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蓉
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課程,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后期的數學發展。總體而言,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與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新的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新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智慧課堂”,是在傳統的教學基礎上提出的。“智慧課堂”是以教學為基礎,以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代,我國小學數學“智能教室”的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很難提高,而且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因此,探索提高學生在智能教室中的數學學習能力的對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現階段智慧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未充分體現智慧課堂價值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已經將智慧的思想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然而,在實踐中,智慧課堂的功能與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智慧課堂的目的在于啟發學生的智力,加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但在一些小學數學課中,教師只把知識教學的表達方式進行了轉變,把信息技術與智慧教學的概念界定為“視聽合一”,從而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也就很難實現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二)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多數教師只是照搬標準的流程來進行設計,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導致教學設計與現實情況存在偏差,使得數學課堂沒有真正地成為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智慧課堂。
二、智慧課堂環境下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概述
智慧課堂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更好地適應了新時代“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智慧課堂的本質特征是充分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它是新時代小學數學課堂建設的基礎。
根據數據表明,在智慧課堂中,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發展趨勢。很多小學教師都在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性,但是還有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在智慧課堂中,雖然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需要使用創新的方法,需要不斷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引入新的教學資源,由此,想要在短期瞬間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存在一定困難。由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否突破這些問題,成為了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點。
三、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預設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智能教育是幫助人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智慧系統的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它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智慧,使其運用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與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方式不同,它是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因材施教,從而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是指學生主動、獨立地完成學習的主要內容。由此,在改變被動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置預設問題,促進其獨立思考、獨立解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年、月、日》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韓梅梅十二歲,過了十二個生日;而小華十二歲,只過了三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知道答案嗎?”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渴望找出正確的答案,而這時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調動。
(二)模擬生活情景,訓練學生自主計算的能力
數學和生活有著密切關聯,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就需要緊扣生活,通過模擬生活情景,來訓練學生自主計算的能力。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進行教學,調整燈光、音響,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購物場景,也就是利用電子白板或多媒體設備,將各種生活用品的標價顯示出來,并提出“橘子的價格為每公斤6元,那么購買? 千克要多少錢”等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在生活問題的指導下,學生會積極地進行計算,并列出“6×? =8”的公式,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獨立地使用自己的數學知識,來解決他們的日常購物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系統來展示分數乘整數運算的算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分數乘以整數的含義,然后根據數學原理,建立數學模型,體驗分數乘以整數的運算規律,從而提高數學模型的學習效果。簡而言之,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系統,將現實中的場景重現出來,引導學生通過建模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對分數乘法的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三)采取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智慧生動的課堂
新課程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多媒體網絡教學是一項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活動,由此,就需要在課堂上利用好這一教學模式。例如:在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學生從整數的學習到分數的學習,難免會存在一定困難,而這也是對學生認知上的一次突破,這時,就需要給學生創建突破的機會。多媒體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其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把握分數概念,更好地了解分數的含義。用多媒體呈現將一個西瓜從中間切開,平均分為2塊的動圖,對學生進行提問:“把西瓜分為2塊,那每份西瓜是多少?”這時,學生根據剛學的知識,就會回答道:“二分之一。”接著再將葡萄切開,問學生:“那切開的葡萄是整個葡萄的多少呢?”學生回答道:“二分之一。”同時,還需要給學生強調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接著,再用多媒體展現一盒由6小塊冰塊組成一整塊的冰塊,讓學生思考這一小塊的冰塊是一整塊冰塊的幾分之一,這樣就能使學生對分數含義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使單位“1”從一個對象發展為多個對象,以此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啟發了他們的智慧。通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
(四)通過合作探究,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合作探究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集體為基礎,以協作溝通為主要特點,并有明確個體責任的集體性學習活動。每一節數學課,教師都要創造和諧、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學環境,不斷地鼓勵、肯定學生的思想,引導其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盡情地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而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不要對他們太過干預。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并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梯形面積的計算”課堂上,教師展示梯形,讓學生猜想如何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其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得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還有學生得出“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這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下,哪些公式比較容易記住。學生就可以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選擇一個自己容易記憶的公式,而在探究中也就自主地發揮了自身的智慧,以此提高了自身的數學能力。
總而言之,在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創造形式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借助智慧課堂的優勢,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校也需要加強智慧課堂的建設工作,以此更好地開展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推動者,必須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作為基本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積極的實踐。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一些意外情況而延緩教學進度,這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回顧和分析,以此將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有效運用智慧教室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4518)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