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淼?王君?李亮?Dante L. Caseldo
摘要:高校育人工作的落實,既要關注學生校內學習發展,又要將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確保學生畢業后順利進入理想工作崗位。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落實,可以為學生今后成長發展、職業晉升提供有效指導?!盎ヂ摼W+”背景下,高校要注重學生就業與管理工作的現代化落實,優化課程設計,加大對學生就業指導力度,提升教師隊伍綜合水平,給予學生系統性就業指導。加大對大數據平臺的應用,凸顯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全面性。以高質量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落實,為學生今后進入心儀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提供有效助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就業教育;管理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的落實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進入大學校園開始,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就業意識滲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優化學生管理工作,讓學生樹立更強的進取目標,積極學習提升。“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就業與管理工作的落實,要進一步提高針對性,擴大就業教育服務面。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推進及高校擴招工作的落實,使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步增加。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為874萬人,2021年達到了909萬人,而到了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076萬。如此龐大的就業數量,需要高校重視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系統化研究。緩解學生就業困難,并對社會上存在的用工荒問題有效研究,進一步提升高校就業與管理工作的系統針對性,確保高校畢業生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及專業特長,更加謹慎地選擇職業方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實現更好的晉升發展。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落實的意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與此同時,以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很多作業模式被機械化設備所取代,社會各行各業對具有創新意識的綜合性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高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落實,要迎合時代趨勢,對學生進行系統化指導,糾正學生固有的就業偏見,指引學生更好地到基層去訓練本領,掌握技術,大膽走出去開展創業實踐,積極學習提升。要指引學生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進行跨界融合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綜合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系統管理性工作奠定良好基礎?!盎ヂ摼W+”背景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要從推動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角度,讓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擇業發展觀。依托“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通過有效的信息檢索管理工具,高效落實資源共享,促進師生之間積極對話,為學生定制個性化就業方案。
教師在就業指導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也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性教育心態。對國家的一些優惠政策、大學生就業創業鼓勵政策進行有效宣講,從而更好地使高校學生樹立積極就業心態。彰顯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前沿性、創新性、綜合性特點,以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扎實推進為學生全面發展保駕護航。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要更好地加強與企業、人才、市場以及學生本身的多元溝通,為學生今后順利就業奠定堅實基礎。“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公開度顯著提升,學生可以借助一些招聘APP對各類就業信息有效篩選。在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環境下,讓學生對行業薪資、工作職位、晉升空間有一個更好的了解,防止學生盲目就業、心態不穩定等問題的出現。也能幫助學生有效篩選過濾一些虛假企業、虛假招聘信息,讓學生在就業擇業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理性客觀,結合自身能力選擇心儀職位,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崗位負責,對企業負責,使學生綜合就業能力顯著增強。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就業教育管理工作體現的新特點
(一)時代前沿性特征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體現出明顯的時代前沿性特征。要改變大學生“坐等靠”的心理,通過雙向選擇,鼓勵畢業生更好地尋找自己心儀的工作和職位,同時用人單位可以結合工作需要及儲備人才培養的未來方向,按需招聘人才?!盎ヂ摼W+”時代,學生就業與社會需求之間可以產生了一些新改變。學生的就業目標以及用人單位的招聘需求呈現出很多新特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逐步萎縮,新興行業迅速崛起,尤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量中小企業迅速崛起。這些企業對學生綜合能力、信息素養和創新意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也要凸顯時代前沿性特點,除了立足學生專業能力有效培養之外,要更好地對接社會和企業用人需求,拓寬就業指導的路徑。培養學生對多領域創新性知識的學習應用意識,體現就業指導教育的前瞻性特點。不斷優化課程設計,助力學生更好地獲得前沿就業信息。
