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婷
【摘要】在幼小銜接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意義,并能夠遵循《幼兒園入學準備指導綱要》中的相關規則要領,加強對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做好對幼兒入學的身心、生活、學習、社會的準備工作,以提升幼兒綜合素質,為幼兒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提供助力。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幼小銜接;策略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也是幼兒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做好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教學準備工作,以逐步培養幼兒的思想意識,提升幼兒的綜合活動能力。幼兒園要加強幼小銜接教學力度,扎實做好推進幼小銜接課程的學習活動,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等奠定基礎。同時,幼兒園還要充分發揮橋梁的作用,將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組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確保幼兒能夠通過學前銜接教學工作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為保障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科學、規范、有效的開展提供平臺。
一、做好幼小銜接教學的重要意義
1.幼兒教育的本質特點
幼兒教育的本質特點是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這種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待人有禮的習慣以及與同學和睦相處的習慣等等。人們常說“三歲看老”,可見,幼兒教育對孩子一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在幼兒時期的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對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結合幼兒特點,開展一系列具有多樣性、創新性的實踐活動,以促進幼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良好品格和習慣的養成。
2.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教學中,做好幼小銜接教學工作有助于幼兒向學齡兒童的過渡,幫助學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為學生一年級學習做好鋪墊。在幼兒園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嚴格遵循《幼兒園工作規程》引領學生進行創新性實踐活動,確保幼兒在“游戲化”理念引領下,提升基本活動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綜合學習的教育,扎實全面推進幼兒教育工作。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從思想上重視幼小銜接,并能夠從幼兒身心特點出發,通過一系列趣味性活動來幫助學生感受到自己即將成為小學生,自己與以前不一樣了,自己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事情了等等,全面提升幼兒的核心競爭能力。
3.幼小銜接對于家長的意義
在幼小銜接教學工作中,家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他們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起著關鍵作用。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家校合作在幼小銜接中教學作用的發揮,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以幫助幼兒更好適應幼小銜接工作。作為家長,要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家庭教育環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逐步提升幼兒對知識的運用及駕馭能力,為促進幼小銜接活動的順利開展鋪平道路。
二、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教學重點
為了幫助學生更快融入小學時期的生活,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節奏,教師要注重與家長及時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以使幼兒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作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素養等,這也是幼小銜接工作的教學重點。具體來說,幼小銜接階段的工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端正家長態度
在幼小銜接教學工作中,有部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做好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導致各種幼兒不能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現象的產生。為此,幼兒園要通過與家長及時有效的溝通,鼓勵家長端正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以使家長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好孩子的基礎工作,幫助幼兒提升生活準備能力。作為家長,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能夠逐步對幼兒的作息時間進行調整,要讓幼兒感受到“我長大了,快要上一年級了,不能像以前一樣只顧著玩了”,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幼小銜接課程的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讓幼兒在家長的督促下逐步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其次,要注意對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作為家長,要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生活規律等,并能夠結合幼兒平時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幼兒進行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還有就是要注重對幼兒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幼兒自理包括自主吃飯、穿衣、洗臉、洗襪子等事情。由于幼兒在自理方面依賴心理較強,作為家長,對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要敢于放手,注重對孩子的愛與激勵,以逐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2.關注具體問題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為了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師要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習環境與學習特點,通過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活動來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作為幼兒園教師,要特別注重對一些具體問題的關注,如幼兒是否對小學學習生活充滿期待?幼兒能否大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是否能夠熟練的準備自己的學習用品?幼兒是否能夠準確地說出父母的電話號碼以及自己的家庭情況等等。對于以上與幼兒密切相關的問題,幼兒園要能夠利用有效時間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便于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
3.培養幼兒自信
在幼兒園工作中,教師要全面關注學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情況,注重對幼兒自信心的培養。首先,作為家長,要能夠依據幼兒的表現情況予以幼兒充分地鼓勵和幫助,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叔叔阿姨能夠主動打招呼問好等等。其次,作為幼兒園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幼兒的性格特點,發現幼兒在各方面的不足之處,耐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以增強幼兒自信,為幼兒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而且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教師還要及時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對幼兒進行一定的表揚與支持,以增強幼兒自信,提升幼兒核心素養。
4.加強習慣培養
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生活、習慣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以為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助力。在幼兒生活習慣方面,教師要加強習慣養成教育,可依據班級幼兒情況,組織學生開展穿衣服、穿襪子等比賽活動,以培養學生自主穿衣意識,并逐步向穿得又快又好過渡。還有自己吃飯、喝水、睡覺、擺放物品等行為,教師都要對幼兒進行加強教育。教師還要注重對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幼兒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教師可以從準備學習用品、擺放學習用品,形成良好的坐姿、讀書姿勢等方面幫助學生做好過渡時期的準備工作,以為提升幼兒課程技能奠定基礎。
三、做好幼兒園幼小銜接工作的策略
做好幼小銜接教學工作對于孩子順利實現學習過渡具有積極而又重要的意義。那么,具體操作上該從何入手呢?
