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教育方面,與信息技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微課是與當代社會相結合順應互聯網教育大趨勢下的產物,且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已經有了一定的運用。由于初中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微課,要能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程度,進行分層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在對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運用價值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如何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進行探討,以期對有關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課資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研究
自從信息技術進入教育界后,我們一直十分關注資訊科技與教育的融合。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教育界逐漸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新時代學生的發展已然格格不入。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進初中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和獲得信息的實際運用。而對于微課的運用,有助于構建一個有效的課堂,并能使學生積極投身到初中信息技術的學習之中。因此在拓展學生的科學培養思路和實現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共同目標下,必須重視運用微課的方法,積極開展具有較高專業性的教學活動,促進信息技術教學在實踐中取得較好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專業支持。
一、微課程的特點
微型課程是指在教學活動中,由教師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化的課程。它的主要特征是:目標性、實效性、非獨立性,有別于傳統的信息教育,它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而設計的一門教學課程,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也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和實踐需要。同時,微型課程與教材中的信息技術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門獨立于教科書之外的課程,它既保證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又了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從根本上消除了學生對某些知識的疑問、認識上的盲區和誤區,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取得切實的成效。
二、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信息技術教學資源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微課”成了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資源,微課形式豐富了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了更廣泛的知識,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多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教師往往只是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并沒有充分地利用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擴展,從而使學生所能獲得的信息技術知識非常有限。微課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不足,比如微課中的新內容、新知識、信息技術知識,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微課本身就是對信息技術的知識進行解析,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各個教師所講的信息技術,從而讓學生對其理解更為透徹,為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學生在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和新的觀念的同時,也會使他們的思維方式發生改變,使思想活動更加活躍。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分層教學
微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制作出相應的視頻,從而確保學生能夠達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與傳統的課堂相比,微課將會減少大量的理論知識,并將重點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微課的教學時間也比較短,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微課的教學,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業表現和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程度,并依據有關資料,將學生按小組進行適當的分組,并按小組的不同情況制作微課,以保證學生在微課上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微課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以雙向互動為基礎
一般來說,微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由教師自己拍攝和記錄的教學視頻,實現的方式是通過網絡和學生互動,或者通過課堂上的評論和練習來實現。這種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學習體驗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單純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很難充分調動學生的互動性和主動性,而微課互動的獨特優勢也就更難體現出來。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互動性,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展示效果,為師生間的互動創造一個良好的互動環境。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或者是教師自己來錄制,或者是師生互動的問答,來活躍課堂的氣氛,讓聽課的同學快速地融入自己的學習環境中。其次,可以適時地將互動游戲、答疑游戲、課后小測驗等內容融入微課程中,使每位同學都能將平日所學的知識迅速融入各種實踐技能的培訓之中。同時,通過微課社群,逐漸向師生間的互動學習社群發展,通過社會交往平臺,實現學生的學習與體驗。
(二)以理論呈現為支撐
在我國教育改革和深入發展過程中,更多適合新時期的教學理論逐漸產生。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利用教學理論的展示,把教材中的信息技術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進行微課教學,學生在進行微課學習時不斷查漏補缺,提高主動學習能力。在實施微課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把分層教學理論、情境教學理論、問題導向理論等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成為教學的重要支撐,從而使教學更加有效。例如,在《編輯與修飾表格》一節課中,針對初中生所掌握的不同的信息技術知識,應在分層教學的指導下,實施微課教學。將本節課的數字輸入知識整合成微型教學錄影帶,并將其分為簡單學習、思考學習、自主學習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供不同水平的同學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過程呈現為重點
在初中生的微課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過程化”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不注意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使得知識與認知出現偏差。
例如,在《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這節課上,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該課程的基本內容,然后從淺到深,從易到難,進行分組式的學習。每次學習向幻燈片里添加背景、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都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以加深對輸入資料的了解,并進行相關記憶。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技術中的重點和難點。
(四)以課件呈現為輔助
在實施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時,還應該通過課件的展示來實現對多媒體課件的精美設計,利用感官上的刺激來加強學生的關注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制作課件時,要適當增加一些適合初中生的視頻,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達到“我要學”的目的。
例如,在《簡單的數據處理》的課程中,我們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excel來完成建立表格、輸入數據等操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課件,來進行課程安排和設計,利用微課資源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效。
