設備還是消防設備,只有實現定期檢驗和維修,才能夠減少火災隱患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最大限度降低火災事故的發生。為了保障電氣設備安全穩定運行,更要對博物館中的機電設備進行有效管理和保養[4]。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防火工作,確保消防安全,避免因操作不當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消防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此外,還需結合消防業務需求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方案,以此來提高工作人員整體安全意識及專業技能水平,提升博物館消防管理人員的自我保護能力。博物館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隊伍,主要負責消防設備的管理和電氣設備的檢修維護工作。另外,應做好消防裝備器材及應急救援物資的儲備工作,從而更好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出現[5]。根據規劃要求對消防設施定期檢修檢查,其中對于消防滅火器材和防火卷簾消防設施要給予定期的檢測,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定期檢測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可以有效避免因消防設施故障而引發事故。定期維護測試,對消防設施運行狀態進行判斷,及時更新、修復異常設施部件,確保各項消防設施一直處于平穩運行狀態。
(四)加強博物館庫室的安全保障
1.藏品庫房。按照庫房耐火等級,合理安排頂棚、墻面裝修材料,確保相關材質為不易燃材料,地板為難燃性材料,同時博物館的庫房內不應堆放易燃物品等。庫房還要建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需要安裝鹵代烷或者二氧化碳滅火器,還可用氣體滅火系統滅火,一般藏品倉庫都可以安裝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倉庫內照明線路實行分段控制,不允許超負荷工作,不允許使用高溫燈具,燈的周圍不應有可燃物體,燈光鎮流器應采取適當的隔熱和散熱措施,人員出倉時,應達到斷電的目的;博物館消防管理人員需要對庫房進行經常性的巡視,及時發現隱患并予以消除。
2.陳展大廳。陳展大廳耐火等級為1級,陳展大廳所用的展臺展柜、墻面宜采用不易燃材料;陳展廳內的地面及天花板均應涂有耐水防水層。大的陳展廳應當設防火分區,每一個防火分區的面積不應超過1000平方米,防火分隔、隔墻、防火門耐火極限應不小于3小時;對已損壞或損毀的文物,可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修復。對于不適合存放或搬運文物,要在他們存放的空間設置適當防潮層。陳展大廳需安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配備滅火器具,設消防應急燈、燈光疏散指示標志、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展廳內無法暫架線路,照明線路實現分段控制,不允許超負荷工作,不允許使用高溫燈具,燈的周圍不應有可燃物體,燈光鎮流器應采取適當的隔熱和散熱措施,人員出倉時,應達到斷電的目的;應由工作人員對陳展大廳進行經常性巡視,及時發現隱患并予以消除。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運營態勢的平穩度直接影響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一旦消防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或出現疏漏,易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嚴重阻礙博物館的正常運作與長遠發展。因此,博物館需要加強對消防管理工作研究和探索,對博物館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因素進行深度剖析,以科學合理的方式落實相關對策,設置先進的防火系統,避免因火災事故而給博物館帶來巨大的損失,促進博物館防火能力的提升,繼而將火災隱患遏制在萌芽階段,用高水準消防安全工作支持博物館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連生.博物館現代消防安全管理與設施維護研究[J].湖北應急管理,2023(03):54-55.
[2]王河云.新形勢下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策略淺析——以福建博物院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4):59-62.
[3]葛永帥.新形勢下對博物館消防安全動態管理的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1):15-17.
[4]隨廷廷.博物館消防設備的維護與安全問題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22,20(08):49-51.
[5]梁定龍.博物館消防安全工作淺談[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02):106-108.
[6]齊林.淺談博物館消防安全及預防[J].東南文化,2021(S2):110-113.
[7]徐汝佳.淺談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消防安全管理與對策[J].西部旅游,2021(17):93-95.
[8]許曉天.博物館全科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1(2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