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者與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康曉偉著,2021年11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圍繞幼兒園教師的綜合職業素養培育,從整體角度、宏觀視域探究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研究、幼教老師的教育質量及其專業發展。同時,還從幼教專業核心維度探討了幼教專業課程資源開發、教師教研及教師和家長的關系等,這為研究幼兒教師教育和職業素養問題提供了重要借鑒。
思考一:幼兒教師綜合職業素質的現狀與時代要求
該書概括了當前我國幼兒教師專業素質不高,整體專業素養落后于幼師專業標準要求的現實。同時,不同幼兒園的幼教專業素養存在明顯差異。現實生活中影響幼師專業素養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包括政策導向、環境影響、經濟制約的客觀因素;二是包含幼師個人職業規劃、人格特質、教育技能、綜合能力等個人主觀因素;三是諸如社會地位、接受崗位培訓機會、幼兒園剛性管理、職業技能等綜合因素。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是幼兒融入集體生活,開啟系統、全面教育的第一站。良好的幼兒教育,對培養健全幼兒人格有著積極的作用與深遠的影響。作為幼兒教育的實施者與引路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容忽視。
思考二:培養幼兒教師綜合職業素養的社會路徑
該書作者康曉偉教授認為,幼兒教師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師范院校是幼兒教師的培養基地,若要提高幼教教師的綜合職業素養,必須抓好幼教師范生的培養工作。可以實施提高幼師生源質量策略,采取提高幼師社會地位,增加幼師工資薪酬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師范院校,從事幼教行業。同時,提升幼師教育培養層次,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專業理論學識和業務技能水平。調整幼教專業的課程設置,加大幼教師范生的職業情感教育,在課程選材方面注重增加以下方面內容: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教育、愛的教育、柔性教育等,以激發師范生對幼教事業的熱愛,對幼教事業的追求。
思考三:培養幼兒教師綜合職業素養的學校路徑
聚焦師范院校,實行小班化教學,“因材施教”,盡可能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同時,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同時,調整教室空間設計,打破固定桌椅的大教室布局,采用可移動組合桌椅,以圓桌、條形桌布局,變化出自由交流的區域和空間,便于師范生觀摩、討論、對比。師范院校向實習生提供更多幼兒園的實習選擇機會,使實習生在不同幼兒園、大中小幼兒班級實習,開闊眼界,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學識,利于實踐,促進實踐性知識的掌握。此外,提高見習實習實踐環節質量,實地觀摩優秀幼教園所,甄選名師帶徒,現場感受名師對幼兒愛的教育,領略名師過硬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如準確解讀幼兒情緒、合理把控教育時長、靈活調整游戲活動項目等。
思考四:培養幼兒教師綜合職業素養的新媒體路徑
該書指出,幼教是實踐性、技能性、專業性較強的職業。鑒于當前學前教育存在實踐課程安排少,實踐活動單一的不利因素,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幼兒園應借助網絡數字技術迭代和新媒體強勢發展的動力,著力拓展網絡和云上教學實踐路徑,自主或聯合開發網絡虛擬教學系統,利用VR、AI等數字技術,建設實訓共享平臺,使學生在逼真、生動的虛擬環境中,完成幼教活動設計、幼教活動模擬、幼教一日演示、實訓能力測評等活動。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培訓教師也可利用此平臺,采用開設微課、建立網絡學習共同體、開設遠程優秀幼兒教師示范課直播、進行網絡互動交流等方式,強化學前師范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廣大學前師范生也要借助大學MOOC、云課堂平臺、優學院平臺、云班課平臺資源,不斷鞏固和積累幼教專業知識,著力提升幼教專業理論水平。幼兒園要加快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步伐,重視創設信息化教學環境,通過開發家園共育平臺系統、配備白板投影教學設備、安裝視頻監控設備、開辟多功能禮堂等措施,實現幼兒園保育幼教聯網,為幼教師范生提供第一手幼兒園教學資料、教學信息、教學素材,使學前師范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技能有較大的提升。
總之,《教師教育者與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一書詳細闡述了幼兒教師教育及發展問題,構建了師范學校教師與師范學生、教師等的良性互動機制,對培養研究型教師的教育路徑進行了有效嘗試,為研究幼兒教育教師綜合職業素養問題提供了參考資料。
(崔玉良/碩士,保定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