1.轉變教育觀念,達成教育共識
傳統的幼兒教育著眼于當下,不關注幼兒今后的發展情況,這就使得進行幼小銜接的機會被錯過,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能讓幼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幼兒教師要能夠轉變教學觀念,以幼兒課程目標的達成為指引,從趣味性、創新性學習目標出發,積極開拓出具有全面性、深度性的學習路徑,以凸顯出時代背景下幼小銜接工作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幼兒園教師要隨時就幼兒的在校表現與家長進行溝通,在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期許以后,邀請家長參與到幼小銜接教學活動中來,科學開展對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教育指導工作,以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思想認知,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發展鋪平道路。如幼兒園要定期組織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制定出對幼兒的銜接教育工作,讓家長對幼兒當前的學習生活狀況有一定的了解,以使幼兒在家校合作學習活動中真正有所受益,從而提升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另外,作為家長,要能夠依據教師對孩子的培養要求,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家校共識的作用下真正增強對今后生活的自信,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2.提前進行體驗,強化適應能力
幼兒園要注重對幼兒創新性學習活動的引導與開展,通過活動讓幼兒對自己即將面臨的生活有大致初步的了解與認識,提升幼小銜接教學質量。因此,幼兒園教師要依據幼兒園課程提前帶領學生進行體驗活動,以促進學生適應能力的提升。首先,幼兒園教師要做好幼兒對新的學習環境的適應性體驗。幼小銜接孩童今后要面對的是新環境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更多的老師、同學等,這些都會對幼兒的認知造成沖擊,對幼兒的心靈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幫助幼兒減輕心理、認知等受到的沖擊,減少幼兒在課程中受到的影響,教師可以依據幼兒身心特點設計出仿真模擬情境,讓幼兒能夠在幼小銜接階段對今后需要面臨的生活有所感受和提前體驗,幫助幼兒提前適應需要面對的困難,提升幼兒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以使幼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提升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其次,還要能夠創設出鍛煉情境,以幫助幼兒提前適應一些身體或者心理上的探索學習興趣和動力。此外,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提前背上書包,學習自己整理書包和一些必要的生活學習用品,養成自律的習慣。作為家長,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幼兒接觸一些一年級的小學生,讓小學生向幼兒介紹小學生活的豐富多彩,讓幼兒能夠有意識以小學階段的作息標準、課程安排、活動項目等來要求自己,以為開啟高品質的幼小銜接活動而努力。
3.鍛煉克難能力,培養自律意識
要想做好幼小銜接教育工作,教師就要注重對幼兒自律意識的培養和教育,提升學生探索課程的綜合能力。為此,幼兒園教師可結合《幼兒園入學準備指導要點》,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來幫助學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幫助幼兒鍛煉堅強的毅力,培養幼兒高尚的品質,以使幼兒駕馭知識點的行為和應用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凸顯出幼小銜接教學工作的作用與價值。如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教師可結合現有環境,創設出契合幼兒的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學習活動,以讓幼兒在科學趣味探索性活動中逐步增強個人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從自己系鞋帶、自己上廁所等方面教育幼兒學會照顧好自己,由于幼兒能力參差不齊,比如有的幼兒可以很快完成自己系鞋帶的任務,有的幼兒繞來繞去把鞋帶弄成了死結,幼兒會感到非常難堪,甚至產生挫敗感,覺得自己真的是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這時候對于那些各方面能力不足的幼兒,教師不要直接批評、指責,而要從幼兒實際情況入手對幼兒進行幫扶指導,以幫助幼兒培養克服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對動手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單獨訓練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找到困難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癥結所在,避免幼兒以后產生類似的錯誤現象,從而使幼兒的各種能力能夠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升。
4.培養勞動技能,鍛煉合作意識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幼兒園老師的幫扶作用下逐步形成的,而當進入小學階段以后,幼兒的各項工作都需要自己去完成。為了提升幼兒適應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能力,幼兒園教師就要提早對幼兒進行勞動技能的培養,以幫助幼兒形成手腦并用的能力,讓幼兒學會完成某項合作任務,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另外,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教師還要能夠為幼兒構建出科學的學習情境,以使幼兒明白自己今后不能單純地以玩為主,而是要逐步向學習知識、學習本領的方向過渡,培養幼兒的綜合認知能力,逐步提升幼兒的勞動技能,增強幼兒自主意識,提升幼兒合作意識。如在幼小銜接教學工作中,為了提升幼兒的勞動技能,幼兒園老師可以通過“班級衛生我來維護”的班級主題活動來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并通過地面環境、桌面衛生的對比來讓幼兒感受到良好的學習環境給自身帶來的心理愉悅感,使幼兒明白良好生活環境的營造需要我們的雙手去創造等等。另外,幼兒園教師還可以通過模擬情境的營造來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使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班級值日活動中,有效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
5.培養行為習慣,形成核心素養
要想讓幼兒逐步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幼兒園教師就要加強對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讓幼兒能夠充分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進而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在幼小銜接階段,如果幼兒的行為習慣等基礎不牢,那么幼兒的成長發展等也會受到阻礙,不能充分發揮出幼小銜接的教學功能價值。為此,在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對幼兒良好坐姿習慣的培養教育工作,以使幼兒能夠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另外,幼兒園教師還要逐步幫助幼兒養成預習習慣,合理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規劃的能力,幫助幼兒做好每一件事情,以使幼兒的專注意識等得到有效的培養。幼兒園教師還要加強對幼兒講禮貌、懂禮儀等習慣的培養。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要能夠依據幼兒的認知意識,對幼兒開展適切的創新性活動,以讓幼兒成為有禮貌、懂文明的新時代小學生做好準備。在幼兒園階段,教師還要加強對幼兒講衛生等習慣的培養,以使幼兒能夠把自己當作是班集體的主人,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熱愛班集體的意識。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幼小銜接教學工作活動中,教師要能夠從幼兒身心特點出發,從多方面、多角度引領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以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天都有新的進步。幼兒園要做好家校銜接工作,為幼兒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家庭環境等,幫助幼兒做好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學習生活的過渡工作,這樣才能把幼小銜接教育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落到實處,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方丹萍.幼小銜接聯合教研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幼兒教育研究,2023(01).
[2]姜肖艷.科學導向:奏好幼小銜接四部曲[J].兒童與健康,2023(01).
[3]王輝.幼小銜接:幼兒園可以做什么?[J].基礎教育課程,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