(二)系統發展性特征
隨著“互聯網+”的深度發展,終身教育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高校就業指導與教育工作的落實,既要面向學生畢業后的企業選擇與崗位指導,又要融入職業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進入崗位之后發展提供有效指導?!盎ヂ摼W+”背景下,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要體現出系統性特點,融合于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系統性。還可以以互聯網為依托,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結構體系。將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與校企合作模式結合在一起,針對當地的優勢企業,融入實地考察、企業實習、模擬運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雙選指導等職業素養教育模塊。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地優勢企業的多元就業形勢,指引學生明確職業發展規劃,找準職業目標定位。樹立從基層做起,逐步學習晉升的良好就業心態。摒棄單純對薪資的衡量,指引學生更好地樹立長遠性發展意識,既要順利就業,又能在未來工作實踐中實現良好的學習晉升。
(三)廣泛融合性特征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要體現廣泛融合性特點。進一步拓寬就業指導課程的開設范圍,結合學校的辦學層次、專業特色與兄弟院校及省內的其他高校加強對話意識。體現就業指導管理課程的系統銜接性,進一步向學生滲透學歷晉升意識。鼓勵一些有突出能力和長遠目標規劃的學生,更好地學習晉升,提升就業指導工作的廣泛融合性。對于學校內部而言,指導員、專業課教師、學院院長、專業系主任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生就業教育管理工作中來,為學生學習發展,給出有效的指導意見。通過團體輔導、個體談話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困難,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指導。將就業指導教育工作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緊密融合在一起,為學校就業指導與管理工作的系統化落實提供有效輔助。
三、“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管理工作落實的新困境
(一)就業與管理工作存在滯后性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更新頻率大大加快,各企事業單位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但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依然停留在傳統模式下,僅關注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對學生整體就業質量、就業之后的晉升發展并不十分關注,學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存在滯后性,影響了學生就業的整體質量。
(二)就業教育師資團隊能力較弱
當前高校在就業教育管理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實踐環節較少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教師整體年齡偏高,年輕教師數量不足。這些老教師對一些新生事物的接受意識不強,對互聯網的應用也不夠靈活。這樣就不能更好地跟隨時代發展步伐,對就業教育的模式方法進行針對性調整。就業教育理論課堂呈現方式缺乏創新性,與實踐創業的聯系不夠緊密。老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缺乏互動溝通,對學生的心理變化不夠關注,就業指導工作落實不夠充分。還有很多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還兼職擔任其他課程授課工作。對就業指導的相關理論缺乏系統性研究,這又進一步削弱了高校就業指導實施的整體效果。
(三)就業教育工作缺乏理論指導
大多數高校在就業教育管理課程落實的過程中,多著眼于教材結構有效推進,對于企業模擬運營、企業考察、對口崗位實習等內容相對欠缺,整個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缺乏系統性?!盎ヂ摼W+”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就業形勢和社會用工需求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就業指導工作也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向學生呈現最新的就業政策和方針。但很多高校并沒有成立專門的就業教育管理工作團隊,對這些內容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就業指導與教育課程多按照教師個人經驗來授課。對課程理論的宏觀研究與當前的就業環境并不能有效對接,學生自身對學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接受意識也難以被充分調動,就業教育管理課程的綜合效果大大削弱。
四、“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推進落實的積極對策
(一)統籌管理,重視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系統化開展
對學生落實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漸進性開展的系統性工作,它是高校育人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教育影響力的重要一環。高校首先要改變傳統化教育模式,加強對就業教育管理課程的重視。要引入與時俱進的管理方針,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搭建高校就業與管理數據資源庫。對高校學生自身興趣需求有效了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就業教育管理的方針政策。以互聯網為依托,及時推送適合學生專業和興趣需求的前沿崗位,讓學生對現代企業的用工需求有效了解,指引學生更好地提升自我。進一步加大就業教育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引領學生樹立高質量就業目標,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效了解,提升學生綜合就業競爭力。以數據資源平臺為依托,還可以增加心理疏導、心理適應指導、就業心理解讀等相關模塊,幫助學生克服就業恐懼,引領學生理性面對就業中出現的各類挫折,以積極健康的心態謹慎求職,順利就業。學校方面要進一步增加資金、人力投入,重視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系統性落實。
