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供給側改革給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有效地促進二者的轉型升級,增強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選擇合適的聯動路徑,形成符合區域特色的兩業聯動發展模式,是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論文運用灰色關聯分析從定性與定量兩方面分析黃河三角洲地區兩業聯動發展現狀,并構建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耦合協調度模型,測算了黃河三角洲地區兩業聯動發展水平,綜合分析發現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從供應鏈管理視角提出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新模式,并從政府層面、制造業層面、物流業層面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物流業;雙業聯動;耦合協調度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最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產業之一,也是聯結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基礎紐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必然會牽動物流行業的改革。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物流已成為制造業高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關鍵保障。
作為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大河三角洲之一,黃河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但尚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制造業仍然采用物流環節自營的模式,不愿意與物流業合作,物流需求持續上升,規模加速擴大。在這個大背景下,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角度,以黃河三角洲地區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互利共贏是必然選擇。
一、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現狀
1.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黃河三角洲在自然地理環境上是黃河的入海口,在經濟區位上是環渤海經濟圈的構成者,在自然環境和經濟位置上具有雙重地位。
黃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勝利油田的所在地,石油裝備行業順勢發展。石油裝備公司持續發展中國市場,對國外企業發起合作,探索新的領域,增強自身行業能力,皮帶抽油機在市場中的銷售成績持續向好,各類關鍵產品向國外輸出也提高較多。2018年,東營市引入高端投資,對橡膠公司進行行業調整,增強行業水平,整個東營市在規模以上的行業內公司共有44家,行業產值共提升了1995萬條。核心公司一般駐扎于廣饒縣、墾利區內,其中,以金宇輪胎、萬達集團、永盛橡膠等公司為東營市行業翹楚。由各行政區域制造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出結論,黃河三角洲區域內的石油化工、輪胎制造業、鹽化工、機械設備制造業等行業都已打牢了良好的根基,然而綜合實力仍有欠缺,工業水平低,這些現象均困擾著黃河三角洲區域內的各制造企業。由工業經濟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出結論,黃河三角洲中達到一定規模的工業增加值僅占山東省的百分之十。
2.黃河三角洲地區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2009年,國務院發布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自此,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就變成國家層級的戰略規劃,同時也是中國區域協調發展里不可或缺的部分??焖偻七M科學合理、秩序明確、效率高的物流業建設,對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搭建和發展,推動該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的落地來說十分關鍵。
從整體來看,發展至今,依據各個城市和地區基礎設施、交通條件、產業基礎等方面不同,各個城市產業狀況進一步細化,建立了四大物流中心和四大港口群。四大物流中心分別是:東營市物流中心,定位于石油、成品油、鋼材、建材、精密部件、農產品;濱州市物流中心,定位于機械紡織原材料、原鹽、煤炭、石油、化工產品、農副產品;濰坊市物流中心,定位于化工產品、機械裝備、蔬菜;萊州市物流中心,定位于礦石、煤炭、汽車零部件。四大港口群分別是:東營港,主要服務于勝利油田、石化基地和東營臨港產業區;濰坊港和濱州港,主要為兩市臨港產業服務,以散雜貨運輸為主,兼顧石油化工產品的運輸;萊州港,重點發展油品、液體工業品中轉儲運,積極發展散雜貨和集裝箱運輸。這四個港口群之間能夠相互協作,將石油的港口運輸與鐵路、公路運輸相結合,散貨運輸與集裝箱運輸相結合,從而有效地利用基礎資源,提高經濟區的經濟效率(見圖1)。
(1)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增加值。宏觀上看,從2012年到2017年,黃三角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增加值一直在增加,增長幅度較為明顯,從910億元增加到了1988億元,增長率為21.8%,說明物流業經濟發展較為良好,但是在2018年黃三角地區物流業生產增加值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但是降幅不大。
(2) 郵政業務量。該指標全面展示出一段期間內郵政業務的整體成就。它對于學者了解郵政業務量的組成和發展形勢十分關鍵,同時對評估許多文章中的物流業的水準起到關鍵作用(見圖2)。
黃三角地區的郵政業務量在2015年之前呈波動式增長,增幅不明顯,甚至在2013年出現了小幅下降,但是從2015年開始增長態勢明顯,增長幅度較大,且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說明黃三角地區物流的需求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很大。
(3) 貨運周轉量。該指標展示出在一段期間中通過各種運輸方式真實完成的貨物運輸總重量,衡量交通運輸行業對國民經濟和民眾生活服務影響程度的定量指標,同時可以用來制訂運輸生產計劃、了解運輸發展規模和速度。所以,貨運周轉量的指標也展現出當地的物流發展規模。由于數據獲取有限,本課題主要是以公路貨運周轉量和港口吞吐量作為衡量指標(見圖3、圖4)。
從時間角度來看,黃三角區域港口吞吐量在2012年到2018年這幾年,物流發展增長較快,說明依托地理優勢,海上運輸發展態勢良好,黃三角地區相關產業有潛力巨大的水運需求,黃三角經濟區港口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公路貨運周轉量增幅并不是很明顯,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需要進一步構建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等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進一步推動山東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
目前,黃三角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現代物流發展已經初具雛形。
二、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現狀
