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四清,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天津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教育科學學會秘書長,天津市教育科學學會教育與兒童心理學分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曾擔任天津市教委中小學心理輔導員培訓教師,主持包括教育部重點課題在內的多項課題,發表文章多篇,并有多項研究獲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對家庭學校社會在家庭教育中應承擔的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學校要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主導作用,家長要切實履行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社會要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這是政府部門文件中第一次對家庭教育責任主體及職責范圍做出明確界定,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現實存在的部門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相互推脫責任,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等阻礙家庭教育有效開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家庭教育的深入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的遵循依據和制度保障。
一、為什么學校要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中起主導作用
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學校的作用被排在第一位,要起主導作用,這是由三者的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決定的。從理論邏輯看,孩子成長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性、規范性、系統性、計劃性、覆蓋性遠優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由學校主導,可以發揮學校的師資、專業資源等專業優勢。學校作為未成年人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和提供家庭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推動家庭教育事業發展方面被賦予了重大使命。從現實邏輯看,我國大多數家長沒有受過家庭教育的指導和訓練,社會上也很少有人教怎樣做父母,家長最希望接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渠道還是學校。據有關調查,有96.7%的家長“比較愿意”和“很愿意”接受學校提供的家庭教育服務。
從學校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主導作用的現狀看,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家長的期許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對主導作用的認識還不高。以前的家庭教育領導工作由婦聯牽頭,學校、社團組織參與協助,導致家庭教育管理工作比較混亂。有的學校雖然從學生教育角度出發也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長的配合,但卻不是站在主導地位上來認識。二是學校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資源和途徑遠遠無法滿足家庭教育的現實需求。三是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的能力不足,有相當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對個別有特殊需要兒童的家庭教育輔導服務能力更是欠缺。四是學校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中的資源整合能力明顯薄弱,校外資源的整合利用相對較少。
二、學校如何充分發揮好家庭教育協同育人主導作用
(一)提高對家庭教育協同育人主導作用的認識
主導作用是在事物的發展中起著主要、關鍵、較高位置,占據比較有利地位且引導事物向某方向發展的作用。也就是說,學校在家庭教育落地方面承擔首責。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推動家庭教育落地落實的重要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把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到國事的高度,將其視為國家戰略。學校要樹立“大教育”觀,把家長當成教育的合伙人,要充分認識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是學校自身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過去,個別學生在學校有了問題,相當一部分教師將責任歸給家長。現在,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學校應負有疏于指導責任。辦好教育、教育好未成年人,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辦好學校教育是學校的主責主業,指導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同樣是學校的主責主業。
(二)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情況
開展好家庭教育,同樣需要做到以人為本。要把掌握學生情況作為第一前提。如果不能做到從學生本身發展階段或水平出發,而是從成人角度出發去看待學生、認識學生、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是做不好的。
學校要通過家庭聯系冊、電話、微信、網絡、家訪等途徑,全面掌握學生家庭情況,了解家長的教育指導情況和學生在家的表現,及時向家長溝通學生在學校的思想情緒、學業狀況、行為表現和身心發展等情況。要切實從思想上轉變把未成年人看作成人的落后觀念。要落實班主任每學期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的規定。要有針對性開展家長需求調研,對普遍性問題,開展常規性家庭教育講座等服務。對有特殊需求的家長,開展個別化的指導或組織有共同問題的家長組成互助小組進行輔導。
(三)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1.做好家庭教育的組織保障工作。要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措施、責任人、監督評價標準,切實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導責任。要健全學校家庭教育領導機構,學校主要領導或分管教學、德育的副校長直接分管家庭教育工作,可以建立校級、年級、班級家庭教育團隊,具體負責家庭教育日常工作。建立以班主任為主力,學校心理教師、專職家庭教育指導師為骨干,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的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落實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制度。建立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水平與績效考核掛鉤機制,肯定教師的付出并激勵教師深度參與家庭教育工作。
2.盡快提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能力。專業化的家庭教師師資隊伍是家庭教育水平提升的關鍵。有關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目前38.6%的學校還沒有組建專門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隊伍,有26.4%的班主任報告自身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較大程度上能解決和完全能解決家長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30.2%的班主任報告自身的專業能力完全不能滿足或不太能滿足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需求。有20.3%的班主任報告自己沒有接受過任何有關家庭教育的相關培訓,僅有50.1%的班主任報告接受過學校對其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考核。以上情況表明,我國學校家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嚴重短板。
目前,家庭教育指導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對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能力構成要素的研究欠缺,嚴重影響到了師資培訓、評價和考核。學校極有必要在有關專家指導下,在相關家庭教育需求調研和理論研究基礎上,開發易學、好用、簡單的教師和或家長短期培訓課程體系,開展全員基礎培訓,以解燃眉之急。
作為教師,第一,要了解國家有關家庭教育的政策法規,尤其要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家庭教育家風建設的重要思想,了解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對家庭教育的需求。第二,要認真學習有關學生發展心理學的知識,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任務、發展危機和主要特點,據此進一步明確不同階段學生的教育重點。第三,要對我國現階段家庭教育的現狀和問題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尤其對獨生子女家庭、離異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父母再婚家庭等特殊家庭中的家庭教育問題進行深入了解。第四,既要掌握相關心理咨詢、心理溝通技巧,又要掌握一些家庭治療的常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開展針對學校領導干部、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長期培訓。
3.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網絡化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家庭教育服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教育數字化將深刻改變人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評價、教育管理等。在家庭教育中引入數字化工具,將使家庭教育工作變得更加便捷,使家庭教育服務更加精準和個性化,能極大滿足廣大家長的需求。現在的家長主要是70后、80后,基本能熟練使用網絡社交等工具。
學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數字資源建設,錄制短小精悍的教育案例或課程,開發家庭教育微課,積極宣傳科學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云端家長學校,組建家庭教育網絡指導團隊,靈活運用社交平臺、網絡直播、網絡會議等新工具,及時溝通信息,及時提供線上服務,為家長提供個性化家庭教育指導。
4.針對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要提供具體指導。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孤兒、特殊家庭兒童等。針對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引進專業化師資,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要與社區家庭教育專家、有關教育機構家庭教育專業研究人員及醫療機構有關專家建立必要的工作關系,有必要時在專家指導下開展工作或進行轉介。
(四)用好社會資源開展家庭教育服務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教育,現代學校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深度融合,再不能就教育論教育、關起門來辦教育。最近幾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更多地走向社會、認識了解社會,更加主動地去適應社會的發展。做好家庭教育,同樣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學校要積極主動同社會各單位,包括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學實踐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非遺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演出場館、體育場館、國家公園、青少年宮、活動中心等加強聯系溝通,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和資源目錄清單,依據不同基地資源情況聯合開發社會實踐課程,有針對性和常態化地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教學、志愿服務、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研學活動,開闊學生視野,在實踐中培養責任感、好奇心,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積極邀請“五老”、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各類精神文明代表、德藝雙馨藝術家到學校開展宣講教育活動。要特別注重與學校所在社區的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所在社區的家長學校建立有效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好社區豐富的物質和人力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資源。
注:本文系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TJJX20-017)研究成果。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