(二)與時俱進,提高教師隊伍整體就業指導水平
高校學生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教師發揮好有效的示范引導作用。所以在現有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學校要積極聘用一些經驗豐富,對信息化技術應用比較熟練的年輕教師,進一步優化高校就業教育與指導隊伍的教師結構,為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順利推進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自身也要樹立學習提升意識,關注就業方面的多元信息,將新型就業形勢、科學就業理念融入高校就業教育課程中。提升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對話的意識,讓教師積極分享一些有效經驗,對學生科學落實就業教育。引入創新型工作模式,結合網絡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就業學生回校指導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高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針對性,讓學生切實受益。另外,高校之間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溝通交流機制,打通新老教師、校內校外教師之間交流溝通的渠道。讓經驗豐富的就業指導教師為新教師傳授授課經驗,年輕教師為老教師進行一些互聯網技術指導。各個學校之間可以通過云會議、群組討論、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方式,更好地分享高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的一些新理論、新研究進展。從宏觀角度分析當前就業形勢,對學生實施就業政策講解,為學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不斷補充新資源,提升就業指導隊伍整體水平。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對學生落實綜合性服務指導。
(三)以生為本,不斷擴大就業服務市場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就業教育與指導工作要體現綜合服務性價值,一方面指引學生多途徑收集就業信息,開闊學生選擇的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意識。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教會學生對一些就業信息有效遴選,科學判斷,避免讓學生盲目求職,浪費時間精力。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堅持客觀公正,既要讓他們對瞬息萬變的就業環境有效理解,又要讓學生保持就業初心,與校內教師做好溝通工作。另外還要發揮好黨員干部及學生家長的輔助作用。讓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對學生的就業心態有效了解,把握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一些思想異動。家長做好支持工作,穩定學生求職心態。多管齊下,為學生就業、教育、創業服務工作的落實有力引導。在專業技能層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行業發展分析,對自己的求職方向、求職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四)“積極走出去”戰略,注重大數據平臺的運用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就業教育指導工作的落實,除了讓學生走出校門去落實求職環節外,要更好地依托學校大數據平臺,讓數據走出去,讓學生少跑路。依托大數據平臺的有效應用,對學生開展綜合評價工作,為校內學生查詢提供服務窗口。隨時更新企業招聘信息,為學生就業手續辦理提供指導。結合就業板塊開發延伸性功能,將學校的生源結構變化、專業調整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讓學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可以更好地走出去,受到用工單位的廣泛認可,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貼心服務指導。加大與優秀企業的合作,拓寬學生就業路徑,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當前就業形勢,實現高質量就業。建立學校自己的畢業生就業信息庫,引入人工智能手段分析,對學生的就業崗位、成長路徑進行有效分析,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有效指導。鼓勵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就業觀、擇業觀,積極穩定心態,迎接各類就業挑戰。
總之,“互聯網+”環境下,要與時俱進調整學校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結合當前就業指導與教育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進行宏觀策劃和統籌完善,提高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針對性。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推進高校就業教育管理工作系統性落實,為學生找到心儀工作,實現崗位晉升更好地保駕護航,使學生自身人生價值有效體現,積極融入社會實現發展。
作者單位:曹淼 王君 李亮 Dante L. Caseldo
凱迪 雷拉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Cordilleras
參? 考? 文? 獻
[1]徐延花.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6):76-78.
[2]張潔.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就業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2, 35(12):63-64.
[3]馮宇楠.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冶金管理, 2020(21):191-192.
[4]席一.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J]. 林產工業, 2020(09):123-123.
[5]李衛東,程錦秀.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網絡園區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探討——以宿州學院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為例[J]. 宿州學院學報, 2020, 35(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