四、微課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的,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課堂預習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提前對知識進行預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思維水平,為學生選擇、設計適合自己的課程。利用微課的教學資源,教師必須事先制定好課程的教學目的,從而確定課程的主要內容,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初中信息技術課剛開始時,教師可以找一些好玩的電腦軟硬件,讓學生在課堂上看,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激發他們對該課程的興趣,方便教師后續的教學。例如,在學習“Flash動畫”中的內容時,在正式進入 Flash的課程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 Flash動畫的錄像來引導學生。教師可以制作一部節水、愛護水資源的短片,在Flash動畫中加入一些初中生比較熟悉的卡通人物角色,并將其與之對應的動作與聲音相結合。通過視頻教學,可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 Flash動畫有更多的興趣。因此,運用微課進行課堂導入,并精心安排課堂導入環節,可以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提高學生參與主動性,促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以學生為導向,依托微課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使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運用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微課,來豐富課堂,使得教學更加充滿趣味。關于課堂設計,教師可以制作立足于日常生活內容的微課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在課堂中加入音頻、動畫等,利用微課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設計和選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微課資源時,應從“以人為本”的原則進行教學。比如“建立站點”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來進行關于建立站點的詳細教學。在進行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記憶競賽,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誰的準確率高,誰就能拿到小獎品。利用微課資源和游戲教學相結合的方法,既能滿足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又能有效地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微課的資源,在微課上加入一些與此有關的知識,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更加透徹,從而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制作動畫”等信息技術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將視頻在教室播放,讓學生體驗到各種精彩的教學,從而體會到課程的樂趣。另外,教師還可以添加課本上沒有的內容制作動畫,讓學生更加了解動畫制作及學習資源來源。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師的微課,得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這也就意味著,學習信息技術并不是只限于教科書,還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更多有效資源,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
(三)根據教學效果原理,運用微課教學資源進行課后復習
當前微課的教學模式有啟發性、實踐性、示范性、授課性,而常規的教學方法則以 PPT展示、視頻播放等形式為主。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必須堅持“有效性”的原則,既要確保“微課”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又要真正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在選擇微課形式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個人狀況和課堂內容的特征。課后溫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成績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信息技術教師要善于運用微課的資源進行課后作業,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比如將課堂上的精彩片段錄成微課,讓學生可以選擇文字簡潔、形式優化的微課視頻作為復習資源,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機會,在大腦中構建內容全面、結構立體的知識體系,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利用微課平臺落實分層式教學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學習水平有所差異,因此,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在運用微課資源進行實訓時,要采用分層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行學習,合理地使用各種信息資源,并通過微課迅速地掌握知識。教師要有效地使用微課資源,使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運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培養其基本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在教學評估環節中,可以采用分層式的指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掌握所學的技術知識,并針對章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內容與學習難點差異,結合當前學生學習實踐情況,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掌握與能力。比如,在《設計程序界面》這節課上,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學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教學中進行分層學習。對于那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的人來說,可以將重點放在學習難點上,提升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讓學生的作品更有技術含量。
(五)充分利用微課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
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目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日常的教學與管理中,教師應逐步建立起以指導學生發展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理念,而在實際的課堂上,學生只有被動接受與學習,無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微課,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的力量,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微課的學習中來,從而打破常規的教學方式。如何有效地突破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難點,一方面是學校教師沒有注重教學重點,加強有針對性的訓練,另一方面忽略了學生個體活動的主動性,沒有及時地考慮到這些學生的特殊內在成長需求,造成部分學生被動重復學習,缺乏持續學習活動的有效積極性,因此及時轉變這部分學生被動重復學習行為方式成為教師在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積極探索初中校園微課程,充分發揮其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先導地位,轉變目前學生信息技術教育的方式,是推進義務教育信息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教師可以先嘗試引導學生從自己的閱讀、學習、觀察等相關的材料中,對知識的本質問題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然后讓他們自己進行小組展示。與傳統的教師講授教材、讓學生憑感覺、重復練習不同,采用分層的教學方式。在整個視頻教學中,把具體的教學過程轉化為視頻課的講解,學生只要點擊播放教學視頻,就能獨立地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
五、結束語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利用微課資源開展課堂教學已成為必然。初中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達到長期的學習目標。微課與信息技術教育相結合,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目的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略。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應根據初中生的具體情況,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效能。
作者單位:張效霞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椒山初級中學
參? 考? 文? 獻
[1]吳燕婷.微課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探究[J].讀寫算,2022(24):12-14.
[2]張娜.微課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苑教育,2021(30):23-24.
[3]林發貴.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A3):135.
[4]鄧綺妍.基于微課資源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效學習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5(Z2):23-25.
[5]胡剛.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淺析[C]//.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 總第2輯),2015:188,231.
張效霞(1983-)女,漢族,甘肅臨洮,本科,初中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