1.黃河三角洲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現狀定性分析
從總體上看,黃三角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夠,自主研發能力不強,物流企業依然是民營物流企業為主,專業化服務能力有限,物流經營管理不足。從宏觀上看,黃三角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的機制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兩業聯動缺乏有效的信用機制和市場規則。
將從業人數和固定資產投資兩個方面比較,從整體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水平來看,黃三角地區在制造業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都要遠遠好于物流業。
從圖5、圖6物流業和制造業近幾年增加值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制造業和物流業兩方仍未達到平衡,關聯度也還不夠,制造業在鏈條里的影響程度很大,制造業產值的上升必然拉動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然而,物流業需提升完善的部分仍有不少,其制約制造業進步程度變慢的實力仍不足。雙方的進步是不會依賴另一方的進步的,尤其對于黃河三角洲區域,兩行業仍未達到平衡,尚未建立戰略層面的聯盟共同體。
2.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現狀定量分析
(1) 指標選取
當對事物之間多種因素進行相關分析時,常采用灰色關聯分析。這個方法是利用計算出的灰色關聯度數值的大小來判斷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灰色關聯度界定標準如表1所示。
選擇灰色關聯法來研究黃河三角洲區域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相關性,使用公路貨運周轉量和港口吞吐量作為物流業的代表性指標,使用固定資產投資、行業就業人數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作為制造業的代表性指標。此外,因要在全部的國民經濟體系里對制造業和物流業的相關度進行對比,還選取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營業務收入作為比較數列指標。數據來源為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原始數據如表2所示。
(2) 黃河三角洲地區制造業與物流業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①黃河三角洲地區公路貨運周轉量與制造業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從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獲得黃河三角洲地區公路貨運周轉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制造業從業人數等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后,運用均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如表3所示。
運用初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如表4所示。
將兩種方法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取平均值,得到的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所有影響因素的關聯度都小于 0.6,關聯性不顯著,尤其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關聯度為0.314,關聯性最低;其余4個因素對物流業的影響介于 0.4 和 0.5 之間,關聯性也不顯著,但是關聯度大于0.35,屬于適中。
②黃河三角洲地區港口吞吐量與制造業影響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從歷年《山東省統計年鑒》獲得黃河三角洲地區港口吞吐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制造業從業人數等各項指標的原始數據后,運用均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如表6所示。
運用初值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如表7所示。
將兩種方法得到的灰色關聯度取平均值,得到的結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所有影響因素的關聯度均低于0.6,且在0.3到0.4之間,關聯度極低,關聯性極不顯著。其中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關聯度大于0.35,屬于適中關聯,其余三個因素的關聯度低于0.35,屬于極弱性關聯。
從分析結果來看,物流業沒有顯著推動制造業的發展,并沒有嵌套進制造業中,無法拉動制造業的飛躍;此外,制造業并不是全部仰仗物流技術的協助,用快捷的物流布局運行,激發消費提升,由此推動制造業的進步,雙方的高質量聯動仍需許多進步的空間。
三、結語
通過將黃河三角洲區域制造行業和物流行業聯動從量化和非量化兩個層面研究,能夠看出制造行業和物流行業一直穩步提高。雙方自身的提高水平是雙方聯動進步提高的重要影響因素,物流業與制造業基本保持一致,制造業的進步帶動了物流業的進步,同樣的,當制造業行業不景氣時,物流業也相應出現困難,然而,制造業的進步比率是快過物流業的。通過對灰色關聯因子的研究,雖然制造業和物流業雙方會相互影響,具備關聯性,然而還是具有許多問題,兩業互動程度極低,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的模式還沒完整建立,雙方聯動還是沒有合理的信用機制與市場規則,缺乏政策引導。
從供應鏈管理視角,可以尋找兩業聯動發展的新模式。在政府層面上,需要創新物流服務能力、推動制造業流程再造與物流外包;在制造業層面上,建立有效的物流外包管理體系、選擇合適的模式與物流業合作;在物流業層面上,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加大對物流人才的培養力度。
參考文獻:
[1]何劍,董春風,王欣愛.新疆物流與對外貿易耦合的量化研究[J].價格月刊,2016(2):76-80.
[2]徐靜.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以山東省東營市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92-95.
[3]楊勇.廣東省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研究[D].廣東:華南理工大學,2012.
[4]鄧良.“雙業聯動”視角下的中國物流業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5]李孟雨.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評價研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6.
[6]甘信華,趙麟.經濟增長與物流能力發展動態耦合協調性研究——基于江蘇省的面板數據[J].江蘇商論,2015(1): 36-40.
[7]柴曉杰,于麗靜.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同性定量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4):32-34,24.
[8]林小芳.江蘇省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研究——基于耦合模型及灰色關聯模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 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