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摘 要:識字與寫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不能將識字與寫字教學當作小學階段已經完成的任務,初中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基于教材內容和生活邏輯進行識字與寫字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識字與寫字;教材內容;生活邏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基礎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指出,“識字與寫字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綜合運用隨文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逐步發展學生識字、寫字能力”。[1]識字與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我們不能將識字與寫字教學當作小學階段已經完成的任務,認為初中階段無須再花過多時間識字和寫字。實際上,初中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學生樹立漢字意識,讓學生學好漢字、寫好漢字,在識字和寫字中修身養性,更好地傳承祖國的優秀文化。[2]據此,我基于教材內容和生活邏輯,對初中的識字與寫字教學做了一些探索。
一、 基于教材內容的識字與寫字教學
以往的識字與寫字教學主要是隨文識字,讓學生在文本語境中理解意思。隨文識字能使單個的字具有特定的意義和一定的應用價值。但是,學生對字的掌握仍然處于靜止狀態,僅僅處于“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而非“實現其應用價值”。我們可以基于教材內容,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設計不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識字與寫字,既對單元中的學習任務做了一定的教學補充,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應用漢字,感受漢字學習的樂趣。
例如,我根據統編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教材部分單元中的學習任務,設計了相關的識字與寫字實踐活動。
教材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有:涵泳品味,把握詩歌意蘊,體會詩歌的藝術魅力;學習朗誦技巧,舉行朗誦比賽;選擇一個對象,寫一首小詩,抒發自己的情感。據此,我設計了兩個識字與寫字實踐活動:(1) 借助重音、停連、節奏等,讀出詞語(嘶啞、洶涌、黎明、腐爛——選自《我愛這土地》)的情感,理解詞語的含義。(2) 選擇一個對象,寫一首小詩,抒發自己的情感,要求使用本單元“讀讀寫寫”中的字詞。根據第一單元朗讀教學的需要,我指導學生從字詞的發音入手,切口小,便于學生掌握朗誦的相關知識點;同時,通過朗讀,讀出詞語的情感,理解詞語含義的教學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中國語言文字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文字的魅力。
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走進小說天地”的學習任務之一是:尋找你周圍生活中的小說素材,進行虛構、演繹,編一個故事,或試著寫一篇小小說。由此,我設計的識字與寫字實踐活動是:使用本單元“讀讀寫寫”中的字詞創設情境,并在此情境中進行虛構、演繹,編一個故事,或試著寫一篇小小說。盡量多地使用本單元中的字詞。這一實踐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用學習到的字詞寫小小說,通過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字詞,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進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字詞積累。
第三單元《醉翁亭記》“積累拓展”部分的學習任務之一是:《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經變成了成語,在后世流傳,找出來,說說它們在文中的含義及在現代漢語中語義的變化。據此,我設計了兩個識字與寫字實踐活動:(1) 搜集并整理本單元文言文中的成語在文中的含義及在現代漢語中的語義,并探究其語義的變化。(2) 搜集本冊書“讀讀寫寫”中的成語,探尋成語的源頭,整理成語中的典故與思想,探究成語的文化內涵。第六單元《智取生辰綱》“積累拓展”部分的學習任務之一是:這篇課文用的是元明期間的白話,還夾雜著當時的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詞語,字面上跟現代漢語完全一樣,但意思不同,如“計較”“謝”等。試從課文中找幾個這類詞語,比較他們與現代漢語的不同。據此,我設計了兩個識字與寫字實踐活動:(1) 搜集并整理元明期間白話中的方言,比較其在文中與現代漢語意思的不同,探究漢字在社會發展中的演變規律。(2) 搜集并整理“讀讀寫寫”中字詞在現代方言中的使用情況,并探究這些詞語消失或保留的原因。這些識字與寫字活動從教材內容出發,帶領學生策劃并開展語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注重語言文字及其文化內涵的認識與理解,在語言運用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
以上探索中,識字與寫字教學不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適時融入單元學習任務中,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活動探究相輔相成。
二、 基于生活邏輯的識字與寫字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3]這就要求我們努力追求課程內容、學生生活、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學生有會說不會寫、提筆忘字的情況。不妨抓住這些契機組織識字與寫字活動,如搜集自己作文中、其他學科以及生活中的錯別字,尋找錯別字中的高頻詞,探究漢字規律;讓學生將“口語交際的過程”變為學生“主動識字的過程”和“識字寫字能力運用過程”;編撰漢字故事,以識字與寫字為題材進行文學創作等。
首先,我們要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去搜集易錯字;然后,再探究字詞的特點。以下是學生搜集到的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的一些易錯的字(括號中為錯字):
歷史:手工工場(廠)、君主專制(治)。
政治:奉行法治(制)、公民權利(力)、國家權力(利)。
化學:渾(混)濁、木炭(碳)。
如果我們能結合這些錯字展開識字與寫字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識字與寫字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使學生在理解漢字使用規律的基礎上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例如,“工場”的意思是手工業者集合在一起生產的場所,“工廠”的意思是直接進行工業生產活動的單位。字義的對比,還能反過來促進對“手工工場”的理解。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關注漢字、運用漢字。如閱讀菜單、景區廣告詞、社會高頻詞等。以下是學生根據生活場景分類搜集到的一些易錯的字(括號中為錯字):
餐館:醋溜(熘)里脊、烘焙(培)。
景區:尋人啟事(示)、告示(事)。
社區:共克時艱(堅)、阻(狙)擊戰。
在生活中識字與寫字,是新課標反復倡導的理念。在義務教育第一、二學段,教師往往會借助識字小報、識字卡片等方式將識字與寫字融入生活情境。在第三、四學段,則可以通過實踐、整理、總結等方式,在理性的思考與分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4]。這一性質要求我們將識字與寫字教學與生活結合,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領域整合,在少而精、實而活的實踐活動中,豐富識字與寫字教學的內涵,激發學生對識字與寫字的興趣。
參考文獻:
[1][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2,4,1.
[2] 王紅英.識字與寫字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